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真鲷养殖技术.docx

33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434342868
  • 上传时间:2023-01-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6.61KB
  • / 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今日三农网,真鲷养殖技术作者:今日三农网( )一、池塘养殖:(一)池塘的准备:1 、场址的选择和建池:鱼场应选址在地势平坦,潮流畅通,周邻无工农业污染有电源供应和交通方便的内湾中潮区根据黑鲷在低盐度条件 下生长较快的特点,鱼场附近有淡水源流入更好池塘设计布局:一般沿进水渠道作 “非”字型排列,池塘要求长方形,东 西为长,南北为宽,比例3:2池塘面积0.5-10 亩左右,其中鱼苗塘 0.5-3 亩,塘深 1-1.5 米;鱼种塘 2-5 亩,深 1.2-1.5 米成鱼塘 3-10 亩,深 2 米2 、清塘:清塘一般在放苗前半个月进行,清塘前先安装好网闸,进水 栏网网目成鱼塘 1 厘米,鱼种塘 40 目,鱼苗塘 60 目,常用药物和方法如 下:(1)生石灰,亩用量为 60-100 千克,药效消失天数为 10 天,使用方法: 溶化后带水全池泼洒;(2)茶籽饼,亩用量为 15 千克,药效消失天数为 10-15 天,使用方法 加水浸泡 2-3 天,带渣全池泼洒;(3)漂白粉,亩用量为 25 千克,药效消失天数 2-3 天,使用方法:调 成糊状,加水全池泼洒为防止因清塘,药物毒性未消失而放苗的意外事故,无论用何种药物, 放苗前应先取少量塘水,试放 10-20 尾苗,若活动正常,方可放苗。

      3、基础饵料的培养:为促进天然生物繁殖,鱼苗塘清塘后,水位 50 厘 米左右,施放有机肥如发酵的鸡粪、猪粪、人粪尿等,用量 100-150 千克/ 亩,三天后加施无机肥料:尿素 20 千克/亩,过磷酸钙 5 千克/亩,并每天 加水5 厘米左右,以促使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大量繁殖,从而保证鱼苗下 塘后有丰富的适口饵料,以促进鱼苗快速生长和提高成活率二)苗种培育:1、鱼苗培育:从初孵仔鱼培育到 3 厘米左右稚幼鱼阶段称鱼苗培育1)鱼苗的运输:一般采用塑料袋充氧运输,装袋密度随鱼体大小, 气温高低,运输时间长短及尼龙袋体积而定一般初孵仔鱼 10-15 万尾/ 袋,0.3-0.6 厘米,4-5 万尾/袋,1 厘米左右 1 万尾/袋,3 厘米左右 150-500 尾/袋2)培育方法:放苗密度:初孵仔鱼 100-120 万尾/亩,孵化十天左右能平游仔鱼 50-60 万尾/亩,0.7-1 厘米左右 5-10 万尾/亩培育方法参照淡水鱼类夏花发塘,以施肥培养基础生物饵料与投喂豆浆 相结合的方法,豆浆需经过滤,第 1-5 天用 80 目筛绢过滤、5-7 天用 40目,7-12 天20目,10天以后可带渣投喂,投喂量一般一斤黄豆 /亩。

      待鱼 苗体长达到 1.5 厘米停止施肥,上午喂豆浆,下午喂鱼糜 1-1.5 千克/亩, 一星期左右停止喂豆浆,上下午各喂一次鱼糜培育期间要保持水质清新, 随着鱼苗生长,水位从 50 厘米逐步加高至满池,以后每隔 2-3 天换水 10-20 厘米,经一个月左右培育,鱼苗长到 2-3 厘米时,应及时稀疏2、鱼种培育:从 2-3 厘米稚鱼培育到 10 厘米的幼鱼为鱼种培育稚幼鱼获得一是室内 外人工培育,二是自然海区采捕的天然苗鱼种培育方式有单养、套养、混养三种单养:养殖池2-5亩,每亩放2-3厘米以上稚幼鱼 6000 尾左右,经四个 月饲养可达 8-18 厘米,体重 50-100 克,成活率约 85%,亩产约 300 千克成鱼池套养:亩放 3 厘米以上幼鱼 400-500 尾,经 4-5 个月饲养,体长 10-15 厘米,亩产50 千克鱼虾混养:在对虾池内混养,亩放幼鱼 500-600 尾,到十月底,鱼种规 格 50 克以上,亩产 100-200 千克,鱼虾混养有益于防止虾病的发生和蔓延鱼种培育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投饵,水质更换,防病基本同淡水鱼 的培育管理如黑鲷鱼种不能在 11 月底前销售完,则要进行越冬管理, 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保持 1 米以上水位,在浙江海区可自然越冬。

