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质学实习报告锦集八篇.doc
47页地质学实习报告锦集八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 篇1(1518字) 一:实习目的 1、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2、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判别方法 3、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 4、了解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和岩石标本 二: 实习仪器地质罗盘 铁锤 三: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击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在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四: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12月11日上午十点,统一学习使用地质罗盘的,下午1点半去往金牛山进行地质勘探,12日早上到仓山校区观看岩石标本 1、金牛山的简介 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楼区北侧闽江乡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断层及不均匀沉降对山体与道路的影响,例如马刀树,公路裂缝等。
2、测定岩层产状 确定山体旁两颗很明显的大树为盆架,记做树1和树2测定图中的断层位置为对树1的位置为N308E,对树2的位置为N279E,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可知道是正断层根据要确定位置测得的岩层的产状为:N330E, N247E,<503断层岩石(样品)结构及成分的分析 1)结构 金牛山的岩石大部分都是岩浆岩,而且都是粗粒结构和中粒结构 2)构造 金牛山的样品分析看可知道该岩石是块状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杂乱无章,不显层次,呈致密块状,富含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等系列浅成岩的构造 3、成分 从样品看岩石是浅色的,那就可能是花岗岩或正长岩的酸性或偏酸性的岩石但从全晶质中粒和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就可以判断是浅层岩 4、断层地理环境情况 金牛山地质相对复杂,在上山途中发现了很多滑坡断层及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现象仅大家用于观测的一面山体,比较大的断层就达7处之多金牛山断层现象千姿百态,产状各不相同,并带有多出滑坡现象产生,是因为金牛山主要由岩浆岩构成,岩浆岩分化后,风化壳表层间的滑动引起的风化壳滑坡 5 岩石标本的赏识 实验室中,陈列了大量的岩石标本,可以分为矿物光泽标本,矿物断口标本,矿物硬度标本,矿物解理标本,矿物比色标本,矿物形态标本等类型。
理论的学习,已经让我们对这些岩石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经过这次的标本参观,使我们对岩石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们开拓了视野 6、实习总结 两天的实习非常短暂,但我们的收获是重大的,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到了地质罗盘的使用及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对真实的地质现象有了一定了解从标本室里我们更认识了许多未见过的岩石,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充实了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实习结束了,而我们对实际动手的渴求依然很强烈地质学实习报告 篇2(1899字) 在钻探队实习了一月,其中可以说是苦中有甜,累中有乐,对己的地质知识有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系统积累与考验,粗略的把握了地质钻探重要性和基本任务,钻孔的设计和结构以及钻孔的布置原则等等,己也从一个纸上谈兵的阶段稍微上前跨了一步,感谢老工人老师傅的不厌其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指导和教诲,钻探队领导的人关怀,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变聪明这些知识和实习过程,足以使我受益终身了就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感想与心得汇报如下 一、安全生产 都说安全是天,可以前也并没有怎么在意,在实习期间才深刻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意义在这里领导和工人都严格的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新工人来的第一课就是安全教育,我来的时候就首先的让我学习了 安全生产的法规使我明白了什么叫“三不伤害”;同时也增强了我保护意识通过系统的学习使我明白了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在实习期间没有发生以外的事故,做到了安全生产 二、业务和技能 这次我们打的是水观测孔,通过己的实际操作,结合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老工人师傅的指导帮助学会了判断岩层、操作机器、测量水位以及书写纪录使己的业务水平有了一个质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己动手操作水平期间主要对平砂岩做了一些细致调查研究: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石英和长石是组成地壳最常见的成分砂岩的颜色和沙子一样,可以是任何颜色,最常见的是棕色、黄色、红色、灰色和白色地球上常见由砂岩相成的悬崖峭壁有的砂岩可以抵御风化,但又容易切割,所以经常被用于做建筑材料和铺路材料砂岩中的颗粒比较均匀坚硬,所以砂岩也被经常用来做磨削工具砂岩由于透水性较好,表面含水层可以过滤掉污染物,比其他石材如石灰石更能抵御污染我们这里钻探时主要遇到的困难是打平顶山砂岩,平顶山砂岩硬度高容易破碎在钻进过程中不容易钻进又容易掉块卡钻,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多注意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三、日长生活 