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土地开发整理涉及到的各细部设计(蓄水池、田间道、生产路、坡改梯、田坎、沟渠等).docx

32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29762665
  • 上传时间:2018-01-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40M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土地开发整理涉及到的各细部设计(蓄水池、田间道、生产路、坡改梯、田坎、沟渠等)一. 蓄水池设计(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川中地区丘陵占 89%,地表崎岖、起伏大、多山,大面积覆盖中生代紫红色砂岩与泥岩,岩石质地松脆,极易遭侵蚀和风化,故风化土壤中多砂和碎石由于丘坡坡面较陡,每当夏秋雨水集中时,天然降水却多以暴雨形式流失,且还常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川中丘陵区的农田(包括梯田)多在坡面的中部或下部,而坡面的上部和中部为林地、草地和荒地;遇暴雨时,来自上部和中部的地表径流极易冲毁中部和下部的农田近年来,该区在坡面的上部和中部修截水沟,并在适当位置修蓄水池,暴雨时有截水沟拦截坡面上部和中部的地表径流,并引人邻近的蓄水池存蓄,既保护了中部和下部的农田,又可在天旱时利用蓄水池里的水灌溉,既可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同时又解决小范围的人畜用水蓄水池设计应在图中明确具体位置以及配套工程引水沟、沉沙凼、排水沟等的位置、尺寸等内容;尽量采用圆形,设计深度尽量加大,形成最大蓄水容量,扩大有效灌溉面,蓄水池蓄水深度不应低于 3m,容积一般为100~300m 3。

      雨水蓄积工程材料采用砖、石、浆砌结构及砼结构,浆砌水泥砂浆一般采用 M7.5~M10,砼采用 C15~C20防渗砂浆应采用水泥砂浆分层抹面防渗抹面砂浆标号应不低于 M101. 选址原则蓄水池(水窖)应布局在有一定集雨面的位置,不能布置在山顶和山脊上;尽量利用荒坡、隙地修建,少占用耕地;蓄水池(水窖)应建在坚实基础上,不准布置在填方区;选址应考虑人群的安全性问题①建于高程 350~700 m;②居住相对集中、用水困难的自然村;③有自然来水(天然降雨)面积并可修建引水沟;④地势平坦或前后无滑移的高坎;⑤山洼能自流灌溉;⑥要求地层2致密坚实、不漏水;⑦避开污染源;⑧切忌在散粒体、坡积物、滑坡体、裂隙发育的乱石窖上建池蓄水池的选址在避开污染源、保持源水清洁的同时,还应考虑使用过程中防止水污染主要应考虑人污染,尤其饮用水池应尽量选择相对偏僻的位置,最好建于村庄附近稍高处并加盖予以密闭保护,既可满足水压要求又便于管理维护,同时在使用中应经常检查以确保用水安全2. 设计容量蓄水池设计容量根据地块需水量确定,蓄水池容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 50596~2010) 》第 9 页。

      aKWV1式中:V~蓄水池容积,m 3;W~设计保证率条件下年供水量,m 3;a~蓄水工程蒸发、渗漏损失系数,可取 0.05~0.1;K~容积系数,可按下表 5.4.1 的规定取值蓄水池应布置在具有一定集水面积的位置,对应的最少集水面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 50596~2010) 》第 8 页33. 结构形式按功能分为两类:①饮用水池以矩形为主,采用全封闭形式,通过水管引入农户家中;②灌溉水池为敞开式,一般由引水堰、引水管、池体和出水管网等四部分组成根据该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自身经济情况、坡耕地类型,一般采用圆形并埋置于地下的灌溉水池,其优点为:①圆池结构受力好,在相同蓄水量条件下建筑材料最省、投资最少;②敞开式圆形池因不设顶盖,可修建较大容积的蓄水池,充分发挥蓄水少占地的目的蓄水池直径一般为 4.0~30.0 m,开挖深度 2.O~3.0 m,若采用半挖半填,开挖深度占池深 2/3 为宜,填筑侧宽度一般≥1.5 m,以防止填土变形失稳影响整体稳定4. 池体设计池体由四部分构成:①池身一般用砖、条石、混凝土预制块浆砌水泥砂浆抹面而成壁厚 0.25 m,衬砌材料为 M7.5 水泥砂浆,表层用 M10 水泥砂浆抹面,最后加盖,需配置沉沙池及引水沟。

