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生家庭生命教育失当及对策研究.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Baige****0346
  • 文档编号:272648499
  • 上传时间:2022-04-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4.47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学生家庭生命教育失当及对策研究                     罗杰 张梅 李树梅 蔡薇摘  要:家庭生命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要想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的人,家庭生命教育在这个培养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他杀以及暴力事件频出,面对这些事件,学术界中研究得最多的是学校教育对学生生命教育的影响,但是少有人研究家庭教育对学生生命教育的影响该研究从家庭结构、教养方式等多方面来阐述影响家庭生命教育的几个原因,并对这些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家庭生命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的形成关键词:小学生  生命教育  家庭教育G621    :A :1672-3791(2019)10(a)-0209-04自杀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近80万人死于自杀《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蓝皮书》)中有关《我国中小学生自杀问题的现状分析》的调查也显示,中小学生自杀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严峻事实[1]而近年来,关于我国中小学生自杀的新闻报道也是层出不穷2017年9月15日傍晚,合肥市一名10岁的男孩放学回到所住小区后,独自一人爬上34楼楼顶纵身跳下,后不治身亡。

      2018年10月5日,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的3名小学生因父母忙于工作,缺少对自己的关心,相约喝农药自杀2019年3月12日,句容县年仅9岁的王某某打破了学校的玻璃,需要赔偿600元,但不敢告诉爸妈,于是在给奶奶留下一封遗书后就跳楼坠亡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报道,我们不禁发出疑问,为什么这些尚处于人生花季的孩子会如此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早早关上本该绚丽多彩的人生画卷呢?这也激发了人们对于师生冲突、学生心理以及家庭责任的思考对此,许多学者提出生命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希望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欣赏、尊重以及珍惜惜生命人大代表顾晋也提议从中小学开始对学生展开”死亡教育”,让人们尊重死亡、尊重生命然而,目前大部分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都聚焦于学校,家庭作为培养学生生命价值观的另一重要途径,却鲜少被关注到同时,《蓝皮书》中也指出,从导致中小学生采取自杀行为的七大原因的分布来看,家庭矛盾33%、学业压力26%、师生矛盾16%、心理问题10%、情感纠纷5%、校园欺凌4%,其他问题6%,家庭矛盾已经成为导致中小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1]可见,家庭对生命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实施家庭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1  家庭生命教育的概念目前公认的,并被绝大多数学者所承认的教育规律来看,教育往往与这三者联系在一起,即学校、家庭、社会,我们将视线聚焦到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家庭教育,这个并不需太多介绍,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领域中都并不陌生的词,它具备这样重要的意义,可以用这样的一句话来体现:“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是人在走向社会前所必不可少的预备教育再从教育领域中对家庭教育有一定研究的学者们所总结出的相关概念来看,他们普遍认为家庭教育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一种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充当教育者的角色,通过榜样示范、与孩子的情感交流等方式,对孩子终身施加教育影响,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构建对生命的认知图示,同时在周遭环境因素的变化中,逐步在同化与顺应中达到对生命价值认识的平衡模式的一种教育活动从以上关于对家庭、家庭教育的世俗观念与概念总结的理解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生命教育可以是家庭教育中的一部分教育内容,它是指家长将自己对生命价值的认知观念,与实际情况相联系,通过世俗约定的教育艺术与教育规律,对其子女进行有目的的一种教育活动,并且从现代生命教育的研究中可见,当下的家庭生命教育是以主要研究生命教育的教育艺术、價值等,联系“家庭”中对子女进行教养的现实状况来开展的。

      从现代生命教育的提出者杰·唐纳·华特士将学校教育[2]与人生成长相联系的角度来阐述生命教育和澳大利亚“生命教育中心”从生活环境的角度来探究生命教育[3]以及河南大学的吉喆认为应当探讨家庭教育的本体论,从生命以及家庭教育的独特性出发来研究家庭生命教育[4]等研究角度与前文关于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来看,我们可以从外国学者的话语里了解到,外国学者对生命教育的认识,鲜少是直接将生命教育与家庭挂钩,更多的是从学校和生活环境这样带有极为广泛社会性的角度来构建而中国学者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却常从家庭本体与生命价值的联系来出发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并思考出家庭生命教育就是让处于家庭环境中的人,通过适合而又优良的方式,结合家庭教育的特点,在家庭生活中体悟生命的意义、生命的生与死、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人文关怀等的小社会(港湾式)教育2  家庭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现代社会,中国家庭不再是以往的独立小社会,孩子绝大多数时间只为家庭而服务,相反,孩子在家庭中的主体地位显而易见地上升在大多数现代家庭中,家长都是围绕着孩子在行动,他们关注更多的则是孩子的自然生命成长和在社会中的各项表现,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日益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生命获得感也越发地同家庭挂钩。