我们一般在野外作业,比较枯燥乏味,许多配套设施也不到位不过在这一个月的实习中让我学会了许多以前不会的东西,也学会了在劳动中寻找快乐同时了增强了己独立生活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我想这将会成为让我一生都收益的财富 在这为期一月的实习生活中,我受益匪浅短短的30多天内,我不仅向老工人师傅学习了钻探基本方法和技巧,体会到应如何跟和同事交流和相,更被队里同志们的无私敬业精神所感动这不仅为我今后的理论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使我今后从事钻探行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最后,更加感谢学校和队领导给了我实习学习的机会,也多谢同事们多日来无私的照顾和关心,使我开心顺利的完成在队里的实习生活 报告节如下: 第一绪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 地层 首先简述实习地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四构造 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 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 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地质学实习报告 篇3(3584字) 一、实习目标 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是《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基本教学环节,同学们通过此次野外实习,要求能够进一步巩固地质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会和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考察鉴别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巧,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为学习《土壤学》、《土地管理学》、《小城镇规划》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12月18日 三、实习路线:学校----金马河大桥----映秀镇----都江村 四、实习工具:铁榔头、稀盐酸 五、指导老师:吴德勇老师、郑子成老师 六、实习要求: 1、深入认识和了解温江周边地区的地质地貌; 2、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区地质地貌所属类型、形成原因和如何合理地加以利用; 3、能够清楚地质地貌与生产利用的关系,以及某些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必须的防御措施。
七、川渝地质地貌:川渝面积57万km2,分为东部地台区和西部地槽区,其中东部包括四川盆地和盆周山地,西部包括甘孜、阿坝及凉山洲的部分 (一)地质构造 1、东部地台区从元古代代早期,由于吕梁运动、晋宁运动和澄江运动,形成盆地的雏形龙门山以东,形成的褶皱较低,褶曲起伏较小 a、构造盆地 (1)盆地西部 ①龙门山山前坳陷,龙门山和龙泉山之间盆地界线 广元—宝兴—盐源—木里 ②龙泉——熊坡断褶带,包括龙泉山、丹棱总岗山 ③江油——芦山断褶带 (2)盆地中部 位于龙泉山和华蓥山之间,形成许多小背斜或称为平缓而较的穹隆构造,倾角较小,产状平缓 (1)川北深拗大向斜以白垩系地层为主,梓潼为中心,包括三台、绵阳 (2)宣汉旋转背向斜 (3)蓬莱镇——南充穹背斜群 (4)威远穹窿(威远——荥经之间) (3)盆地东部 条形褶皱,分布华蓥山大断裂以东,巫山、七曜山以西,形成一系列向斜开阔,背斜狭窄的隔档式构造,北边平行,南部分支,形成扫帚状构造 (1)华蓥山褶皱带 (2)永川帚状褶皱带,华蓥山褶皱向南延伸时受盆地边东南褶皱影响,形成许多短(帚状)背斜 (3)云阳、开江弓弧背斜 b、盆地边缘 龙门山褶皱带:位于盆地西部,由一系列紧密走向北东的断裂褶皱构成。
大巴山断褶带:分布于盆地东北缘,四川重庆、陕西、湖水交界的地方复背斜,在向斜翼部产生次一级构造 凉山断裂带:分布于峨眉断块以南,康滇古陆以东,以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隆起、断裂组成 2、西部地槽区平武金汤孤形构造 (二)地貌 1.东部盆地 (1)盆西平原、冲积扇平原、复合冲积扇、西低东高南低海拔750-400m (2)盆中丘陵区,位于龙泉山与华莹山之间,地热南高北低,北部深丘,南部低丘,有方山丘陵(简阳)、单斜丘陵,馒头丘(遂宁) (3)盆东平行岭谷,宽度5-8km,有很多三迭系岩层(石灰岩),很多溶洞,背斜出露,在背斜核部形成三山一槽谷 2、盆周山地 (1)盆地北缘山体雄伟 (2)盆地东、东南、南缘七曜山、大娄山,山地海拔1000-1500m,溶洞特别发育,溶洞成层分布 (3)盆地西缘峨眉山、龙门山、断裂带发育,坡度陡,新构造运动活动频繁 3、川西高原 南部:从东到西,高原面上有几条江和山川 金沙江→沙鲁里山→雅砻江→大雪山→大渡河→邛崃山→岷江 山、江相间分布,河流由断裂构造形成 北部:横断山区(范围)具体而言:三江流域地区 八、实习内容 (一)金马河大桥(平原) 1、金马河地理位置 金马河上起都江堰的青城大桥,下至新津红岩子,全长约79.194km,流经都江堰、温江、崇州、双流、新津5区(市)县,金马河为岷江排洪河道。
外江向南流经都江堰市、崇庆市、温江区、双流县,至新津县武阳镇段称金马河它的河床宽窄不均,一般为300~600m;河床甚浅,横剖面呈“U”型,洪枯流量变幅大金马河的地势开阔平坦,河水携带固体物质的能力较低,致使年均约900万吨的推移质和悬移质沿河淤积,河床逐年抬高,河洲遍布,滩沱相间,河道弯曲,河床左右摆动不定金马河是一条宽、浅、散、弯的典型平原游荡性河,金马河同时也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金马河是典型的河流地貌,沉积物类型是冲积物,具有二元结构,其特点是分选性好,磨圆度较好,成层性较清楚,具有韵律性 2、金马河地质地貌概况 金马河遍布鹅卵石,鹅卵石大部分分选性较差,磨圆度较高。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