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邹韬奋新闻职业观在网络时代的意义.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188539892
  • 上传时间:2021-07-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邹韬奋新闻职业观在网络时代的意义 李盼盼【摘要】网络新闻的发展,不仅对于传统新闻的时间观、组织方式以及传播方式具有深远影响,对记者的职业伦理要求也会变化通过了解邹韬奋的新闻职业伦理观,我们也许会得到关于网络时代记者的职业伦理要求的启示关键词】邹韬奋 新闻职业观 伦理观 启示近年来,我国网络媒体发展迅速,技术上的跨越式发展要求记者更好的把握新闻的时效性、独家性在这种情况下,记者获取新闻的手段、核实准确度以及对待当事人、信源的态度等方面就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网络时代记者该如何做新闻?做新闻的边界又在哪里?对于这些涉及新闻职业伦理的问题,我们也许可以从邹韬奋的新闻职业伦理观中得到一些启发一、竭诚为受众服务邹韬奋是民国时期名记者,一生主持了著名的“六刊一报”“, 一报”是指《生活日报》邹韬奋办报时始终把读者放在重要的位置,他经常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答复读者来信①由于《生活日报》周刊文字通俗化,内容大众化,并且敢于揭露现实的阴暗面,很快赢得了读者的信任和热爱《孟子离娄上》有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在民国报业实践中,“得读者者”便“得报业天下矣”在邹韬奋主管该刊的七年间,《生活日报》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刊物一跃发展成为“风行海内外,深入穷乡僻壤的有广大影响的刊物,”发行量高达15.5 万份,“创造了当年期刊发行的新纪录”。

      ②邹韬奋的竭诚为读者服务,为他赢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网络时代,受众括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和电影的观众以及网络上的网民邹韬奋所处的时代是以传者为中心,他依然把受众当做第一位来考虑在当下以受众为本位的新闻实践中,媒体在传播信息的时候也更多的是想着受众,一心从受众的需求出发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新华社在地震发生10多分钟后就发出了第一条关于地震灾情的快讯,播发的英文快讯领先于所有外电,比法新社早6 分钟,比美联社早8 分钟后期又不间断的公布了伤亡人数等基本信息,满足了受众急于了解灾情的需求在今年8 月12 日天津滨海爆炸报道中,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众多媒体齐上阵,以文字、图片、视频、博客、交互式地图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报道救灾过程在满足受众需求及消除谣言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二、关注社会,心系国家邹韬奋从事新闻事业时一直秉承的理念是,报人做新闻要有正确的动机,报纸要为公众福利和社会改进而活动在《生活日报》创刊词中邹韬奋说:“本报的产生正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最迫切的非常时期”本报的两大目标是促进民族解放,积极推进大众文化邹韬奋不仅仅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身体力行这样做的。

      1936 年,在国难当头之际,他与沈钧儒等四人发表了《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的公开信,文章呼吁全国各党派应“共同联合起来抗日救国”8 月份,邹韬奋将因国民党干涉而停刊的《生活日报》副刊“星期增刊”复刊,改名为《生活星期刊》,复刊后邹韬奋依旧为抗日救亡而奔走呼告1933 年至1935 年,在英、美和苏联等国考察期间,他经常思考:世界的大势是怎样的?中华民族的出路是怎样的?③“海外写萍踪,丹心系祖国”是他关注祖国和社会的最好注脚新闻机构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而社会文化最重要的精神就是人文精神、人本精神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关注底层人民疾苦,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是最基本的和应当做到的与邹韬奋一样同属民国名记者的邵飘萍向来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向社会宣理,解读大局走势他所创办的《京报》重视外交、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内容,关注国家命运、人民疾苦在网络时代依然有关注社会底层的记者,像美籍女记者玛丽科尔文,她用生命去控诉战争,用女性独特的视角来关照世界上遭受战火的底层人民在采访斯里兰卡内战时,科尔文曾经失去一只眼睛,但她依旧前行:“民众有权知道政府、军队以他们的名义在做什么”,“要相信,当你在国外的战场上出生入死时,很多人正等着看你的报道。