      总结相关研究家庭生命教育学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对生命的重要性,一方面,家庭是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来源之一,对学生生命获得感的体验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任何一个年龄层次都会在谈论生命意义来源时被提到的,而与家人之间的关系营造的家庭气氛则是最重要的部分在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生命离不开家庭,家庭生命教育对处于家庭中的成员未来的发展、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人格形成的培养极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家庭生命教育可以说是极有意义的3  家庭生命教育面临的问题3.1 特殊家庭结构影响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的组合情况,即家庭中的代际结构和人口结构的统一组合形式,它包括家庭人口数、夫妻对数和代数等近年来,我国离婚率逐年上升,民政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的离结比为38%,相当于每100对新人领证就有38对夫妻同时办理离婚,这势必会导致大量小学生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许多家庭因为经济原因,使得小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或者经商,这就出现了留守儿童;还有的双职工父母,因为工作压力或者想要孩子获得稳定的上学和生活条件,将孩子交由长辈教养,成为隔代家庭这些特殊家庭结构下的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会交由单亲、亲戚或祖辈来完成,但这样的家庭教育往往会存在放纵、过度严厉、缺乏沟通等问题,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的形成。

      生活在特殊家庭结构下的小学生也就更加需要生命教育,来引导他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从而热爱生命3.2 家庭的教养方式在该研究中,家庭的教养方式是依据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的研究,将家庭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教养方式、专制型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忽视型教养方式4种[5]通过相关调查及研究,我们认为采取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家庭,父母会给予孩子强有力的支持和足够多的要求孩子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有较好的社会心理能力,同时能无拘无束地生活,在各种环境中拥有出色的适应能力,并且在他们的生活中,很少会产生压抑感和焦虑感,这样的话他们能够让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保持健康的身心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家庭,父母惯于用各种规则去限制和约束孩子,更加倾向于严格的权威在专制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父母寄予他们很高的期望值,当他们达不到父母心中的期望值时,就会受到父母的责罚,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他们往往会形成自卑、懦弱、自我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差、缺乏社会责任感等不良的性格特征,与此同时他们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出现对抗、仇视、嫉恨和攻击报复等行为,他们形成的这些不良性格和行为会对他们的社会性交往产生严重的阻碍。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专制型教养方式会使孩子对生命的认识产生很大的阻碍,这种教养方式是不利于家庭生命教育的放纵型的教养方式是我们见过最多的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也叫作宠溺型教养方式,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是没有规则限制的,并且事事都能得到父母的支持,这样的教养方式使得孩子长大后,会养成毫无纪律性的习惯,他们在处理事件时,缺乏责任感,这样的教养方式,对于孩子在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过程中会留下很大的隐患在忽视型教养方式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对他们既没有规则的限制,也没有给予他们支持,这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在研究中表明,忽视型的教养方式会对未成年人的精神造成严重的伤害性,同时还会促使孩子抑郁并产生其他各种不良行为问题,由于父母的忽视,会增加他们对生命理解的模糊,对个人本身也很迷茫综上来看,专制型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和忽视型的教养都对孩子的心身健康有不利的影响,从而使得他们难以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为了让孩子有正确的价值观,这一点就是在家庭教养方式方面值得我们深思了3.3 家长的教育观我国在1996年6月的时候就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决定,但是我国有许多人并未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走出来,家长们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保持一个很好的成绩,能考上大学,什么都可以放弃。

      很多教师也是这样认为的,如”今天你们体育老师生病了,这节课我来上”这类似的情况,常出现在当下的一些学校中学校在不停地给学生挤时间上文化课,家长同样也是使劲给孩子挤时间上文化课,在寒暑假总是为孩子报各种班在上学期间,孩子活动的场所就仅仅是家和学校;假期的时候,孩子在家与班之间奔跑,总之孩子从上学那天开始,他们就一直学习,从来没有好好休息过以上来看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唯智教育”[6]在”唯智教育”中,家庭是忽略了他们除了智力以外的所有发展的,孩子疲于接受各种智力训练,一切只以分数高低论英雄,这样的他们除了考试很好之外,其他的就什么都不会了,所以造成了高分低能,这也就给家庭生命教育留了一片空白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家长对孩子是疼之又疼,大家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同时喜欢把自己的孩子用来与别人家孩子相比,这就有了“别人家孩子”一说其实归根溯源都是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在这样的高期望心理下,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难免就会受到父母严厉的责罚和惩罚,这就导致了一批考试成绩经常不好的孩子经常逃课、离家出走,更有甚者用自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这样生活的不满由上可见,长期生活在父母高期望值下又达不到父母期望值的孩子,他们每天都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就会越来越差。

      综上来看,不论是“唯智教育”还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它们都只是促进孩子单方面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长期发展下去,会使得孩子的成长畸形化怎样让孩子在智力方面获得很好的发展,同时又能促进孩子全面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家庭教育上去思考了3.4 家长缺乏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在现代的家庭生命教育中,家长们缺乏正确的家庭生命教育观念同时对家庭生命教育的认识不足在谈到生命教育,他们就只要求孩子不要去做会威胁自身身体健康的任何事,只要自己孩子的生命安全不要受到危害,那也就足够了但是通过我们对生命教育的认识,良好的生命教育,并不仅仅是使得孩子生理健康,还有心理健康在某些程度上,我们还可以認为心理健康其实比身体健康还要重要在这个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互联网使得孩子们更加容易接触外来的新鲜事物,同时也让孩子们接触到许多不良的信息,比如暴力游戏、情色网站及其他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信息我们都知道,孩子是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当他们接触这些不良的信息的时候,他们就会尝试模仿他们看到的不良信息里的一些情景,在他们尝试模仿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就会慢慢地发生变化,而这样长期的过程就会让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