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需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形式和基本条件.doc
6页特需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形式和基本条件 (一)特诊部特诊部应设立单独的诊治场合,实行涉及挂号、诊治、送检和取药等全程服务,可开展预约、网络预约等预约服务诊断室、候诊室配备空调设施,有茶点供应参与特需诊治服务的医生必须保证完毕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医疗、科研、教学等工作量,且具有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患者由专人带往诊治、检查 (二)高档专家诊治中心除应具有上述特诊部基本条件外,诊治专家还须由具正主任医师、专家以上高档职称(或国家、省学科带头人)专家构成,实行高档专家挂牌诊治和对疑难杂症集体会诊,会诊的首诊确诊率达到85%以上 (三)特需病房(含母婴同室特需病房)规定按套间、单人间配备,除具有基本医疗配备条件外还应设立独立的卫生间和洗浴设备,配备空调、电视、衣橱、沙发、冰箱、微波炉、等有关生活服务设备每天均由副主任以上医师查房,管床医生由主任以上医生担任,配备足够的护理力量,保证患者的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特需病房床位数一般不得超过医疗机构核定总床位的10% (四)医疗机构在中医保健配方、膏药配制方面开列中医保健配方的特需服务专家必须具有省级以上名老中医、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称号 (五)医学整形美容服务。
规定设专门医治场合,配备具有中高档以上专业资质的医护人员 (六)家庭保健和医护服务重要由患者提出规定,为患者提供家庭保健、医护等医疗服务,涉及家庭特聘医生、特聘护士等,开展家庭出诊、体检、征询、康复、理疗、护理、送药、注射和输液等服务 特需医疗之弊 特需医疗挤占一般医疗,变相提高医疗成本,收费原则缺少监管,成了医院为小团队谋取利益的重要手段卫生部一方面提出“避免盲目扩大特需医疗规模”的设想,意义在于,通过对特需医疗既控制规模、又抓好规范,特别是对收入去向的掌控,实现一种以大众医疗为中心的、特需医疗“养”特困医疗的运营模式只要配套细则能跟得上,保证最后贯彻,这一理念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特需医疗系统注重信息解决 医院特需诊断信息系统还存在如下重要问题: 以手工作业为主目前特需诊断科室对病人的解决基本上处在比较原始的手工解决上,从登记、排班、治疗、报告到档案保存和查找都采用手工或者半手工方式进行事倍功半,缺少科学有效的解决,严重影响了科室对病人的解决速度 缺少规范化管理目前,特需诊断资料的保存、收集、分析、记录缺少规范化管理措施有些医院使用住院系统替代,如把住院系统用于急诊留观,导致记录报表的不精确并给病历管理带来混乱。
信息无法实现共享为了让医生可以掌握病人的所有诊断信息,特需诊断信息必须能进行共享,无论在门诊部还是住院部这些特需信息应当都可以查询和浏览,提供病人有关诊断信息 因此,如果可以对急诊留观、放疗、透析、生殖等介于门诊和住院之间的某些特需诊断进行信息化解决,对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加强病历管理、优化就医流程,并与门诊系统和住院系统进行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医院信息化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大设计原则 医院特需诊断信息系统在设计中,重要应突出如下特性: 简朴易用根据急诊留观和特需病人门诊诊断的特殊性,其规定操作高于门诊又低于住院,并且急诊规定操作简朴、功能更具有人性化,必须在简朴操作的状况下尽快解决病人信息和医疗业务流程,保证快捷、畅通、易用,节省时间,加快对病人的解决速度 强调重点该系统重点不在于庞杂的功能,而在于突出工作重点,强调简朴实用,在于重点突出迅速登记、迅速解决医嘱、迅速解决病历和迅速解决费用 突出共性特需诊断具有诸多共同的属性,这些属性都可以进行合并研发,共用一套表构造和一种程序界面,减少研发人力资源挥霍、减少开发时间,提高研发效率,缩短开发周期 整合差别。
