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难忘的书与插图读后感10篇.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欣***
  • 文档编号:198197623
  • 上传时间:2021-09-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2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难忘的书与插图读后感10篇《难忘的书与插图》是一本由汪家明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5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难忘的书与插图》读后感(一):以书话书,漫插图!   以书话书,漫插图!   汪先生的书,“读图时代”的首倡者,《老照片》系列的策划者,致敬!   读书人的册子啊!问题是,“读图时代”之后呢?   以书话书,漫插图!   汪先生的书,“读图时代”的首倡者,《老照片》系列的策划者,致敬!   读书人的册子啊!问题是,“读图时代”之后呢?   《难忘的书与插图》读后感(二):插图是回忆   插图是回忆   好像现在出版社不喜欢给小说添加精美的新插图了_   郭德纲一个段子里说过:现在大家都偷懒,简化,简化简化好东西就没了_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这本书里面的插图确实很精美,有的插图我曾亲眼见过,比方《苔丝》、《傲慢与偏见》   汪先生的写法很像《毛姆读书笔记》,比方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卡拉马佐夫兄弟那一章当然,那些汪先生亲身经历的,每一个读书爱书的人都会有同感   《难忘的书与插图》读后感(三):读图亦读书   汪稼明先生所著的《难忘的书和插图》,是一本关于书的书。

      它是作者对十几部外国文学名著的读书心得除了对小说内容和作者梗概的介绍,还对译者和不同译本进行了比较,这种分享会让喜欢读外国小说的人少走弯路的,不至于译文艰涩而伤了胃口不过,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把小说中所配的“插图”,放在了几乎与欣赏小说同等重要的位置我对“插图”懵懵懂懂,记得在旧书网上买过一册“走向未来丛书”的插图集,只是把“走向未来丛书”收集全了,似乎觉得插图集也该买一册存着而已倒是这位汪先生,把插图作者的故事讲得娓娓动听,不由得让我有些稍稍入迷的感觉   《难忘的书与插图》读后感(四):难忘的书与被遗忘的插图   优点不说了,只说不满意的地方   多数读者就是冲着精美的插画来的,汪老师您别复述那么多文学史内容好么?又不是让您作什么“名著书录解题”   就本书的定位而言,应该立足于对插画作者的介绍,歌德、雨果、茨威格、托陀二翁这些位的生平啊创作啊您就别介绍了不成么?兄弟我也是读杨周翰、赵萝蕤的书长大的啊本书收录海涅、梭罗、爱米粒勃朗特作品的插画何其精美,画家却都成了无名氏,不觉得可惜么?   写马约尔和肯特那两部分倒还不错,给我补了补课至于多雷、勃洛克这样的插画名家应该少介绍些,毕竟这两人的材料相对容易查到;麦绥莱勒因为当年鲁迅他们力推过,大伙也不陌生。

      倒是“库克雷尼克塞”那三位,刚解放那阵子很火,现在却没人提了,您多倒腾点儿境外材料,把他们分别详细介绍一下不好么?斐拉克曼和比亚兹莱这两位一句不提是不是不像回事儿?比爷的东西有点儿邪性,您不喜欢那也正常,但斐老呢,整个古希腊悲剧都是人家作的插图啊!   一看版权页,图片编辑是张立宪,立时恍然大悟,哦_难怪呢,合着是把“读库Notebook”的边角余料都搬来了与其这样,您还不如把重复建设的文字都省了,给这些画家一人出本个人专辑,比方说麦绥莱勒给《约翰克利斯朵夫》画了六百张图,俺们一直也看没看过全的,您要是圆了大伙这个梦那就功德无量唯有一点,别像多雷版拉封丹寓言诗插图似的,画还没九十张呢就要八十六块,高抬贵手便宜点吧   《难忘的书与插图》读后感(五):【悦读】汪家明《难忘的书与插图》(转载《太原晚报》)   【悦读】汪家明《难忘的书与插图》   作者:薛保平   在青少年时代,谁都有几本难忘的书以及能勾起梦幻与遐思的精美插图我也有这样美好的记忆,但不多,因为那个年代的读书环境犹如寒冬的田野,满目萧瑟,遍地荒芜,能读、可读的书太少,好多书仅书名留存在记忆中,从未欣赏过它优美的文字、曲折的情节和动人的故事,是一种梦想中的美餐。

