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学年江西省湖口县第二中学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考试(二)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doc
12页2024学年江西省湖口县第二中学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考试(二)生物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利用两种肺炎双球菌进行下列四组转化实验,能发生转化的实验组有( )①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蛋白酶处理后再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 ② 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RNA降解酶处理后再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 ③ 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DNA酶处理后再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 ④ 加热杀死的R型菌与活的S型菌混合培养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的存在,可避免水解酶破坏整个细胞B.将离体的溶酶体和液泡放于蒸馏水中均会发生破裂C.高尔基体是真核细胞中的物质转运系统,承担着物质运输的任务D.将叶绿体中所有磷脂分子铺展成单分子层,其面积约是叶绿体表面积的 4 倍3.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国性的居家隔离,引发该病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外层有冠状刺突蛋白的RNA病毒。下列关于该冠状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低了活性的新型冠状病毒的RNA可以作为疫苗B.该病毒可能在血浆中自我复制,因此具有极强的传染性C.该病毒侵入人体后,能激发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D.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得到A、C、T、G四种碱基4.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调查趋光性昆虫类群的丰富度可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C.利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控制害虫的数量D.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5.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
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能稳定遗传B.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C.得到的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20条染色体D.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6.洋葱根尖分生区某个细胞的细胞周期中,甲、乙、丙不同阶段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和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核糖体增生B.甲→乙→丙过程代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C.乙阶段有些细胞的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D.丙阶段细胞发生染色体的着丝粒一分为二7.某人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户外,其散热量、产热量与出户前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增加B.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减少C.散热量减少,产热量增加D.散热量减少,产热量减少8.(10分)某研究小组对长白山区的东北兔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组成幼年组亚成年组成年组I成年组II小计雄性/只102710553雌性/只82010744合计/只1847201297组成百分比%18.5648.4520.6312.23100性别比(♀∶♂)1∶1.251∶1.351∶11∶0.711∶1.20A.在调查时的环境条件下,东北兔的种群数量将趋于减少B.完成本调查的关键在于年龄及性别的准确判定C.东北兔幼年组、亚成年组的雄性比例较高,成年后则相反D.东北兔的种群密度可通过标志重捕法来进行估算二、非选择题9.(10分)利用基因工程制作的乙肝—百白破四联疫苗由乙肝病毒、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以及破伤风杆菌的4种抗原组成,该疫苗可以预防乙肝、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多种疾病。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较小,且核苷酸序列已知,因此可采用________法获得该目的基因,然后通过PCR大量扩增,这两个过程依次在_________仪_________仪中进行,(2)利用从百日咳杆菌细胞中提取的对应_________,在逆转录酶等的作用下合成双链cDNA片段因为缺少_________等,获得的cDNA片段要比百日咳杆菌中该基因的碱基数量少3)研究者将白喉杆菌类毒素第20位和第24位的氨基酸改变为半胱氨酸,取得了更好的免疫效果,该生物技术为__________,其基本途径是从___________出发,通过对_____________的操作来实现10.(14分)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其中A、B、C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依赖于________(填图中字母),碳元素在A、B、C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传递 (2)信息传递存在于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之间,而且这种传递一般是______________的。
动物捕食过程中通过鸣叫给同伴传递的信息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3)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该特性称为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一般而言,A、B、C的种类越多,该稳定性越________ (4)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导致食藻浮游动物如水蚤等大量繁殖,接着藻类减少,又引起水蚤等食藻浮游动物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加速水蚤死亡,污染加重,导致更多水蚤死亡此过程中,早期属于__________反馈调节,后期属于__________反馈调节 (5)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不断循环的,但是还要往处于置位点的农田生态系统中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妊娠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检测早孕图甲是抗HCG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示意图,其中X、Y表示细胞,a~f表示操作过程图乙是医学上定量检测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原理示意图,需先将抗体固定并与受检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再加酶标抗体和底物,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抗原的量直接相关,根据颜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回答下列问题1)a过程中培养的Y细胞是____________,b过程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诱导细胞融合,d所示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2)e过程培养的细胞,首先应保证其处于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其次还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等条件,其中加动物血清的目的是____________3)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数量,酶标抗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若现有三种抗HCG单克隆抗体,分别记为A、B、C为检测它们之中哪两种适合用于双抗体夹心法,科研人员需要进行____________组实验,检测并比较各组实验的产物量,以便得出结论12.为增加油葵种子中的含油量,科学家尝试将花生中的酶A基因导入油葵细胞,获得转基因油葵新品种1)为获取目的基因,可从花生细胞中提取_________,经逆转录形成cDNA以此cDNA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2)构建重组DNA分子(如图所示)最好选用_________限制酶,目的是可避免_________。
3)普通大肠杆菌细胞中没有抗四环素基因和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将构建的重组DNA分子导入农杆菌中,将获得的农杆菌接种在含_________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得到含重组质粒的单菌落,再利用培养基震荡培养,可以得到用于转化的浸染液4)剪取油葵的叶片放入浸染液中一段时间后,经过筛选获得转基因油菜细胞最后经过__________________培育成转基因油葵植株此种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5)研究发现,如果将该酶A的20位和24位氨基酸变为半胱氨酸,其催化能力将提高2倍通过蛋白质工程对酶A进行改造,所需步骤有_________ a.蛋白质的结构设计 b.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分析c.蛋白质结构的定向改造 d.酶A基因的定向改造e.将改造后的酶A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f.将定向改造的酶A导入受体细胞(6)经过种植转基因油葵发现,虽然转基因油葵种子中含油量上升,但是抗灰霉菌的能力丢失,其原因是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其DNA仍具有转化活性,可使R型菌发生转化。
酶具有专一性,可催化特定物质的水解详解】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蛋白酶处理后,只能使蛋白质水解,不会破坏DNA,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可使R型菌发生转化,①正确;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RNA降解酶处理后,只能使RNA水解,不会破坏DNA,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可使R型菌发生转化,②正确;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DNA酶处理后,DNA被破坏,再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③错误;加热杀死的R型菌与活的S型菌混合培养,不会使S型菌发生转化,④错误2、D【解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所以溶酶体的存在使水解反应局限在一定部位,不会破坏整个细胞,A正确;B、将离体的溶酶体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