将特需项目中看似特异性的某些因素进行巧妙结合,求同存异,在后台数据构造上进行整合,只在程序界面上体现不同 功能注重实用 系统重要针对急诊留观、放疗、透析、生殖等介于门诊和住院之间的某些特需诊断病人,重点加强这些特殊群体的医疗信息解决能力,并与门诊系统和住院系统进行信息共享,让医生全面掌握病人诊断状况(见图) 特需(留观)登记统一分派号段,根据病人主索引建立特需号,与病人ID进行对照以特需号和ID号作为系统的主线,各特需号之间相对独立我们将特需项目进行分类,建立了特需诊断类表,并对参与特需诊断的科室进行单独设立,建立了特需科室配备表,配备跟科室有关的有关属性,并控制程序运营 病人登记重要登记病人如下信息: 特需号、ID号、姓名、费别、身份、初步诊断、就诊时间、离院时间和总费用等某些基本信息和业务信息可参照病人住院主记录和病人主索引字段来进行设立,将信息记录到特需号索引表 床位设计立科室特需床位安排表,对床位或仪器进行管理,有些科室如急诊留观等可以根据科室设立进行床位安排,血液净化科可以将床位变成血液净化机编号床位的解决就是给出床位的状态如预约、改约、结束治疗、出科等 诊断筹划(医嘱)模块。
与住院子系统类似,由医生下达医嘱或者医生下达口头医嘱由护士补充录入为了加快医嘱解决速度,护士无需转抄医嘱,直接解决医生医嘱、录入后直接校对执行医嘱保存后不可删除,未执行医嘱可作废 药物解决模块药物还是以门诊处方为主,与既有药物流程类似,可采用两种措施进行一是存在大批量集中的病人和处方的科室,可以根据住院摆药措施,设计特需摆药程序,药房每天定期按该科室的执行筹划(药疗医嘱)自动摆药,生成药物清单和待发药处方; 二是病人和处方无法集中的科室由科室解决执行筹划(药疗医嘱)时直接生成药物清单和待发药处方,由药房来确认发药 多种申请模块设计开单申请参照门诊和住院医生站申请查询模式申请时将申请信息写入检查申请表中,并将费用写入开单临时表和费用明细临时表,由辅助科室扣除有关加查检查费用 护理信息制定的护理筹划直接录入到诊断医嘱中,与医嘱一起解决,费用可以使用划价按钮实现对未划价的医嘱进行一次性划价,可以是单个病人也可以是全科室 费用模块设计对于计费问题要坚持如下原则,从哪里产生的费用还是由哪里执行扣除与住院后台划价同样,根据医生医嘱进行划价,由科室选择全科、单个病人或多种病人每天自动划价,直接受取已执行医嘱的护理费、治疗费、其她费等长短期医嘱,费用直接写入门诊费用明细表。
病历档案设计指电子病历档案的建立、书写、存储、调阅用于初诊与复诊病人的病情记录,提供科室、医生常用门诊病历书写模板及相应编辑功能采用经济实惠、稳定可靠的军卫病例文献服务功能,与住院病例类似,建立特需病历文献主索引,只容许经治医师修改病历 病人转住院急诊留观等病人可直接转入住院系统继续治疗,直接申请住院登记,将医疗信息带入住院模块中,并实现留观信息共享 病人预约功能设计根据特需诊断规定,对长期治疗病人进行预排班,并可根据实际状况进行调节一方面设计特需诊断病人每周预约表,用于定义每周病人的排班状况,然后再根据周预约表进行一种时间段的预约排班如遇特殊状况可以临时调节周预约表或正式预约表,正式预约表也可以批量删除,然后重新生成 科室人员设立及医护排班设计一方面设计了科室工作人员表,定义科室工作人员信息,记录在职人员和历史人员信息; 另一方面设计此表定义各科室工种类别字典,定义用于排班科室的工种; 其三定义了排班字典表,科室工作人员按工种分派每周排班预定,然后再根据时间区间进行自动生成工作人员排班表 信息共享模块支持医生查询病人历次门诊就诊信息及住院信息及辅助检查成果等与门诊和住院医生站相结合,将特需诊断信息查询等模块移植到病人信息中,直接供门诊和住院医生查阅。
医疗文书管理可将各类宣传材料、专业教学与训练资料、讲义、学术报告资料、训练筹划及考核成绩存档; 提供多种医疗治疗和医疗文书,各类急救流程、质控原则、各类原则表格文书等 所谓特需医疗,顾名思义,是指那些有别于常规医疗的高层次医疗服务,这样的服务基本属于“愿打愿挨”式的高收费服务多指医院在保证医疗基本需求的基本上,为满足群众的特殊医疗需求而开展的医疗服务活动,涉及点名手术、加班手术、全程护理、特需病房、专家门诊等形式上世纪90年代浮现的特需医疗,其前身多为外宾门诊或高干门诊由于其取消了身份辨认,并且增长了医院收入,曾被觉得是医院改革的重要举措客观地说,在患者经济条件相差悬殊的社会背景下,特需医疗有一定的市场但这个市场的浮现,恰与近年来公立医院的趋利行为相契合,成为日益背弃公益属性,朝着市场化道路越走越远的重要手段 特需医疗-服务内容 特需医疗费用高 预约; 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生坐诊,专人为病人提供从挂号、诊断、缴费、取药等全程导医,对行动不便或病情较重的病人提供专用轮椅推送的门诊服务 设独立的诊室、候诊室,配备空调设备及茶水供应,有条件的单位还可设独立的治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