      十来岁时,偷偷借回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上册,当时看得懵懂,看不懂它的艺术手法和文学成就,只觉得故事有趣、人物好玩、插图好看尤其是插图,其风格是中国图书的插图所没有的,一种别样的感觉流进心田,兴奋地多次翻看插图这种感觉一直延续到再次完整阅读了《匹克威克外传》之后,才较全面地领悟了插图的艺术真谛   汪家明在少年时代是有许多“书梦”的:“在我的‘书梦’中,是无法把书与插图分开的他的“书梦”是凭借书的文字和插图的两翼飞翔,飞翔得持久,飞翔得美丽,终于在写出了《难忘的书与插图》后,也降落了儿时的“书梦”《难忘的书与插图》讲述的都是外国的文学名著,在行文中,不时流露出他更喜欢插图的情感,或许是对他已逝去的“读图”年龄的一份执着与难舍吧   我是巧遇《难忘的书与插图》的说巧遇,是以前不知道有这本书巧的是,与朋友卢女士约好送去十九卷本的《狄更斯文集》,她还要再买几本书,于是顺路去了好久未进的万象书城本想买了要买的书就走,可偏见冯经理当值,他早知我买书的“弱点”:一是喜欢书话类作品;二是既经推荐,碍于情面,不能不买他便不失时机地推荐《难忘的书与插图》随意一翻,是《永远的》 一章,到位的评述和精美的插图,正契合了当日的心境。

      两天后,看《参考消息》得知,那天是狄更斯200周年诞辰日,英伦三岛正热潮般纪念这位伟大的小说家在我,买这本书也算是对狄更斯的一种纪念   这是一本可以勾起不同记忆、激起阅读兴趣的好书文字不多,8万字;插图不少,216幅,除中国画家何多苓为契诃夫小说《带阁楼的房子》画的3幅油画插图外,都是外国名家所作外国名著的插图,有的是难得见到的佳作法国画家托尼若阿诺《少年维特的烦恼》插图;英国画家弗洛特《鲁滨逊漂流记》插图;古斯塔夫多雷《唐吉诃德》、《失乐园》插图;施马里诺夫《当代英雄》、《驿站长》插图;彼得罗夫《高加索的俘虏》插图;肯特《白鲸》插图;汤姆森《傲慢与偏见》插图……我大都是第一次欣赏那优美的画面,感人的故事,勾起了我往日读书的记忆,和作者一样“感受到了当时读书的心情”,追忆起“那充满憧憬和梦幻的年代”   《难忘的书与插图》也有让人遗憾的地方,不是所收作家或插图的少,而是书中的微瑕这样的状况在当下的书林里并不罕见如第1页“海涅生于1897年”,应为1797年;第162页“译者陈敬荣”,而《巴黎圣母院》译者是陈敬容作者在书中有武断之处:“《爱玛》直到____年才有译本其实《爱玛》早有译本了,我手头的北岳文艺版《爱玛》在____年8月已出版,译者贾文渊。

        《难忘的书与插图》读后感(六):珠联璧合   褚钰泉先生在《难忘的书与插图》的《跋》里说,本书的内容源自应其之约,汪家明先生在《悦读》上开辟的专栏其实,熟悉《读库》及其衍生品的读者,对本书中的图文当不会陌生   汪家明先生曾在《读库0803》发表过《那个时代的书装艺术》,并提供珍存资料,与老六合作推出了多种出版物,如画册《多雷插图:拉封丹寓言诗》,笔记本书《线条的舞蹈》、《历险者》、《没有字的故事》、《老舍小说插图》、《带阁楼的房子》、《瓦尔登湖》、《傲慢与偏见》、《牧歌?农事诗》、《大卫?考坡菲》,截至目前合计十种在这些艺术品般的纸质读物里,汪家明先生多作文记事,而这些引言,也成为《难忘的书与插图》一书的主干(文字略有改动):《欲情漫溢思无邪》一文原题《古典的,朴素的,简单的》,出自笔记本书《牧歌?农事诗》;《永远的_lt;大卫?考坡菲_gt;》一文原题《永远不要卑劣,永远不要做假,永远不要残忍》,出自笔记本书《大卫?考坡菲》;《神示的篇章》一文出自画册《多雷插图:拉封丹寓言诗》;《历险者肯特》一文出自笔记本书《历险者》;《湖畔的梭罗》一文出自笔记本书《瓦尔登湖》;《傲慢与偏见》一文出自笔记本书《傲慢与偏见》;《带阁楼的房子》一文出自《带阁楼的房子》;《没有字的故事》一文出自笔记本书《没有字的故事》。

