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阅读技巧(含答案和解析)部编版.docx
10页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阅读技巧一、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二、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三、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四、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五、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 六、定义:1、静态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写,呈现事物的本来面目;2.动态猫写:是指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下的描写,能够赋予客观事物以运动感、活力感、 变化感这两种描写方法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刻画景物和人物的特征,二者穿插使用,能够使形 象由单调变得丰富,收到更好地表现事物,更强烈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3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姿态等):作用:交代了人物身份、地位、处境、思想 性格等情况4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 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 深刻的印象5动作(行动)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什么心理,并反映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或 什么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开展作用)6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形象生 动地反映出人物的什么思想,揭示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或什么品质7.神态描写:指对人的脸部表情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使读者对人物加深印 象并产生进一步的了解七、答题格式:内容+特点+情感答:这个句子运用了 (静态/动态)描写方法写出了 (什么)事物(什么)时的样子突出 了(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情感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训练——描写【主题阅读1】锡林郭勒大草原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盖着青青的野草, 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 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 长地久”是说女儿对母亲的依赖是永远不会变的第(2)句话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女儿 对母亲无条件的信赖4.略【主题阅读4】“我”没见过打得这么差的孩子1. 动作 语言 神态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环境 已经很晚 依然坚持练习 成功即将到来2.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最后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3. 他会充满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回答“为什么”这一类题目时需要注意,答案一定在原文当 中因为那孩子一次次打不中,出于好心,想帮助这对母子所以“我”想教那孩子怎样打 瓶子1 .此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动作:人物的肢体语言语言:人物说的话神态:人的表情 母亲“平静、微笑”还有她说的话,都可以表达她有耐心、爱儿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2 .此题考查环境描写夜”字可以表达时间是晚上皮条发出的“僻啪”声和石子崩在地 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说明小男孩儿还在打瓶子美妙”暗示结局美好3 .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只要坚持去做,最终就会获得成功如果不做,就没有成功 的希望4 .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文章的母亲教会他只要坚持去做,最终就会获得成功说明 他未来也会充满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dang)花,散发着阵阵清香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jid着青草, 小马驹(前)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 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
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牧民骑在高高 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侧重于写草原的静态通过静态描写,突出了草原 的特点在该自然段中作者着重描写了、、O.文章的第 自然段侧重于写草原的动态通过动态描写,突出了草原的特点在该自然段中作者着重描写了、、、、 、等1 .文中画“一一”的一段是个 段,它的作用是,同时,它又是本文的 句,作用是2 .关于草原的美景你还知道哪些?写一写吧!【主题阅读2】夏日草原从来没有比走在无边无际的夏日草原上更令人难忘的欢畅快意了! ♦ ♦ • •首先是视觉上的舒展我们的眼睛可以望到无穷远然而,蒙古的草原又不是平坦开阔到无趣的地步,相反的, 她总是有着和缓而优美的起伏,像是放大了的微微动乱的海浪,又像是转侧的女体,这里那 里总有一些圆润的隆起;总会引诱你想稍微快走几步,好登上眼前这座基地广大的丘陵,眺 望前方又有些什么新的动向和美丽的线条即使有时在更远处真的有比拟高大的山脉,那和草原连接起来的山坡坡度也不大,无论 是步行或是骑马,都可以从山下从沉着容地走到山腰,一路铺着有如地毯一般的绿草。