      ②泄水口设置于池壁的正常蓄水位处全埋式蓄水池池沿应高于地面 0.25 m,以防池周泥土及污物流入池内,一般用砖、条石、混凝土制块浆砌而成池底一般采用锅底形,C15 混凝土嵌底,要求拌合均匀,浇筑用机械振捣,做到密实平整,厚度0.1~0.2 m,表面用 MIO 水泥砂浆抹面在池底浇筑的同时应砌侧墙基础砖,4以使侧墙基础与池底混凝土连接为一体为便于水池清洗和维修,在底部设一根直径 0.1 m 的放空管为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提倡配套采用管灌、滴灌和喷灌等集约化灌溉方式,以便进一步提高工程效益5 配套设施(1)引水沟(渠)是蓄水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地形条件一般可用衬砌沟渠,将水源与蓄水设施联接起来引水沟最好与坡面自然雨水冲沟相连,长度应能确保足量引水引水沟采用 C20 混凝士立模浇筑,断面为 0.2 m×0.2 m,沟底及邦浇筑厚 0.1 m,设计坡比应较陡,衬砌材料可用预制 U 型砼槽或砌砖,引水沟基础需稳定,两侧需填筑密实引水沟内水流流速对工程量和水头损失影响较大一般规定进水渠设计流速4 倍渠底宽度,弯道至控制堰(闸)问宜有长度≥2 倍堰上水头的直线段5)护拦主要为防止人畜进入、保护人畜和工程安全,总体高度>10.7 m,底部实墙高度 0.2m。

      为增加蓄水,可将护拦上部采用页岩砖衬砌为花拦,下部为实墙6)溢流堰在护拦实墙部分留溢流口,溢流堰长度以能将多余水量排出工程以外,尺寸 0.2 m×0.2 m,衬砌材料可采用预制 U 型砼槽或砌砖溢流堰基础要稳定,两侧应填筑密实7)渗漏、蒸发及防治措施①由于施工质量差(如砌体勾缝填浆不实、混凝土捣固不密实)、变形缝未处理好等而导致渗漏补救措施:裂缝明显,可顺裂缝开凿比原裂缝宽 10~20 倍的沟槽,深度 0.05~0.10 m,用 l:1 的水泥砂浆填补;裂缝不明显,可用净水泥浆通刷 2~3 次,修补部位应作好养护②为减少蓄水池蒸发损失,探索了一种简易的工程措施,主要由中心支架、铁丝网、遮阳网等组成中心支架为一根 φ0.05 m 钢管,长度为蓄水池深度加 3.0 m(一般约为 6.0 m),钢管两端各焊接一个三角形支架,支架上焊接一圆型支座,两端一大一小,直径分别为 1.0、0.6m将支架大端向下,小端向上置于蓄水池中央支架顶端圆环于蓄水池护拦用#14 铁丝等距离固定,铁丝在蓄水池护拦上的间距约为 l~5 m,再将遮阳网布按已成的棚架形状用缝纫机加工成棚网铺在棚架上,四周在蓄水池护拦上固定好即可,四周可种植藤蔓植物,在防蒸发棚上形成生物棚,防蒸发效果更佳。

      6照片 1 蓄水池7二. 田间道、生产路设计(四川省土整中心)田间道设计应先就项目区田间道现状进行描述,再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设计;报告中应详细说明田间道路基、垫层、路面设计的要求、标准、应达到的质量要求等内容;错车道、挡土墙等也要有设计说明生产路应有路基、路面、上山、下山段设计说明 田间道路工程级别标准含等级标准、路面宽度、路面材料、道路通达度和路网密度等田间道不属于等级公路,等级标准一般低于四级公路但盆西平原区的田间道和兼有乡村交通运输功能,等级标准应为单车道四级公路表 2.1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田间道路规划指标(《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表 7.1.3)工程类型区道路类型 工程等级 沟渠结合级别 行车情况路面宽度(m)高出地面高度(m)道路通达度路网密度田间道Ⅳ(单车道) 斗、农沟渠汽车、拖拉机3.5~4.00.3~0.5盆西平原工程类型区生产路等外 农沟渠 不行机动车 1.0~2.0 0.2≥0.9 ≤5%田间道≤Ⅳ(单车道)斗、农沟渠汽车、拖拉机3.0~4.00.3~0.5盆地丘陵工程类型区生产路等外 农沟渠 不行机动车 0.6~2.0 0.2≥0.8 ≤3%田间道≤Ⅳ(单车道)斗、农沟渠汽车、拖拉机3.0~4.00.3~0.5盆周山地工程类型区生产路等外 农沟渠 不行机动车 0.6~1.5 0.2≥0.70≤3%田间道≤Ⅳ(单车道)斗、农沟渠汽车、拖拉机3.0~4.00.3~0.5川西南山地工程类型区生产路等外 农沟渠 不行机动车 0.6~1.5 0.2≥0.70≤3%田间道≤Ⅳ(单车道)斗、农沟渠汽车、拖拉机3.0~4.00.3~0.5川西北高山高原工程类型区 生产路 等外 农沟渠 不行机动车0.6~1.5 0.2≥0.70≤2%81. 布局原则(1)田间道应布局成网,形成环路,短节和入户田间路尽量不布置,土地整理项目重点区域布置的田间道应不低于 300 米;(2)田间道以整治为主,并选择项目区主干田间道进行整治;需要连通断头路时,可规划少量的新建田间道;(3)生产路原则上应少量布置,坡改梯区域配套生产路可计入土地平整工程中。

