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化为视角浅析苏州园林及其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发.docx
10页以文化为视角浅析苏州园林及其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发 黄炎摘 要:随着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文化遗产如何保护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具有重大意义的论题,建筑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似水,水成于无形,润物无声,却很有力量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体现在四合院、弄堂里面的熙攘喧嚣中,体现在对古老村镇的绵绵乡愁中,正是因为有了文化,城市才显得生机勃勃,活力四射关键词:文化;苏州园林;现代园林;设计1 引言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生存聚集于城市,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居留于城市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想做好文化传承工作,在城市,应当保留好古园林和古建筑群,做好规划工作,可在保留老城区的基础上打造副中心城市,这是因为这些古迹往往承载着人们共同的记忆,是连接感情的桥梁和纽带本论文以文化的视角来分析并探索联系传统文化、人和城市之间关系的方法,将传统设计理念渗入到当代园林创作中中国目前的遗产保护总是会陷入一种奇怪的境地,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现代文明越强势,传统文化、人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就越割裂经调研发现有的地方民宅存在着大量居住问题:①邻里封闭; ②内部功能凌乱;③私搭乱建严重; ④容积率低如何让古建筑,古园林与我们高速发展的城市和谐共生,不要让它成为历史,成为过去,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若按照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和理念,城市本身即是一个大的园林,建筑是园林中的一个要素,本论文试图研究中国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最终去回归一个现代园林设计问题苏州古城是伍子胥首先建议并率众建成的,经2500余年的演变,直至现在城址规模仍未有多大变化注:伍子胥,楚国人,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任为相他辅佐阖闾和夫差30余年,才能非凡,政绩卓著他是大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个建筑家园林的生成与发展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和文化环境从我国古代园林发展的历史看,凡造园活动兴盛的地方,一般都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物质基础以及深厚的文化渊源中国园林起始的形式为“囿”囿的意思为人们用篱笆或墙把一定的地域围起来,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也可在其中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简言之,囿就是畋猎园园林建筑的概念提出是周朝各诸侯国由简朴的囿、苑囿发展到离宫别馆,其游憩、观赏功能渐强,最后从囿转变为真正的园林《苏州古典园林营造录》载:“在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中,以北京、承德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和苏州为代表的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苏州园林荟萃了文学、美学、绘画、书法、雕刻、建筑及园艺等各门艺术,代表了精致细腻的士大夫文化,艺术格调超俗,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精粹。
