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doc
30页第五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 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分别是古代名人故事和神话传说故事;《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介绍了古代建筑和古代绘画艺术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教学目标:1、掌握本组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激发对孔子、老子的崇敬之情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4、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5、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时,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2、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17 孔子拜师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教学难点: 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评价课前准备:孔子画像、以及有关孔子的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生字的认读及书写教学难点:了解孔子和老子,感知背景教 学 过 程生成与反思 一、情境导入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2、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正音 4、同桌读文,相互正音。
5、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三、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和词语2、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3、学生抄写生字、词语四、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背一背 2、你还知道那些名言? 四、综合性学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教 学 过 程生成与反思一、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批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重点词语理解: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谦虚礼貌)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谦虚礼貌)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②“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③这些词互换好不好?为什么? (4)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5)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二、朗读体会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开始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收集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孔子 拜师 (老子) “书山有路勤为径” (大思想家)“学海无涯苦作舟”教学反思:18 盘古开天地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等13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生字词语的认读 教 学 过 程生成与反思 一、导入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的是关于谁的神话故事?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3、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 4、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价正音 6、自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7、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同学交流,集体订正 三、指导写字1、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才能把字写好2、教师重点指导:“降”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创”字的左边是“仓”,不是“仑”另外,“辽”“液”等字要指导学生写端正,写匀称;“阔”“滋”的笔画较多,要指导学生写字时摆好各部分的位置 3、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4、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四、朗读提升 自由练读,把自己最愿意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五、布置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教学重点: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 学 过 程生成与反思一、创设情景 谁能用讲故事的语气来为我们的课文开个头?指名练读第一段 二、研读感悟 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轻”“重”,“清”“浊”,“上升”“下降”,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 4、练习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5、读一读第四段,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6、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7、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8、自由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9、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10、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复述故事 1、先让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再将每段主要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2、自己练习复述3、小组内进行交流,并评议复述中出现的情况4、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四、总结拓展 读了课文,你收什么感受? 五、 布置作业1、把《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2、摘抄喜欢的词句板书设计: 18 盘古开天地 苏醒——分开——倒下课后反思:19 赵州桥教学目标:1、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教学重点:了解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及有关桥梁的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生字的记忆和理解,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层次 教 学 过 程生成与反思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座一千三百年前的桥教师板书:赵州桥 3、师: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提出自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