草原是广大的圆周,苍天真如一座高不可测的穹顶,以无限宽广的弧度覆盖着大地,而 我自己这小小的身体,就是这片天地的圆心如果我把身体做三百六十度的旋转,那极远处 微微起伏的地平线也绕着我转一圈而无始无终;也就是说,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 这个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然后就是那云影与天光草原上的云朵,有时候又多又大又平整,在蓝天上列队而行,天高云低,风起的时候, 一朵一朵依序飞过,那草原就忽明忽暗,人好像走在梦里一下子所有的青草都闪着金光, 逆光处背后的丘陵像镶上了发亮的边线,身体被阳光照得暖烘烘的;然后忽然间所有的颜色 都沉静了下来,在云影掠过之处,草色在泛白的灰绿和透明的青绿之间挪移,风也凉多了, 像擦了薄荷油一样然后,还有那难以形容的芳香!那不只是青草的清香而已,而是混合着好几种香草的草叶被压折碰触后所发出的香气 在刚刚站定时还不太显著,不过,只要一开始往前走,每过一步就会马上有一股翻腾而起的 独特的芳香,弥漫在四周野生的香草,在夏日遍布草原,好几种香味混合之后,那强烈的芳香如药酒又如甘泉那 样的提神醒脑,沁人心脾,进入每一种感觉细胞的最深处,让生命苏醒,让我忘记了所有的 疲劳困顿,只想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1 .文中“无边无际”写出了草原 的特点,“高不可测”形容苍天的特点,它们的近义词分别为:、2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蒙古草原“令人 难忘的欢畅快意作者善于调动人的各种感官描写草原风光,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各找出一处印象深刻的 语句1)视觉:(2)触觉:(3)嗅觉:3 .为什么说“无论我往前走了多少步,依旧是这个广大圆周的唯一的中心点”?4 .阅读时,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读到和缓起伏的草原像“",由此我想到 ;读到草原忽明忽暗,人好像“",由此我想到【主题阅读3】牵手①女儿很小的时候,带她出门,总是伸一根食指让她紧紧牵住那时的女儿多小啊,脑 袋刚刚齐到我的大腿,走路深一脚浅一脚趣趣起起,小小的胖手攥住我的食指,不要命地抓 着,那真是甩也甩不脱,割也割不掉不知道那只小手哪来那么大的劲道,我的一根食指对 她来说还是庞然大物呢②稍大的时候领她上街,牵手已经不够了,牵手之后还要用她的胳膊勾住我的小臂,结 结实实的,一步不落,仿佛生怕稍不留意我就会从她的身旁逃之天天我觉得小臂被她勾拉 得像要脱臼,甩动不灵也阻碍走路我会冷不防地用劲,从她胳膊里怀抱里抽出自己的手 她“嗷”地一声扑上来,仍然是不屈不挠地抓住,而且比刚才更加用劲。
后来我就怕带她上 街,或者喝令她去牵爸爸的手她牵爸爸的手也是一样全心全意,她爸爸让她牵着也会一脸 陶醉和幸福③女儿现在已经十三四岁了十三四岁的女儿人高马大,我们俩并排走路,我不穿高跟 鞋比她矮一个头尖人高马大的女儿出门依旧牵着我的手,但不是攥住我一根食指了,是把 我的食指中指无名小指捏成一排,而后囊括进她的掌心我说不行,你太大了,你看街上有 没有这么大的女孩子还牵妈妈手的?她“嗯” 一声说,我想牵我试图甩脱她,一次两次, 三次四次,但她固执地不让我的手滑开她的手劲多大啊!我的指骨在她掌心里酥麻酥麻, 只要她再加一把劲我就会叫唤出声可我内心也喜欢这种指骨酥麻的感觉④我真不知道女儿牵我的手要牵到什么时候,今生今世我们的手还会不会分开我嘴里 说着:不要,不要我心里默念着:牵吧,牵吧我的孩子!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 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女儿把她的手交到我手里,她就把她的一切都交给我了:在她满十 八岁之前,她无忧无虑,因为忧虑有妈妈担着,荆棘由妈妈去砍,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 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谁让我是妈妈呢?她的手不交给妈妈还 能够交给谁呢?妈妈生来就是要牵着孩子走路的。
⑤可是妈妈老了之后,你还能这样紧紧牵住妈妈的手吗,我的孩子?跟现在你把一切交 给妈妈一样,那时候妈妈也该把一切都交给你了从前你交给妈妈的是花朵儿一样的身体, 诗一般梦一样的年华;以后妈妈却要回赠你一段枯萎皱缩的躯干,一个琐碎不堪的灵魂到 那时候,你会牵我的这只手吗,我的孩子,我的女儿?1 .本文题目“牵手”有哪些方面的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你的理解2 .文中有三次女儿牵着妈妈手的细节描写,请简要概括写出来并说说这几处细节描写突出了 什么(或“有什么作用”)3 .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说说你对下面两个句子的理解1)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2)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4 .试概括说说文章最后两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主题阅读4】看不见的爱(节选)夏天的黄昏,天色很好,我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 女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七八米远的玻璃瓶那孩子有时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我没 见过打得这么差的孩子①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的 手中,安详地微笑着。
孩子就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妇女的眼神 中看出,她是孩子的母亲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 打不中,可是他还是不停地打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他母亲对我微微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下, 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我怔住了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为什么?“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②“我告诉他,只要锲而不舍,就会打 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我沉默了过了很久,那男孩的节奏逐渐漫了下来,他已经累了③他母亲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 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速度也慢了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 一弹,向一边移一点,再打一弹,再移一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他只知道大致的方向夜 风轻轻袭来,蛾蛾在草丛中吟唱,天幕上已有了屈指可数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僻啪声和 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又过了很久,夜幕笼罩下来,已看不清瓶子的轮廓了今天他打不中了对他们道一声“再见”,我便转身往回走。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1 . “我”为什么想教那孩子怎样打瓶子?(用文中的原话回答).短文中画“—”的句子分别是对孩子母亲的、、描写,表达 了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