苏州园林有宅园、山麓园、湖园等,但以宅园为大宗它的营造包括园林设计的艺术构思和施工建造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園林的选址,构思立意,对山水、植物、建筑等物质性建构的处理,技巧的选择,经营布局等方面,后者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具体构筑(如图1)苏州园林,发轫于吴王的“姑苏台”、“馆娃宫”、“梧桐园”等皇家宫苑,东汉吴大夫笮融的“笮家园”开贵族私园之先河,而东晋顾辟疆的“辟疆园”则为士人园之滥觞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以下为苏州园林的发展史分析2 春秋时期的吴宫“馆娃宫”是吴王夫差为宠幸西施而建,位于灵岩山上馆娃宫入园便是方形的“玩花池”,又名“浣花池”;玩花池北有两口井,圆形的叫“吴王井”,又叫“日池”,八角形的叫“智积井”,又叫“月池”,水甘芒清洌再向北,是假山环绕的圆形“玩月池”玩月池”东边的假山上,有亭名“长寿”,是西施梳妆台遗址由此往西有一堵两丈多高的石墙,由块石砌成,似冰梅花纹再西行,攀上山巅至“琴台”在“琴台”近处,尚有“披云台”、“望月台”、“佛日岩”、“献花岩”诸胜,皆有人题咏《江南园林志》载:“人之造园,初以岩穴本性,未能全失,城市山林,壶中天地,人世之外,别辟幻境,妙在善用条件,模拟自然”。
馆娃宫就是春秋时期利用山岩的自然条件建造的一座完备的早期园林早期的园林是在山中造园,明清园林是在平地叠山,营造城市山林3 东汉吴大夫笮融的“笮家园”开贵族私园之先河同治《苏州府志》及《吴门表隐》,都有“笮家园,在保吉利桥南,古名笮里,吴大夫笮融居所”的词条据史书记载,笮融是东汉丹阳人,曾聚众附徐州陶谦,后在徐州建浮图祠,对推动当时佛教的发展,起过很大的作用这在苏州园林发展历史上,仍是已知最早的私家园林,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4 东晋顾辟疆的“辟疆园”则为士人园之滥觞,堪称这一时期在追求自然的造园实践中最成功的一个实例顾氏祖先原居越地,后徙吴,两汉年间为当地望族东晋时,顾辟疆曾任郡功曹、平北参军,是当地颇有地位的要员其园宅以竹树、怪石闻名于当时,有“池馆林泉之胜,号吴中第一”之誉人们曾以“辟疆东晋日,竹树有名园”、“柳深陶令宅,竹暗辟疆园”以及“辟疆旧园林,怪石纷相向”等诗句来赞美它5 北宋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是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江南园林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称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代表着宋朝的艺术风格沧浪亭占地面积1.08公顷,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用园外的水画,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
园中山上石径盘旋,古树葱茏,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苏州园林建筑通过各种巧妙地“借景”、“虚实”的方式、技巧,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起来,而形成一个更为自由也更为开阔的有机整体的美连远方的山水也似乎被收进在这人为的布局中,山光、云树、帆影、江波都可以收入建筑之中正如计成在《园冶》中说“先乎取景,妙在朝南”可见,取景是中国园林建筑的第一要务如画”的景固然重要,但为了更好地取景,观法更为重要,“入画”便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特有的一种观法留园中具有许多入画的观法,五峰仙馆、鹤所、翠玲珑等,既是如画的建筑,又是入画的取景器中国园林中建筑借助门、窗、洞,将景变成一幅幅山水画,人在建筑中看到的都是园林中最佳的景物6 元代的狮子林(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6.1 造园手法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表作园以叠石取胜,洞壑宛转,水池萦绕依山傍水有指柏轩、真趣亭、问梅阁、石舫、卧云室诸构主厅燕誉堂,结构精美,是典型的鸳鸯厅形式;指柏轩,南对假山,下临小池,古柏苍劲,好像在画里;见山楼,可览群峰,山峦如云似海;菏花厅雕镂精工;五松园庭院幽雅;湖心亭、暗香疏影楼、扇亭等均各有特色。
