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功巨用弘尽瘁公藏汇编.docx
9页新版功巨用弘,尽瘁公藏汇编 清末,中国遭逢“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列强环伺,外患迭臻随着国门洞开,西风东渐,举步维艰的清廷被迫实行新政,措施之一就是创办图书馆在疆圻抚臣的推动下,形成了一场“公共图书馆运动”,为近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导夫先路随着民国肇建,新文化运动兴起,近代图书馆事业得到比较迅速的发展,有志英髦因时竞趋,纷纷投身图书馆事业,骋其才情,积极探索,多有建树,其中王重民、刘国钧、杜定友旁搜远绍,术有专精,超迈时流,毕生尽瘁于图书馆事业,各展雄长,著述丰夥,绛帐杏坛,陶育后学,被膺誉为图书馆学三大家,功业昭著,至今被人称颂 一 王重民(1903—1975),原名鉴,后因受军阀通缉,取“国家三宝,以民为贵”之意,改名重民,字有三,号冷庐河北高阳人著名目录学家、敦煌学家、书目编纂专家、图书馆学家 王重民生于小康之家,自幼就读于村学,1919年入保定第六中学1924年考取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国文系,受教于高步瀛、杨树达、陈垣诸名师,深受器重,又问学于黎锦熙、钱玄同、吴承仕等文史名家,亲蒙熏沐,于书无所不窥,以目录学为治学门径,一生出版学术著作近二十部,编纂书目索引数十种,论文一百五十余篇,撰写书籍提要六千五百余篇,多有开创性贡献。
因升学和婚姻违背父愿,王重民大学二年级时家中断绝其经济来源,得其目录学老师、时任北京图书馆馆长袁同礼之介,业余时间去北京图书馆工作,边工边读,终于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期间,撰写了他第一部目录学专著《老子考》此书仿朱彝尊《经义考》和谢启昆《小学考》之成例,征文考献,博引公私书目及其他书近九十种,引用了有关《老子》的著述近五百种,多有纠前人之失处,以博雅见称于时1926年,他在景山西大高玄殿整理杨守敬“观海堂”遗书,遍阅所有,迻录手跋,参以他书,辑为《日本访书志补》,收杨氏题跋逸文四十六篇,并撰《杨惺吾先生著述考》以发明之 1928年,王重民大学毕业,赴保定河北大学任国文系主任翌年,被袁同礼诚邀,回北京图书馆工作,任编辑委员兼索引组组长,确立了他终身的治学方向仰赖公共图书馆,勤搜泛览,治学以知识条理取胜,且与好友、著名学者刘盼遂、谢国桢、傅振伦等切磋商兑,耳闻目接,所学益进与杨殿珣合编《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共收清代别集四百二十八种,总集十二种,按学术文、传记文、杂文三大类编排,颇便检用此外,由他主持,先后编撰了《石刻题跋索引》、《国学论文索引》(正、续、三编)、《文学论文索引》(正、续编)、《善本医籍经眼录》、《清代耆献类征索引》、《碑传集、续集、集补索引》、《国朝先正事略索引》等多种书目索引,还撰写出《清代两个大辑佚书家传》、《越缦堂先生著述考》等论文,辑校《越缦堂读书札记》、《越缦堂文集》、《孙渊如集》、《列子校释》等书籍。
王重民以博通流略、著述丰赡被誉为“中国现代学术论文索引编纂的奠基人” 对于目录学,王重民称得上情之所钟,终身事之他博通典籍,精研目录版本之学,耗费他毕生精力的《中国善本书提要》备受推挹这部以一己之力撰成的《提要》,吸取了中国古代提要式书目叙录体、传录体和辑录体的特长,有机地将诸家之长汇为一帙,加以创新,正文以经、史、子、集分类而略有变通,共计四百四十余种(包括补遗),“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重点著录《四库全书》未收之书,对《四库全书》已收之书,多为补《四库提要》之失,或纠《四库提要》之误如叶德辉《郋园读书志》中录有《春秋繁露》,称之明初黑口本,犹有宋、元遗风,非万历、天启以后妄改臆补者可比王重民则根据北京图书馆藏本有嘉靖甲寅赵维垣序,知其为嘉靖时四川布政使司所校刊葉氏致误原因,因其未经见赵氏原序所致全书审版本,记卷帙,有的迻录原书或名人序跋以及作者有关资料,有的重点叙作者情况,刻本记版框、半页行数、牌记、题记、印章、刻工姓名等等,兼具近代藏书家著录之长书末附有书名和人名索引,以便参考检录此书为作者未竟之书,王重民身后,由其夫人刘修业代为整理,王氏生前好友傅振伦、杨殿珣等编辑,稍作订正,于198