      2. 总体设计要求原则上不允许大量新建田间道路,主要对现有路网进行改造,连通部分断头路、整治田间道、硬化生产路新建田间道因基础不稳采用泥结碎石路面3. 田间道设计要点(1)整治田间道不应采用单一标准断面设计,应根据现状路况的不同(现状情况可在图中标明) ,分别进行设计,根据不同路段具体情况按桩号设计采用的结构型式,分段计算工程量,不能满铺计算2)在图中,一是应具体说明每一条整治田间道不同路段(按桩号)所采用的断面形式;二是要按桩号标注出软基处理的具体路段,路涵的设计规格,保坎、挡土墙的具体位置和设计规格(长、高) ,并计算相应的工程量3)田间道垫层设计应实事求是;路面垫层由块石、卵石或泥结碎石(禁止采用砂泥石、因为存在孔隙,不能完全压实)砌筑,厚度一般为 20cm;采用块石、卵石作垫层的,应用 5~8cm 碎石填缝4)整治田间道原则上不提倡回车道;软土路基换填路段应合理设计断面并统计工程量5)田间道挡土墙应进行稳定性分析,考虑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3.1 路基(《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1)路基高度9路基的高度应高出沿河及易淹区 10 年一遇设计洪水位 0.5m 以上;地面排水良好时,应高出原地面 0.3~0.5m;挖渠土填筑路段应高于地下水位 0.5m 以上,有灌溉渠道时,护坡道应高出水渠设计水位 0.5m。

      2)路基宽度设置路肩挡土墙时,路基宽度为路面宽度和路肩宽度之和;不设置路肩挡土墙时,路基宽度为路面宽度和边坡宽度之和设置路肩挡土墙的路基宽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 2.2 田间道路基宽度标准(《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表 7.2.2-3)工程类型 工程等级 路面宽度 路肩宽度 路基宽度 边坡比Ⅳ(单车道) 3.5m~4.0m 0.5m 4.5m~5.0m 1:2~1:1.5田间道<Ⅳ(单车道) 3.0m~4.0m 0.25m 3.5m~4.5m 1:2~1:1.53)路基排水路基应根据沿线的降水与地质水文等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路基排水设施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涵洞等一般边沟深度和宽度不得小于 0.3~0.4m;截水沟和排水沟的深度和宽度不得小于 0.5m排水设施应与农田灌溉,人畜引水等工程相结合4)路基压实度路基施工应采用压实机具,采取分层填筑、压实压实度必须达到 90%以上压实度达到要求,路基稳定后,才能铺筑泥结石路面或硬化路面5)路基边坡路基边坡一般挖方段采用 1:0.5~1:0.75,填方段采用 1:1.56)路肩一般采用土路肩,有条件时可采用干砌块石砼砂浆抹面压顶、条石或预制混凝土块作路肩。

      3.2 路面(《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1)田间道一般采用中低级路面,盆西平原区和其它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适当提高为次高级路面适宜选用的面层类型有沥青表面处理、水泥混凝土、泥结碎石、砂砾石、砌块等102)田间道路路面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其表面应满足平整、抗滑和排水的要求3)田间道路面宽度一般为 3.0~4.0m,具体标准见表 2.1路面平整度不大于 3cm,并在适当距离内(200~300m)选择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错车道路面宽度应大于 6.5m,有效长度不小于 20m4)在断头田间道末端,为使机动车辆转头,应根据需要设置倒车转台转台平面成“T。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