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导游词(1)(1).doc
37页—1—祖国南疆-麻栗坡[导游内容]麻栗坡概述-麻栗坡民情民俗—大王岩崖画- 岩腊山崖画-小河 洞-毛公山 -马达石洞-烈士陵园-老山作战纪念馆-老君山麻栗坡概述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祖国南疆-麻栗坡下面我向各位简要介绍麻栗坡县情麻栗坡素有滇南雄关之称,地处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南部,东与富宁县隔河相望,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河江省同文、安明、官坝、渭川、黄树皮等 5 县市接壤,西与马关县毗邻,西北与西畴县接界,北与广南县相连县城距州府文山 82 公里、距省会昆明 450 公里,距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清水口岸 42 公里,距河江 63 公里,距河内 380 公里国土面积 2395 平方公里,国境线 277 公里,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傣、仡佬、蒙古 8 种世居民族总人口 27.3 万人麻栗坡是祖国南疆一块古老神奇、英雄辈出的热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生息、繁衍,绘制了“ 大王岩 ”、“ 岩腊山”等神秘的崖画,留下了 “小河洞” 洞穴遗址等历史文物漫长的历史长河创造了麻栗坡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积累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培育了无数的英雄儿女。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援越抗美、援越抗法和老山地区守土卫国作战中,涌现出众多的英雄人物麻栗坡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无论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还是民族风情,都蕴藏着独特而诱人的魅力还可以走出国门,到越南河江、宣光、河内、下龙湾、海防、西贡等地进行跨国旅游,领略异国情调和风土人情麻栗坡民情民俗—2—各位游客,下面给大家介绍麻栗坡的民情民俗,先从节日说起荞菜节,在当地又叫“过荞年” ,即每年农历四月的第一个龙日为荞菜节倮人视荞菜节同过大年,是祭祀祖先、娱神娱人的盛大民族节日祭祀祖先,倮语叫“美满 ”(汉译音),意为祭公、母祖先祭祖先与过荞年来源于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传说有一年,寨子里发生火灾,粮食被烧光,连一粒种子也没有,大家一筹莫展,正为找不到粮食而发愁的时候,清扫废墟的人突然发现地上扑着一个碗,翻开一看,下面有一小堆荞籽人们惊喜地将荞籽播种在地下,荞出苗后见风长,到四五月份青黄不接时,它成熟了,让倮寨人度过了灾荒于是,人们为了感谢荞菜给他们带来的新生和希望,便把每年农历四月的第一个龙日定为荞菜节每到这一天,还要组织人到荞菜地里喊荞魂回家,送到楼上,请荞与祖先共享节日的快乐花山节,又叫踩花山,是苗族最隆重的节日。
相传,在很早以前,黄河泛滥,苗族人民已大部分被河水淹死,后来有少数苗族逃难到没有被河水淹没的地方,人口又逐渐发展起来,大家就在苗族聚居的中心区竖立起一棵花杆,邀约族人前来祝贺花杆竖好后,恰巧就是腊月三十晚上,后来这个节日就逐渐演变为一年一度的苗族花山节不会生育的人也把生育的希望寄托在这天,由祈求得子者主办,一办 3 年,头年 3 天,次年 5 天,第三年 7 天现花山节已经不仅是祈求得子的人主办,自然村或官方也在举办,其目的是开展春节娱乐活动盘王节,是瑶族纪念始祖盘王的盛大传统节日1983 年以前,盘王节 3-5 年过一次,时间不统一1984 年全国瑶族代表在广西省南宁市汇集,共同商定盘王节定于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从此以后,一年一次节日期间,每户备办 4 两新麻线和棉线作祭祀礼品,以示缅怀,男女老少整束盛装、杀鸡宰羊欢祭,男女青年设台对歌、跳铜鼓舞下面给大家介绍麻栗坡的土特产—3—各位游客,在这样一个吉祥的早晨,大家一定都以饱满的精神再次踏上旅途,开始新的游览参观,感受麻栗坡独具特色的魅力说到特色,应该提提这里的土特产茶叶 麻栗坡县盛产茶叶,而且品质优良尤以老山绿茶闻名老山茶分山白毫、老山绿茶、老山云雾茶、老山茶等,栽种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生长环境位于中越边境老山脚下,海拔 1300 米左右,四季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无污染,正是在这种独特的环境中生长的一种口味绝佳的茶叶,特别是根据不同茶季和不同海拔采摘生产的生态茶,更是茶之上品。