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王重民海外录书十四年,拓宽了他学术研究的领域,绩学斐然1934年,王重民受北京图书馆派遣,作为交换员赴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确立了敦煌遗书、明清间天主教士的华文著述、太平天国史料和古刻旧抄四部罕传本为工作方向五年之中,他曾赴德国柏林,在普鲁士国立图书馆抄录有关太平天国的史料,又西赴英伦,翻阅被斯坦因盗去的敦煌手卷,在剑桥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抄录有关太平天国的珍贵文献;还赴意大利,在梵蒂冈图书馆查阅明、清间天主教士的华文著作目所涉览,手即叙录,先后拍摄了三万余张微缩照片,至今保存在国内,并与国内陈垣、袁同礼等师长鱼鸿往还,商讨磋磨,撰成《伯希和劫经录》他利用敦煌文献以补史、证史,并注意把新发现向国内迅速传布消息,如,他考出新旧《五代史·吐蕃传》中有“沙州梁开平中,有节度使张奉自号金山白衣天子”的记载,国内载籍记金山国事者,仅此二十字他从巴黎所藏敦煌卷子中,搜得金山坠简《白雀歌》、《龙泉神剑歌》等有关文件、杂文,校写录出,再加考订,撰成《金山国坠事拾零》,使金山国事有年可稽,有事可纪,千载坠史,拨云睹青1935年,此文在《北平图书馆馆刊》发表1937年,他发表在《东方杂志》的《敦煌本历日之研究》是系统研究敦煌遗书中历本的总结性开山之作。
在整理敦煌遗书过程中,王重民还辑佚有《敦煌曲子词集》、《补全唐诗》,对唐代俗文学(变文等)研究贡献尤巨他与向达、周一良、启功等编辑的《敦煌变文集》,合编的《敦煌遗书总目索引》,纂辑的《敦煌古籍叙录》,为敦煌学奠定目录基础王重民和被派往英国录书的向达继踪第一代敦煌学学者王国维、陈寅恪、陈垣、罗振玉之后,成为第二代敦煌学学者中的领军人物,恰如白化文所言:“中国的第二代学者中,王先生堪称最为全面与博大,在某些领域内也最为专精1984年,其敦煌学研究成果结集为《敦煌遗书论文集》,由中华书局出版他还从欧洲各大图书馆辑录了大量太平天国文献,编为《太平天国官书叙录》1941年,王重民受袁同礼馆长之托,押送北京图书馆所藏善本书装成三百箱寄存美国国会图书馆滞美四年,王重民不仅为这批国宝拍摄照片,而且详加著录,撰成二千七百多篇提要,并应邀为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所藏中文善本书写成一千种提要 1947年,王重民返国1948年,袁同礼馆长携眷赴美,任职美国国会图书馆远东部,由王重民代理北京图书馆馆长,兼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他向胡适提出开办图书馆学专业的建议,被采纳1949年7月,北京大学设立图书馆学专修科,王重民首任科主任。
自此,王重民自觉实现了从埋首案牍专心治学的人文学者向图书馆学教育家身份的转换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仍名图书馆学专修科1956年,北京大学与武汉大学一起正式改图书馆学专科为图书馆学系,系主任王重民先后为学生讲授中国目录学史、目录学文选、版本与校勘、历史书籍目录学、中国工具书使用法、《书目答问》、《书目答问补正》等多门课程,杏坛传薪,作育人才,为图书馆学教育事业做出无私奉献,被称为一代师表,饮誉海内外目录学史论文经其学生朱天俊整理,结集为《中国目录学史论丛》,198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冷庐文薮》,收集王重民单篇学术论文百余篇,充分反映出王氏在文献学与文化史方面的学术思想与成就 二 刘国钧(1898—1980),字衡如,江苏南京人著名图书馆学家、图书馆教育家,对图书馆学研究垂六十年,出版大量图书馆学、书史等方面的著述,为图书馆工作理论和技术方法做出重大贡献,在图书馆界与杜定友有“北刘南杜”之誉 刘国钧堪称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的拓荒者、参与者和见证人1915年,他进入金陵大学文学院读书,1920年毕业,留校在图书馆工作。
