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语进度+教案.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suns****4568
  • 文档编号:83004642
  • 上传时间:2019-02-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5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语》诵读进度表课程名称国学经典《论语》适用年级四年级课 程 结 构 内 容课时16课时完成情况第一课时1.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子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第二课时1.”子日:“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2.子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第三课时1.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子日:“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第四课时1.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第五课时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第六课时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第七课时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八课时1.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第九课时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2.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也。

      第十课时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第十一课时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和?”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第十二课时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第十三课时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第十四课时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第十五课时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第十六课时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分管领导签字: 教学主题一:《论语季氏》教学内容: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诵读文本、理解本课所阐释内容2、能力目标:了解“三友、三乐”的内涵,感悟孔子的智慧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探讨孔子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精华自觉的继承者和享用者教学重点:诵读文本、理解本课所阐释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三友、三乐”的内涵,感悟孔子的智慧学情分析: 小学生没有学习过文言文,功底较浅在熟悉并掌握文本的基础上,适当添加一些有趣的故事;通过讨论、引导,加深对《论语》的理解;感悟一点处世、为人、交友的道理教学过程:板块一:知人论事、话说孔子1、导入语: 清史记载,雍正十三年,河南总督田文镜因为与当地读书人关系搞得不好,导致当年发生一件朝野震惊的事件:乡试罢考田文镜于是率领百官、士兵前去捕拿闹事生员,剑拔弩张之际,身无长物、手无寸铁的众儒生是如何应对,甚至最后制服田文镜呢? 最终,他们是凭借手持的一块牌位“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之位”迫使在场所有官吏收敛,达到自己的目的小结:由此可见,孔子在历史上是有巨大的影响力,崇高的人格魅力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季氏》两则中的一则板块二:诵读文本,理解内容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 请学生读课文2. 老师订正字音 便(pian)  礼乐(yue)3.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4. 老师读译文,学生对照5. 老师提问:本则讲了什么?——交有益的朋友——板书6. 老师讲解“谅”、“便辟”,“善柔”,“便佞”等词语。

           每个人都希望交到好朋友,但是,如果反过来想,对方很好,那你值得交往吗?于是,孔子又给我们的自身修养或者说培养有益的爱好方面提出了三条建议:——板书 7.穿插问题 有人说:“快乐也是一天、痛苦也是一天,为什么不选择快乐的一天呢?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明确:快乐固然能让人忘记痛苦、忧伤,但一味寻求而不加节制,则会对人有害!)小结:孔子用凝练的语言,把如何交友、如何培养爱好告诉了我们我们能做的就是消化它教学主题二:《论语》学习内容:1.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2.子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1. 学习目标: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够总结出课文中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能当堂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字词 根据注释准确翻译并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并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型选用 诵读课型 教学过程 1.初读——要求做到:读准音,正确断句,读通顺,读流利2. 读而悟3.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加深理解文意。

      请同学们看到第二页,把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再回照第二幕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儿重在体验解读的乐趣)4.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按“镂空指示法”练习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赛5.引经据典古今为用——格言美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些语段中哪些词语和句子,我们今天仍然在用,请画出来学生用笔画)总结 我们不难看出《论语》中凝练,思辨的语言是我们今天现代汉语的源头,我们在平常的说话中,作文中,如果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格言警句,就会增加你语言表达的魅力教学主题三:《论语》学习内容: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目标:1. 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够总结出课文中孔子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能当堂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字词 根据注释准确翻译并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并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型选用 诵读课型 教学过程 分为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 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 第三步:读课文,测背诵效果 第一步:读课文,定背诵目标 1..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好语气 字音: 曰(yuē)  说(yuè)  罔(wǎng) 殆(dài ) 2. 停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读好语气:教师范读,让学生试读,要求读出语气舒缓,读出韵味 3.定标——当堂背诵全文 第二步:读课文,找背诵方法 方法一:译文背诵法 1. 译读课文——同桌讨论,翻译 要求: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译读全文 2. 根据学生翻译情况,对照译文,指导学生背诵 方法二:理解背诵法 1. 让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本文是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终身学习的效果 三个方面来谈学习的 2. 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自己认为是阐述学习方法的语句下画上横线,在自己认为是阐述学习态度的语句下画上波浪线,在自己认为是阐述终身学习的效果的语句下画双横线 3. 指名发言,学生相互补充,教师归纳板书 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②温故而知新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方法三:交错背诵法 1. 教师背上句,学生背下句或学生背上句,教师背下句 2. 男生背上句,女生背下句或女生背上句,男生背下句 3. 同桌相互背诵 第三步:读课文,测背诵效果 学生选用一种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背诵——单独抽背——教师评价——全班齐背。

      小结: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定会灵活掌握各种背诵方法,提高背诵效率同时,老师也希望大家在将孔子教育教育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终身学习的效果深入结合到自己平时的学习中,开创美好的人生下面,让我们在齐声背诵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吧! 附:板书设计 《论语》六则 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②温故而知新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教学反思: 一节语文教学课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上明确学习目标,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诵读课型主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诵读,通过译文背诵法、理解背诵法、交错背诵法,让学生在反复读课文中理解课文内容,并进一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这样就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动参与者,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把课堂时间充分的还给学生,学生也会感到从学习中获得了成就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主题四:《论语》学习内容: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处在诵读的最佳期和记忆背诵的黄金期。

      我们要抓住这个最佳时期,让学生记诵大量的优秀的语言文学精品,使他们终身受益《〈论语〉》是孔子的语录,在教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关于学习的论述,代表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最经典的内容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导学生运用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方法去学习教学目标1.体会学习的态度和方法2.了解古代语录体散文的特点3.诵读欣赏教学方法1.诵读法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准节奏,三要读出韵味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学生自读、研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2.对话法实现作者、编者、学生、教师“四位一体”贯彻《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课改精神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古人谈学习的成语、明言警句,抓住其中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等成语引入《论语》二)、教师简介《论语》、孔子等有关文化常识,播放朗读磁带,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并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三)、诵读欣赏1.学生齐读2.教师针对齐读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指正;范读;领读3.听朗读磁带,自读两遍;齐背一遍4.教师指导美读,指名学生朗读。

      四)、指名学生翻译,教师适当点拨,扼要分析,最后归纳总结五)、巩固进行背诵默写比赛附:板书设计 《论语》六则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小结: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定会灵活掌握各种背诵方法,提高背诵效率同时,老师也希望大家在将孔子教育教育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终身学习的效果深入结合到自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