其茶色碧绿,气味清香,入口甘甜,回味良好,纯正耐泡常饮此茶,具有健味提神、清新明目、降脂减肥、消署解渴和预防感冒等特效咖啡 麻栗坡咖啡属云南小颗粒咖啡,果成熟时呈红色,是制作咖啡饮料的佳品,经过加工后,味香醇和,回味甘甜,具有提神、开胃之功效,主要生长在海拔 1000 米以下的八布地区,其产品主要供出口草果 麻栗坡草果,明末清初由边民从越南引种栽种,至今已有 300多年的历史,是南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下生长的一种属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辣味浓郁、性温清香、消胀散气、祛寒除湿、健胃止痛、止泻、呕吐、解毒、除腥、去口臭等功能,以色黄、果大、柄小、清香而闻名,是省内外常用的调味香料和中药材八角 八角又叫大茴香,其树属常绿乔木,树高可达 14 米左右,胸径30 厘米,在麻栗坡已有 300 多年的栽种历史八角形状如星星,周围有八个角,故得名八角,其果皮、种子、叶含有芳香油八角味香甜回味,是制作甜香酒、啤酒、香水、牙膏、香皂等的珍贵香料,也是腌制豆豉、腊肉、香肠及火锅等调味香料,并具有健胃、祛寒湿、止咳等功效,是治疗疝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及疥癣等病症的良药花卉 麻栗坡花卉品种繁多,民国时期的史志曾记载:"麻栗坡野生花卉资源甚多,特别是七区(含猛硐)一带,素称蛮烟瘴雨之乡,虽然民贫,—4—但花果却盛,惜无专人经营。
"所列举的花卉有:牡丹、海棠、芙蓉、龙爪、紫薇、茶花、水仙、桂花、玫瑰、绣球、菊花、红花、金银花、兰花、玉兰、月季、蔷薇、茉莉、杜鹃、攀枝花、鸡冠花、金凤花、芍药、竹节花、梅花、夜来香、荷花等,尤以兰花品种多而出名在县境内全国知名兰花品种主要有:老山兰,又叫墨兰,因生长在老山,花香叶茂而倍受人们的喜爱麻栗坡蔸兰,因该蔸兰唯麻栗坡独有,故以麻栗坡命名,该兰叶厚实短粗,正面绿色带斑点,反面紫色有花纹;花梗长而细,花瓣独特,上面三片花瓣与普通兰相似,下面一片大而丰且成蔸形状,故称蔸兰蔸兰栽培简单,成活率高,是一种很有观赏价值的兰花老山红唇兰--该兰叶子与普通兰相似,一枝花梗上开数朵兰花,但没有蜜蜂兰开的多,花瓣比较独特,上方四片花瓣一般,下方一片花瓣尖且成红色状,就象涂过口红的唇一样,故而得名红唇兰除以上介绍的三种兰花外,还有著名的红柱兰、竹叶兰、小白芨、叶苞叶兰、朵朵香、虎兰、寒兰、兔耳兰、金石斛、高斑叶兰、红花鹤顶兰等一百多种竹子 麻栗坡栽种各种竹林面积 29925 亩,年产竹笋量达 44 万公斤,有楠竹、金竹、苦竹、甜竹、刺竹、棉竹、龙竹、薄竹笋和苦竹笋出名竹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除了食用外,还可以药用,具有消炎、预防感冒的功效。
水果 麻栗坡水果有梨、苹果、花红、桃子、李子、核桃、板栗、橙子、石榴、葡萄、香蕉、芭蕉、菠萝、荔枝、橘子、琵琶等其中以热带水果较出名香蕉 麻栗坡栽种的香蕉有高脚香蕉、矮脚香蕉、小米香蕉、福建香蕉等品种,主要产地在天保、南温河、八布等炎热地区菠萝 有本地菠萝、无眼菠萝、越南菠萝、菲律宾菠萝、新加坡菠萝、无刺卡因菠萝等品种,主要产地在天保、南温河、八布等地—5—各位游客,麻栗坡的特色小吃种类繁多,味道鲜美,下面就让我带大家去尝一尝油糖糕 麻栗坡的油糖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早在清代后期,麻栗坡街市形成后,居民开始制作油糖糕,选用上等白米浸泡后碾成米浆,经发酵后注入糖稀搅拌均匀,倒入小铁锅文火油煎,熟后皮黄内白,香甜可口,很快就受到群众欢迎经过改进,小铁锅后改为小铜锅,在配料上增加鸡蛋,使之成为另一新品种--油糖鸡蛋糕,该产品色泽黄褐,香气清醇,味甜纯正,形松软酥,油而不腻,酥润超过麦面鸡蛋糕,成为麻栗坡传统的名特食品,名扬省内外沙糕 麻栗坡的沙糕在 100 多年前,就有人在街道、农村普遍制作,逢年过节,大部分人家都制作,用糯米炒香碾成米面,和少许水及红糖搅拌均匀后,放入木模内压实,或将米面置于小钢模中压实成糕。