        “几位神交已久的出版界能人精心设计制作,贺圣遂先生的热情支持,使这本精美的图文书,洋溢着浓浓的友情褚钰泉先生所言甚是此书由宁成春先生与蔡立国先生装帧设计,由《读库》团队编辑修复图片及印制,可谓珠联璧合转引几段话:   “插图之于文学作品的作用,当然不仅是阐释常常是,插图内容的丰富性超出了文本,表达着画家独立的艺术精神,而图像的特点,是表达的不确定性,使不同的读者产生不同的联想这就是插图有时可视为单幅作品而独立存在的原因了此时,插图起着扩张文本容量,调节阅读节奏,以及装饰书籍的作用汪家明)   “多余的财富只能买来多余的东西我们能够爱的人,我们也能恨他们而其余的人,则对我们无关紧要梭罗)   “世上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除了拿来使用以外,没有别的好处任何东西,积攒多了,最好送给别人我们所能享受的,至多不过我们能使用的部分罢了当我们遇到坏事时,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包含的好事我经常怀着感激之心坐下来吃饭,敬佩上帝的好生之德,因为他竟在荒野中赐以我丰富的美食我已经懂得去注意我的处境中的光明的一面,少去注意它的黑暗的一面;多去想到我所享受的,少去想到我所缺乏的这种态度有时使我心里感到一种衷心的安慰,简直无法用言语表白。

      ……我觉得,我们对于所需要的东西感到不满足,都是由于人们对于已经得到的东西缺乏感激之心笛福)   “梭罗生前只出版了两本书一本是他在1849年自费出版的《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内容是记录他和约翰在两条河上的旅行,其中穿插着大段大段文史哲和宗教方面的议论,晦涩难懂,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印了1000册,售出200多册,送掉75册,存下700多册在书店仓库放到1853年,全部退给了作者他曾自嘲地说:‘我家里大约藏书900册,其中有700多册是本人所著’另一本就是《瓦尔登湖》了,于1854年出版   “伏尼契19____年移居美国1953年中译本《牛虻》出版时,中国读者对这位女作家的情况不甚了解1955年底,有知情者告知中国青年出版社,作者仍在世,且生活拮据中青社随即向上级报告,拟给作者付版税,以帮助她的生活时在团中央工作的胡耀邦签字批准版税辗转寄到纽约,伏尼契收到后很高兴,回信表示感谢,但以年龄太大为由,婉拒了中青社请她为中文版写序的请求伏尼契1960年7月28日去世,终年96岁   挑点刺儿:第1页第二段第一行,“1897年”应为“1797年”;第176页第一段第六行,第一个“关”字应删去。

      此外,严格来说,第1页第一段,“《少年维特之烦恼》”应为“《少年维特的烦恼》”,与《歌德与维特》一文的表述保持一致;第125页上图,释文应更换,图为冬日景象,释文却为“我第一次在树林里住下来,那天正好是独立日,也就是1845年7月4日”   《难忘的书与插图》读后感(七):故事之外,插图之内   汪家明先生作为老牌的编辑人,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跟事业结合得如此文艺,也如此出色,对于一个刚走出象牙塔,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浪潮中找不到自己的二逼小青年来说,真心地好生羡慕   在读过的书中,居然能有这么多的配图,在中国出版出版业来说,这样的图书,尤其是大部头,就是一种奢侈了当然拥有这些插图的书也算是一样艺术品   中国当前的市场经济已经把文化当成一项产业在做得红红火火小风光,可毕竟也还没有过度到事业的高度,出版商还是跟蒙牛伊利一样的掺三聚氰胺兑水,还是腹黑的多,高水准甚至是一般水准的图书都很难普及   中国的人口众多,但总体的购买力并不够人口增长率那么持久强悍,而且与之并存的严峻问题是,盗版业的肆虐猖獗对于普通读者要像拥有一本类似多雷那样插画师配图的名著,没有浮世绘,只有春梦   常常在想为何香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