      要相信他们在关心战争中的不幸,并在试图阻止它”2012 年玛丽科尔文在在叙利亚采访时遭炮击身亡这位具有女性大爱的无冕之王说过:“我注重的是战争中的人性,它让处于和平环境的人们也不觉得遥远和陌生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中外记者具有的一点共识从未改变——关注人,关注社会三、不畏强权,不惧黑暗势力邹韬奋主持《生活日报》周刊的七年间,一直都敢于同黑暗势力作斗争因此邹韬奋经常受到国民党当局的威逼利诱以及恐吓和《生活日报》周刊一样,在1935年11月创办的《大众生活》周刊里,邹韬奋依旧直言批评国民党当局的卖国行为他对爱国学生举行的救亡运动,十分支持和褒扬为此国民党在1936年查封了《大众生活》邹韬奋并没有畏惧,他依旧用自己的笔斗争着之后的“七君子案”也没让他退缩被捕出狱后他继续从事自己的磊落事业时代在发展,网络时代的记者也应跟上潮流美国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说过,如果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便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观察一切,审视一望无际的海面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发出警告网络时代的记者做一名合格的瞭望者的前提是积极适应及快速把握新闻报道的要求职业技能是可以习得的,职业伦理与操守却不是每一个记者都会遵守的。

      不过当代还是有一些像邹韬奋那样不畏强权的新闻人,调查记者王克勤就是其中之一在调查兰州证券黑市事件时,有黑恶势力扬言出价500万买他的人头,他依然勇敢完成调查,避免了很多股民的财产损失很多传奇的揭黑经历使他被业界称之为“中国的林肯斯蒂芬斯”中央电视台《24 小时》栏目的制片人王青雷说过:有不畏强权的记者,民族就有希望中国应该多一些这样的记者四、坚持探寻真相的新闻操守并保持公正邹韬奋曾表示,自己不想做大人物,也不想做名人,但愿尽毕生精力,把小小的刊物办得精益求精,成为大家的一个好朋友而办好刊物的前提就是保持内容上的客观、公正他认为事实是神圣的,记者应竭力挖掘事实,报道真相,不应有丝毫个人成见,符合这个条件的即使是后辈或小人物的稿子他也愿意录用;不符合客观公正条件的,即使前辈或名人来稿,也一律不用④邹韬奋很欣赏《曼彻斯特导报》忠于事实敢言直言的公正态度《曼彻斯特导报》曾在社论中警告政府,谓麦阁温的行动虽鲁莽,但人民的困苦,实其背景云云所以我说嘴巴上的自由可算是发挥到淋漓尽致了⑤邹韬奋认为报纸作为民意的代言人要保持言论的公正,必须远离权势和金钱的控制,敢言直言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要求记者在报道新闻时“报道事实,而不报道意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

      然而在网络时代,新闻就像生产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快速、简单的被生产出来记者需要致力于消除受众的不确定性,不仅需要把握新闻的现象真实,更需要坚持探寻新闻的本质真实在探寻真相的过程中更不能忘记新闻的客观性原则近年来有一系列冤案被重新审理,例如歙县张氏叔侄冤案以及内蒙古呼格冤案,媒体更多的是根据客观的事实材料来报道案件进程,在动态跟进中保持公正,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媒体在案件报道上的理性的价值取向网络时代需要更多的新闻人去做公正客观的真相的“拷问者”记者这个职业,在美国记者华莱士眼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在理想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是光荣的,但是这不是世界真实的样子记者的声誉是通过搬开石头,发现下面藏着什么来建立的⑥对于网络时代的记者来说,这似乎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网络技术极大发展,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和快捷这似乎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信息爆炸,真相纷繁复杂,难以触及此时一些最基本的职业伦理观却是新闻人应对这个时代的最好办法为读者服务,为公众服务;关注社会,心系国家;不畏强权,始终坚持探寻新闻真相;公正、客观、严谨,做真正的新闻只有这样,网络时代的记者才能走得更远参考文献①王华,《邹韬奋新闻思想之读者权益研究——以〈生活日报〉为例》[D].西北大学,2012②邹嘉骊:《编辑记者一百人》[M].学林出版社,1985③邹韬奋:《萍踪寄语》[M].上海三联出版社,1987④许宇鹏、陈吉平,《论邹韬奋的编辑思想》[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2)⑤邵飘萍:《萍踪通讯选》[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⑥迈克华莱士:《你我之间》[M].中信出版社,2009(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责编:姚少宝-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