沙糕制成后,清香纯甜,松软润口花糯米饭 花糯米饭是麻栗坡壮族的一种传统食品,因花色鲜艳诱人,馨香四溢,沁人心脾,味美可口,一直盛行不衰,当地老百姓称为"彩色食品"其做法简单,多数是将糯米分别放入一些可食用的黄花草枫叶、红蓝草、紫香藤等植物的浆汁中浸泡,让它染上天然植物的颜色,盛入甑子里蒸出黑、红、黄、蓝、紫等不同花色的米饭,花米饭五彩斑斓、香气扑鼻、软甜可口马脚杆粑 属于粽子类的食品,做法和粽子差不多,只是包的时候要加入八角粉、草果粉和蜡肉条,并包成马脚的形状,故称为马脚杆包其味芳香四溢,吃后满口余香,别有风味腊肉 腊肉是麻栗坡著名的传统名菜,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其特点是:香气悠人,色彩腊黄,味美可口,油而不腻,不吃不知道,吃了忘不了集色、香、味一体,是中华神州百味中难得的一道佳肴,堪称一绝腊肉主要产地在铁厂、董干、马街等乡镇其做法是在每年冬腊月杀年猪—6—后,把要腌制猪肉砍成块条状放在大盆里,挤去大部分血水,在肉的四周抹上盐巴、草果粉、八角粉等香料过一段时间后,将肉捞出挂在室外竹竿上凉干表面水分,然后提到室内挂在灶头上或火塘上烘烤,直到把肉熏得蜡黄,才可食用若不食用,就一直挂起烘烤,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取下来烹调,非常方便。
麻栗坡腊肉尤以铁厂腊肉最负盛名黄鱼 麻栗坡的黄鱼主要生长在天保口岸盘龙河里,由于这里气候炎热,水温高,非常适合黄鱼的生长黄鱼肉细而糯,刺少肉多,鱼颜色淡黄,肉糯而不腻,味道鲜美独特,是麻栗坡水产品的佼佼者老山名菜"炒狗肉" "老山炒狗肉"的做法讲究选料,狗宰杀后,取狗腿部肉,除去骨头,留下瘦肉用刀砌成肉丝即可肉丝进入锅里之前,先放入一定比例的植物油与狗油混合后用慢火烧沸,再放入草果片、辣子节、八角瓣、花椒籽和姜片翻炒直到出现黄色发出香味,然后放入肉丝加大火力爆炒,爆炒时不停地翻炒肉丝直到肉丝出现黄色再将事先准备好的丁香、砂仁放入锅里混入肉丝,以达到除去腥味消除病毒的功效在翻炒时,一定要掌握好火候,火小肉丝则出现软状,缺乏香味,火大则出现糊状,缺乏色彩待肉丝将出锅时,即放入青蒜苗节或是大蒜末,加入一定比例的食盐、味精后即可出锅一道鲜嫩、芳香、色泽脆黄的"老山炒狗肉"便这样摆上了餐桌现如今"老山炒狗肉" ,已经进入了西双版纳、德宏及省会昆明市等地,到过麻栗坡的游客,若没有品尝过炒狗肉,就不算真正来过麻栗坡"老山炒狗肉"已成为边关民族饮食文化中的一个亮点,炒狗肉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南朵河边的"风味狗肉"一条街。
各位旅客,尝完了麻栗坡的特色小吃,下面就让我带大家去看一看麻栗坡的民间工艺品刺绣 在县境内居住的壮、苗、瑶、傣等少数民族都有刺绣的传统,在农闲时,少数民族妇女大多喜欢在自己穿戴的头巾、衣服、裙子、围腰、—7—鞋子、挎包等上面绣制自己喜欢的图案,在逢年过节、赶集、对歌、幽会时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以刺绣的图案精美而自豪,以穿戴的美丽展示自己的风采若是还没有出嫁的姑娘,要是她绣刺得好,就会有许多小伙子求亲,姑娘也借此把自己精心制作的绣球抛给自己的心上人纺织 过去,壮族、苗族、瑶族、傣族、彝族等都自己种棉或麻,自己纺织布料,自己缝制衣服后来能买到棉纱以后,栽种的就少了,但大部分的布料还是用土制织布机织布,在他们看来,织布机织布虽然缓慢,但自己想怎么织就怎么织,不受什么限制现在还有一部分苗族、彝族和瑶族仍在自种自纺自缝衣服印染 麻栗坡的瑶族、壮族有种蓝靛自染布料的传统,长期以来,这两种民族纺织出的线和布,多数通过靛染成青色和蓝色,然后再缝制衣服由于靛是一种植物染料,操作简单,制作方便,很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蜡染 蜡染是麻栗坡彝族和苗族的传统工艺,这两种民族的服饰图案复杂、制作考究、色彩鲜艳,非常受外国旅客的青睐,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服饰装饰参杂很大一部分蜡染的成分,彝族支系--倮人的服饰80%是蜡染成分。
蜡染在麻栗坡有几百年的历史,据这两种民族介绍,他的图案和蜡染技术是祖传下。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