时值“新图书馆运动”勃兴,1922年,他如愿进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同时进入图书馆专科学院和研究院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哲学博士学位留美的经历使刘国钧视域旷开,身经目验了先进的美国图书馆思想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深深体现在美国图书馆的建设之中,他怀着取助他山的愿望,竞趋时新,写下《美国公共图书馆概况》等一系列文章,供国人借鉴1925年,刘国钧学成归国,积极投身“新图书馆运动”,受聘为金陵大学哲学教授,兼任图书馆中籍部主任,并担任国内第一种图书馆学学术期刊《图书馆学季刊》主编,后任馆长 早在留美攻读哲学博士期间,刘国钧对六朝思想文化和宗教产生浓厚兴趣归国后,主持图书馆馆务、院务之余,不废著述,选中当时学术界少有涉足的处女地进行开拓刘国钧目录学造诣精深,他利用身处图书馆的优势,资料搜集齐备,以哲学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先后撰成《两汉时代道教概说》、《老子神化考略》、《〈老子·王弼注〉校注》三篇有关道教研究的文章,论及老子被神化的过程,得出“老子之神化,盖肇于西京,衍于洛下,盛于魏晋,极于六朝而成于唐宋”的结论,发前人所未发,还道教与谶纬的某种微妙联系,言论平实,不故作惊人之论。
他注意及时利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道藏》影印本的新资料,进行老子研究受其启发,王重民三年后赴法整理敦煌遗书,对P.2639号《老子》的河上公注注文的重要句段进行校勘,参照的正是《道藏》本佛教研究方面,他撰写《后汉译经录》引用十八种书目,参稽互补,对于“中国佛教传授的源流、发达之程序”有所发明《**佛典录》共收十二大德佛典八十七部,讲述**佛典发展的四个特点,是对现代佛经目录的开拓之作中国汉化佛教的译注史长达一千*****,南北朝时中国第一部大型丛书《大藏经》横空出世,“经录”由此产生,编纂方法与传统的七略、四部迥然有别,大致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按朝代编排,以译者及世代先后贯串,大体相当于现代的“著者目录”第二部分,按经、律、论三藏三大类,以下细分二至四级类目,大体与现代“分类目录”相当以后,代有所出,经目被保存在《大藏经》之中清末民初,梁启超首倡研究经录之风,学者靡然从风,姚名达著《中国目录学史》,特辟“宗教目录篇”;南京支那内学院是近代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基地,影响深远;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出版,其中的《勘同目录》采用日本学者创造的对每部经典分条分项著录的方法,按七项进行著录。
刘国钧编撰的两篇佛教经录,取鉴四种材料,采用的是以古老的经录按著者目录编排并附加译者生平介绍的格式,具体著录则采用《大正新修大藏经勘同目录》分条分项的方法,简化为五项,新旧结合,杂采众家,兼出己见,多有创获 刘国钧对图书馆学理论的贡献之一是提出“要素说”从1934年他在《图书馆学要旨》中提出的图书、人员、设备、方法的“四要素”到1957年发展为图书、读者、领导和干部、建筑与设备、工作方法的“五要素”,体现了矻矻以求与时偕行的科学求实精神刘国钧是图书分类法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成功地创制了流行半个多世纪***图书分类体系中国古代的图书分类始于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肇其端,魏晋时期,郑默制《中经》、荀勖著《新簿》,图书分甲、乙、丙、丁四部分,隋唐间,经、史、子、集四部已定型,延至清末,四部之学向文、理、法、农、工、商、医的七科之学转变,成为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形态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现代图书馆在国内的兴建,西方图书分类法随之输入新学方炽,近代图书分类法变革在即,1909年,《杜威十进分法》传入,国内仿杜、改杜、补杜之作纷然各出,以新、旧并行和修改四部法以容纳新书等方式,编撰相应的分类法。
刘国钧深感四库分类法错谬之处颇多,已不适于现代图书馆之用,新、旧并行制也难以适应现代图书馆图书分类的需要,他提出新、旧图书统一分类编目的设想,以学科为主,体裁为辅,编制成《中国图书分类法》,吸取了西方图书分类法之长,未采用《杜威十进分类法》,仅用其数字。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