      越冬期 一般不必投饵,但在天气晴好,水温9°C以上要少量投饵越冬期鱼种因 摄食少,体质弱,开春后易感染疾病,要注意防病;若有条件,最好能用 塑料薄膜大棚越冬,效果较好三)成鱼养殖:养殖塘面积 5-10 亩,水深 1.5-2 米,注排水方便至年底,可将上年越 冬后鱼种培育成体重 500 克以上的商品鱼1、养成形式:有单养、混养两种1)单养:亩放鱼种 1000 尾左右,至年底,一般亩产量 150-400 千克2) 与鲻梭鱼混养:亩总放鱼量 1300-1500 尾,黑鲷占 70%,其中四月 份放越冬后一龄鱼种 600-700 尾,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放当年 3 厘米以上 幼鱼 400-500 尾,体长 3 厘米左右鲻鱼苗 300-500 尾,一龄鱼种 100 尾, 至年底总产量可达 250 千克以上,其中成鱼 200 千克,鱼种 50 千克3) 与对虾混养:亩放一龄黑鲷 20-200 尾,对虾 2 万尾,注意对虾须 在十月份冷空气活动,大批交配蜕壳前收捕完毕,不然蜕壳对虾为黑鲷所 食,造成损失对虾亦可养二茬,七月份前养一茬中国对虾,起捕后养一 茬长毛对虾2、饲养管理:“三分养,七分管 ”,日常管理工作是养成成败的关键,具 体工作和注意要点类同其他成鱼养殖。

      二、鱼病的防治对鱼病的防治要突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并要落实在养鱼的全过程鱼种入池前要注意消毒,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消除残饵,食台要随时清洗鱼池要定期消毒,发现病鱼要针对性治疗常见鱼病的防治参考鲈鱼养殖篇巴西鲷又名小口脂鲤,属鲤属,是我国从巴西引进的淡水养殖新品种其 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食性广泛,抗病力强,易起捕,肉质细嫩,经济 价值高,具有很大的推广前景1. 生活特性巴西鲷属热水性鱼类,生活在水体的底层体侧扁,体形与鲤、鲫鱼相 似,体色银白,尾叉型,体长为体宽的 3 倍左右,成鱼一般长 30 厘米, 胸、腹、臀鳍为红色,背鳍和尾鳍末端发红,中间有一脂鳍为杂食偏植 物食性;对水质要求不高,耐低氧,pH值要求6.0〜7.5;临界温度上限39°C, 下限为9°C,最适生长水温为26〜30C,低于20C食欲下降2.池塘条件巴西鲷对池塘养殖条件要求不严,一般养殖四大家鱼的池塘和农村的小 水塘均可养殖面积 300〜2000 平方米,水深 1.2〜1.8 米池塘要水源充 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无污染,放养前应进行常规的清塘及肥水处 理3. 苗种放养与消毒巴西鲷的越冬鱼种一般每亩(1亩=667平方米)放养量为1000〜1200 尾,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还可放养 200 尾左右的花、白鲢鱼种。

      若放养 夏花鱼种,每亩放养量为 1200〜1400 尾,同时放养花、白鲢鱼种 100 尾 左右经过4〜5月饲养,尾重可达0.35〜0.5千克水温15°C左右即可放 苗鱼种放养前应采用药物浸洗消毒,一般鱼种消毒用孔雀石绿 10 毫克/ 升浸洗 30 分钟4.饲料与投喂巴西鲷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幼鱼阶段主要以轮虫、枝角 类和挠足类为食,也采食少量绿藻和硅藻稍大后,采食水生昆虫幼体、 孑孓、蚯蚓等成鱼阶段食谱很广,采食各种浮游、底生和附着的藻类, 以及有机碎屑、蚯蚓、水生昆虫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以投喂米糠、 豆饼、麸皮、豆渣、花生饼、菜籽饼、糖糟、酒糟及少量鱼粉、蚕蛹粉等 在主养巴西鲷的池塘中,最好投喂鲫、鳊鱼的全价颗粒饵料应根据鱼体 规格大小投饵,一般幼鱼阶段投饵量应占鱼体重的 8%〜10%,鱼种期为鱼 体重的 5%〜7%,成鱼阶段按鱼体重的 3%〜5%投喂每日投饵两次,即 上午 8 时投喂全天饲料的 40%,下午 4 时投喂 60%投饵应按"四定"原则 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水产养殖:黑鲷养殖养殖设施黑鲷的成鱼养殖有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方式养殖黑鲷的池塘大 小不等,有0.025-1.1公顷,水深0.7-2.5米。

