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国以来我国财政政策的历史沿革.ppt
22页文章结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Ø建立新中国财政及经济恢复时期的财政Ø“一五”计划时期的财政Ø“大跃进””文革”时期的财政Ø对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的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Ø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财政体制变革Ø财政体制变革体现出的特征Ø1978年至2010年的财政政策历史沿革Ø1978年至2010年财政政策的实证分析Ø实证结果与政府实行政策的对比Ø实证结果总结与讨论总结引 言“以财理政,以政治财”政府的各项活动都需要有资金的支持,同时 整个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也需要各项制度的 保障以及各项政策支持,其中财政政策就是 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一个 重要工具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建立新中国财政及经济恢复时期的财政 (1949~1952)复杂局面:Ø军政费用开支庞大;Ø财政收入增加缓慢,满足不了财政支出的需要Ø财政收支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不利于财力集中Ø财政赤字过大,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Ø朝鲜战争引发军费增加政策措施:Ø集中财力物力,打击投机资本,平抑物价Ø编制概算、发行公债、统一税政、统一财经Ø调整工商关系与税收Ø为了保证抗美援朝的胜利对财政进行了调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2)“一五”计划时期的财政(1953~1957)主要任务:Ø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Ø筹集建设资金支持工业化建设政策措施:Ø社会主义改造Ø农业方面;手工业方面;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Ø支持工业化建设Ø由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31.3%;Ø为国家工业化筹集建设资金达1241.75亿元Ø其他方面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3)“大跃进”、“文革”时期的财政(1958~1978)“假结余、真赤字”项项目年度收入数支出数收支差额额原决算书调整后原决算书调整后原决算书调整后1958410.65379.62400.36400.36+10.29-20.741959541.60487.12518.02543.17+23.58-56.051960562.98572.29571.67643.68-8.69-71.39合计计1515.231439.031490.051587.21+25.18-148.18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4)“大跃进”、“文革”时期的财政(1958~1978)(2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961)非常措施:Ø集中财力,加强财政的集中统一Ø把紧财政支出口子,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Ø合理分配资金,调整经济结构Ø大力支持农业的恢复和发展Ø增收节支,回笼货币,消灭财政赤字成就:Ø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结构全面改善,效益得 到提高;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得到很好的协调;财政经济 状况基本好转;财政还大力支持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5)“大跃进”、“文革”时期的财政(1958~1978)(3 )十年“文革”造成经济财政上的严重破坏相关举措:Ø《关于进一步“抓革命、促生产”,增加收入,节约支出的通知》 (1967)Ø《关于进一步实行节约闹革命,控制“集团购买力”,加强资金、 物资管理的若千规定》(1967)Ø《关于进一步打击反革命经济主义和投机倒把的通知》(1967)Ø《关于进一步实行节约闹革命,坚决节约开支的紧急通知》( 1968)Ø变更财政体制(1968~1970)Ø解决了“三个突破”(1971~1973)Ø其他一系列措施(1974~1976)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6)对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的总结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财政政策,但从某种 意义上来说,这一时期采取了从紧的财政政策财财政收入 财财政支出 收支差额额国民收入财财政收入/国民收入195062.1768.05-5.881955249.27262.73-13.4678831.63%1960572.29643.68-71.39122046.91%1965473.32459.9713.35158629.84%1970662.9649.4113.49207731.92%1975815.61820.88-5.27242733.61%1976776.58806.2-29.62264429.37%1977874.46843.5330.93301029.05%19781132.261122.0910.17335033.80%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的财政体制变革Ø集权型财政体制向分权型财政体制转变Ø财政改革的过渡时期Ø从行政分权到经济分权的分税制改革财政体制变革体现出的特征Ø财政政策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从直接干预向间接引导转变Ø财政政策调控工具多元化,逐渐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 财政政策接轨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2)1978年至2010的财政政策历史沿革1979-1981Ø经济出现过热现象,财政赤字规模迅速增加Ø从紧的财政政策1982-1988Ø1981年GDP增长率出现下滑Ø扩张的财政政策1988-1993Ø1984年后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过热Ø从紧的财政政策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3)1978年至2010的财政政策历史沿革(2)1993-1998Ø经济出现回暖,从1991年开始经济增长逐渐强劲,邓小 平南巡讲话,坚持了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GDP持续快 速增长Ø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1998-2003Ø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至1998年,我国外贸的增 长幅度明显放缓,5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影响我国整个 宏观经济,经济增速放缓,物价水平持续负增长。
同时 ,国有经济改组导致大量国企工人下岗,造成严重的就 业压力Ø积极的财政政策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4)1978年至2010的财政政策历史沿革(3)2004-2007Ø2003年后经济增长开始加速,投资需求膨胀,贷款规模 偏大,流动性过剩,能源紧张状况加剧,通货膨胀压力 加大Ø稳健的财政政策2008-2010Ø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进出口额迅 速下降,经济增长放缓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损失惨 重,灾区亟需大量资金进行恢复重建Ø积极的财政政策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5)1978-2010年财政政策的实证分析潜在产出的估算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6)1978-2010年财政政策的实证分析(2)结构性和周期性财政赤字的估算Ø周期性赤字是指经济运行周期变化所引致的赤字在经济衰退时,失业率上升,社会保障支出自动增加,而税收收入尤其是所得税等收入的自动减少,使得财政赤字变大,在经济繁荣时累进的所得税税制使得财政收入增加,社保支出减少,财政赤字减小Ø结构性赤字则按照Patrice. Muller,Robert W. R Price在《Structural budget and fiscal stance》中的定义, 即经济保持充分就业,实现潜在产出的条件下,剔除了经济运行周期影响存在的赤字。
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7)1978-2010年财政政策的实证分析(3)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8)1978-2010年财政政策的实证分析(4)对于结构性赤字的数据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9)1978-2010年财政政策的实证分析(5)对于周期性赤字的数据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10)1978-2010年财政政策的实证分析(6)实证结果与政府实行政策的对比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11)1978-2010年财政政策的实证分析(7)实证结果总结与讨论Ø改革开放初期到1998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我国的宏观经 济运行不论处于经济繁荣时期还是经济衰退时期,从结 构性赤字不断增加来判断,我国长期主要实行的还是扩 张性财政政策,这对熨平经济波动有负面影响Ø1989-2003年的结构性赤字规模的实证结果与该阶段政 府实行的财政政策相背离的事实,结合历史经验,我们 认为这一时期财政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这一阶段 政府实行的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是相当有限的总 结通过以上对我国建国以来财政政策历史的回顾,我么可以发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从属于国家的整体计划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财政政策,不过当时的财政政策措施为新中国的建立、工业化的基础的奠定以及非常时期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都做出了贡献。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从调整宏观经济的角度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不过结合各个时期的政策措施和实证研究结果,我们发现政府实行的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比较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