园内四周长廊萦绕,花墙漏窗变化繁复6.2 建筑布局建筑可分祠堂、住宅与庭园三部分,现园子的入口原是贝氏宗祠,有硬山厅堂二进,檐高厅深,气氛肃穆住宅区以燕誉堂为代表,是全园的主厅,建筑高敞宏丽,堂内雍容华贵沿主厅甫北轴线上共有四个小庭园燕誉堂甫以白、紫玉兰和牡丹花台为春景庭园,亲切明快堂北庭园植樱花二株小方厅为歇山式,狮子林的漏花窗形式多样,做功精巧,尤以九狮峰后“琴”、“棋”、“书”、“画”四樘和指柏轩周围墙上以自然花卉为题材的泥塑式漏花窗为上品空窗和门洞的巧妙运用,则以小方厅中这两幅框景和九狮峰院的海棠花形门洞为典型再往北又得一小院,黄杨花台一座,曲廊一段,幽静淡雅这种通过院落层层引入的手法,使空间变化丰富,景深扩大,为主花园起到绝好的铺垫作用主花园内荷花厅、真趣亭傍水而筑,木装修雕刻精美石舫是混凝土结构,但形态小巧,体量适宜飞瀑亭、问梅阁、立雪堂则与瀑布、寒梅、修竹相互呼应,回味无穷扇亭、文天样碑亭、御碑亭由一长廊贯串,打破了南墙的平直、高峻感主花园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北部,前后错落,形式多变6.3 堆山与理水苏州园林甲江南;狮子林假山迷宫甲园林狮子林以假山著称,山占地面积约0.15公顷。
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洞穴诡谲,或开朗,或幽深,或平缓,或险隘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就是狮子林的真实写照狮子林的假山,通过模拟与佛教故事有关的人体、狮形、兽像等,喻佛理于其中,以达到渲染佛教气氛的目的它的山洞作法也不完全是以自然山洞为蓝本,而是采用迷宫式作法,通过婉蜒曲折,错综复杂的洞穴相连,所以其山用“情”、“趣”二字概括更宜园东部叠山以“趣”为胜,全部用湖石堆砌,并以佛经狮子座为拟态造型,进行抽象与夸张,构成石峰林立,出入奇巧的“假山王国”山体分上、中、下三层,有山洞21个,曲径九条崖壑曲折,峰回路转,游人行至其间,如入迷宫,妙趣横生山顶石峰有“含晖”、“吐丹”、“玉立”、“狮子”诸峰,各具神态,千奇百怪山上古柏、古松枝干苍劲此假山西侧设狭长水涧,将山体分成两部分跨涧而造修竹阁,阁处模仿天然石壁溶洞形状,把假山连成一体,手法别具匠心园林西部和南部山体则有瀑布、旱涧道等,与建筑、墙体和水面自然结合园内水体聚中有分聚合型的主体水池中心有亭伫立,曲桥连亭,水中红鳞跃波,翠柳拂水水源的处理也是别具一格,在园西假山深处,山石做悬崖状。
一股清泉经湖石三叠,奔泻而下,如琴鸣山谷、清脆悦耳,形成了苏州古典园林引人注目的人造瀑布园中水景丰富,溪涧泉流,迂回于洞壑峰巒之间,隐约于林木之中,藏尾于山石洞穴,曲折丰富6.4 植物配置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基调是以落叶树为主,常绿树为辅用竹类、芭蕉、藤萝和草花作点缀,通过孤植和丛植的手法,选择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按照作画的构图原理进行栽植,使树木不仅成为造景的素材,又是观景的主题狮子林的植物配置也按照这个道理,东部假山区以古柏和白皮松为主,西部和南部山地则以梅、竹、银杏为主配植色香态俱佳的花木,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使山石、建筑、树木溶合一体指柏轩前假山上有元代古柏数株,有白皮松五棵,姿态苍劲,皆成画意暗香疏影楼和问梅阁推窗可见三、五株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问梅阁中桌椅、吊顶都是梅花形,窗纹用冰梅纹,书画内容与梅有关,与地上“冰壶”古井共同构成一幅思乡的画卷山石间有六百年年银杏一株,夏日浓荫庇日,秋叶灿若织锦6.5 综合评价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7 总结中国园林里,在明代《园冶》提出: “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构园无格” “得景随形”等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用曲线、折线实现了与自然场地的有机结合晚明以后方池减少而曲折水池成为主流苏州园林建筑格局和中国古代宫殿、寺庙、衙署等采用的均衡对称的布局方式截然不同,表现了不同的哲学理念苏州园林庭院的布局大都避免了均衡对称的方式,平面形状自由多样,迂回曲折,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十分重视与环境的协调,人工与自然融为一体,所谓“危楼跨水,高阁依云”,因地制宜,随自然地势而高下,表现出建筑自然化的特点在一个交融贯通,充满变化的整体空间里,把传统园林的造景手法,如借景,框景,对景,障景,抑景,漏景,运用到了民宅间的院落里取园林流线组织叠印于现存的住宅肌理之上,产生一段新老园林之间的对话通过传统园林的造景,去营造一个宜居的古典文化环境在模块化满足基本的居住功能的同时,给以用户一部分的自由空间,在这些空间内,他们可以根据所需自发植入功能,比如小店铺,工作坊,画室展厅等解决对策:①对于一些住房,我们将折线屋顶,延展成曲线屋顶,并将最基本的居住功能移上去,产生基础的模块②搭建二层连台,区分交通体系,上层用于居住,下层做起居厨房,并根据住户的特性,植入工作室,餐厅,展厅等空间。
③通过旋转墙,开门洞等方式,将原本东西向的胡同交通,拓展出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