      台湾也曾在5x5x1.2米3的 水泥池中进行试养采用网箱(5x5x3米3)或(10x10x5米3)进行养殖 的效果也较好养成管理① 放养密度和季节在江苏、浙江沿海, 1 龄鱼种经越冬期,于翌年 4 月放养,放养密度 3000-9000 尾/公顷,初始尾重约 100 克,到 10-11 月收获,体重 300-400 克;当龄鱼种 6 月下旬放养,放养密度为 4500-15000 尾/公顷,初始尾重 2-6 克,到10-11 月收获,体重100 克左右 6-10 月是黑鲷生长最旺盛的 季节,此期间应强化饲养管理在南方各省,黑鲷的生长期较长,在海南 于水深较大的水域几乎全年均可生长② 投饵科学投喂对黑鲷成鱼生长影响很大要实行 “四定”投喂法:每天上下 午定时投喂各一次投喂要定点,将饵料投喂在固定的地点实行定量投 喂,日投喂量平均为体重的 7.9-13.9%每隔一个月,应按全体重和水温变 化调整投喂量,以满足黑鲷生长的需要饲料的质量要保证即定质,以投 喂新鲜的小杂鱼,低质贝类和配合饲料较好,并做到使用这些饲料交替投 喂另外在饲料中还必须添加 1 0%石莼粉,可以提高黑鲷的蛋白质效率, 改善脂类代谢,提高肌肉中含脂量,并能提高黑鲷的耐低氧能力和耐饥饿 能力。

      半咸水养殖品种黄鳍鲷黄鳍鲷 (Sparus latus Houttuyn) 又名黄脚立、黄加拉、赤翅隶属鲈形目鲈 亚目鲷科鳍鲷属,为热带亚热带温带性种类该鱼广泛分布于日本、朝鲜、 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红海地区及我国台湾、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在 河口区半咸水域亦有分布黄鳍鲷体呈长椭圆形,侧扁,背面狭窄,腹面钝圆体高,头部尖, 尾呈叉形口端位,上颌稍可伸缩,吻钝齿强,两颌前端各具圆锥齿 6 枚,臼齿3〜4列体被薄栉鳞,颊部与头顶部均具鳞胸鳍尖长,背鳍 鳍棘部与鳍条相连背鳍、臀鳍的一小部分及尾鳍边缘灰黑色, 腹鳍胸位 生活时腹、臀鳍及尾鳍下叶黄色尾鳍末端尖侧线完全,弧形,与背缘平行侧线上方鳞片通常 5 枚体具若干条 黑色纵线体色青灰带黄,体侧有若干条灰色纵走线,沿鳞片而行黄鳍鲷为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幼鱼的适温范围较成鱼窄,生存适温为9.5〜29°C,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7〜27°C;致死低温8.8°C,致死高温 为32°C成鱼则可抵御8C的低温和35C的高温适盐范围较广,在盐度 为 5°〜43°之间的海水中均可生存黄鳍鲷可以从海水中直接移入淡水, 在半咸水中生长最佳黄鳍鲷有明显的生殖迁移活动,在产卵期来临之前约 2个月,从近岸 半咸水海区向高盐的深海区移动,产卵后又回到近岸。

      一龄鱼性腺开始发 育,至二龄即发育成熟在我国南方近岸产卵适温为17〜24 C,最适温度为19〜21 °C10月下旬至翌年2月产卵,盛产期为11〜12月,1〜2月份 可见鱼苗 卵为浮性分离卵,圆形,无色透明,卵径0.69〜0.87毫米,油球径0.22〜0.?23毫米在水温21〜23 C时,经过35个小时即可孵化出 仔鱼黄鳍鲷食性较广,对饵料要求不严格,仔鱼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成鱼 以植物性饵料为主,主要为底栖硅藻,也摄食小型甲壳类仔鱼在饥饿时, 常发生相互残食的现象,因此在人工育苗时要特别注意,饵料投喂一定要 均匀黄鳍鲷适应力强,生长快自然界中的黄鳍鲷一龄鱼体长 16.9 厘米,重150 克;二龄鱼体长 21.8 厘米,重 325 克;三龄鱼体长 26.2 厘米,重 550 克左右黄鳍鲷肉质细嫩、鲜美,为中型食用鱼,经济价值高,是大陆、港台 市场畅销的水产品,近年已成为我国沿海一带的重要海水养殖对象我国 1980 年人工繁殖成功,近年来已可批量生产,这些将会进一步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