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统一战线重要论述的文化透析.docx
11页关于统一战线重要论述的文化透析 阳沐乎韧摘 要:关于统一战线重要论述充满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从中获得启示是:统一战线在新时代之实践的文化使命是提升文化自信,实践的文化战略是推进文化统战,实践的文化路径是推动文化创新Key:;统一战线重要论述;文化透析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9.02.006[]D613 []A []1009-0339(2019)02-0029-05统一战线与中华文化有着紧密的逻辑关联,对它的考察不能脱离其文化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面临着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新环境,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关于统一战线的系列问题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回应各种时代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成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统一战线重要论述充满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试从文化角度进行探析,以期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启示一、理论维度的文化阐释关于统一战线重要论述涉及统一战线性质特点、功能优势、处理各种问题和关系原则、制度建设方法途径、国际统一战线问题等对统一战线的每一个问题,总是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和改革开放的制高点进行思考并作出科学论述。
这些论述是马克思统一战线学说在中国实践的产物,弘扬和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折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步理念一)“和衷共济”的和合智慧中华民族自古倡导团结互助,形成了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使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包容力,也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向心力中国共产党深谙这种精神力量对统一战线的巨大功能,从中汲取精髓,用以推动统战工作同时,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活动中总结形成了“和合”的民族智慧,这为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慧支撑指出,要“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他还指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 [2]强调“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必须依靠包括少数民族群众在内的各族人民”,“敌对势力越是想借民族、宗教问题做文章,我们就越是要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把信教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1]这些论述可以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找到思想渊源《礼记》有言“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尚书》有论“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书·皋陶谟》说“同寅协恭,和衷哉”《孟子》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华民族血脉不断、文脉不绝,正是民族团结精神与和合智慧使然关于统一战线重要论述从中汲取精华,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产生了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巨大作用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我国多民族长期和睦共处,促使中华民族大家庭追求“定于一”的理想,最终形成“大一统”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以此感召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以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形成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使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从中华文化“天下为公”中汲取文化养分,为统一战线工作提供精神滋润指出,各个民族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2]他强调:“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3]这些论述与“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高度契合《荀子》说:“四海之内若一家,莫不趋使而安乐之《礼记》对大同社会描绘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天下一统思想文化渊源流长三)“和而不同”的处世态度“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原则,在此原则下各民族共同促进中华文明进步这处世之道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世界各民族在文化交流中应持有的态度中国共产党吸取中华文明合理内涵,以“和而不同”的处世之道处理统一战线的各种关系,形成了统一战线“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工作方针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统一战线理论,在回答“如何既坚持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又团结联合更多的人”这一重大时代问题时,作出了创造性回答,成为新时代统一战线理论的一大亮点指出:“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一方面,要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包括巩固已有共识、推动形成新的共识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4]这一论述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的方针强调:“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要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特的,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不攻击、不贬损其他文明 [5]这些论述在《论语》《中庸》等中都有其思想渊源,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等,从中找到了统一战线处世原则和治事的最佳途径,并把这些文化理念上升到思想方法和处事哲学的高度加以阐释。
四)“民惟邦本”的民本理念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珍贵历史遗产对古代民本思想加以批判地继承,吸取其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教训,在统一战线理论中注入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思想,成为新时代统一战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指出:“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6]这里两个“基础”折射出“民惟邦本”的民本理念他还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共同的根让我们情深意长,共同的魂让我们心心相印,共同的梦让我们同心同德[7]用同根文化认同的方法凝聚中华同胞之心,汇聚中华民族力量,折射出浓厚的民本思想《孔子家语》的“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尚书》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等等,这些都充满了民本思想,而在其系列讲话中予以引用释理,反映了他对民本思想的重视和借鉴五)“议事以制”的协商辦法中华传统文化的“议事以制”渊源流长。
《诗经》有“先民有言,询于刍荛”的记载,《尚书》有“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的论述和“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劝谏名言在中国古代,执政者与民众进行某种程度的协商活动是君主开明的表现协商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它“深刻地影响着两千余年以来的中国政治的走向,也成为当代中国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宝贵的文化资源”[8]中国共产党从中汲取其智慧价值加以弘扬,用以指导统一战线工作关于统一战线重要论述中蕴含“议事以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他指出:“要用好政党协商这个民主形式和制度渠道,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9]他还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我们要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10]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把民主协商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到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他说,“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11],强调“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12] 。
六)“海纳百川”的包容思想中华传统文化没有中断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有强大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所哺育出来的民族精神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发展至今,它已经形成一种充满智慧的包容思想,具有强大的同化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56个民族形成相互包容的、互不排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还被吸收进国家的外交思想,为世界和平提供中国方案指出,文明交流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11],“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13]他在论述应对人类共同难题时指出:“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13]这些论述契合了中国历代思想家主张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包容思想《周易》关于“厚德载物”“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之说,《论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之言等,都是中国古代包容思想的体现除上述几个方面外,关于统一战线重要论述还蕴含如“修齐治平”的治事方法、“仁民爱物”的仁善情怀、“忠信为宝”的诚信意识等方面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极大地丰富了统一战线理论的文化思想内涵二、实践维度的文化启示文化为人类观察世界呈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参考背景。
把政治问题放在文化视野中思考,往往能够获得一种新的更为深刻的本质性认识通过对关于统一战线重要论述的文化解读发现,这些论述中的任何一个概念、一个判断、一个推理都折射出中华文化的逻辑特征,从中可以品出深笃浓厚的文化韵味,获得统一战线立身行事和辅佐治国理政方面的文化启示一)统一战线在新时代之实践的文化使命是提升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沉淀为民族心理底层的不可动摇的文化根基,它饱含中华民族的生活智慧与人生哲学,蕴藏着解决当代世界性难题的深邃思想1. 以文化价值为导向文化自信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向心力,这正是其功能价值所在凝聚力量又是统一战线极为显著而特别的功能作用,统一战线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共同的文化价值基础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实践,应以文化价值为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守文化的前沿,保持先觉,在统战实践中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并以之凝聚奋斗力量,为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增添文化筹码2. 以文化自信为引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统战成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培育和巩固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信念以“大一统”观念为依托,增强统战成员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政党认同,巩固共同思想基础。
以“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激发统战成员积极性,增强其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聚集伟大力量二)统一战线在新时代之实践的文化战略是推进文化统战1. 开发文化资源推进文化统战,基础工作要开发统战文化资源,这可为统战实践提供力量源泉从其形态看,有以人物为载体的资源、以实物为载体的资源、充满“和文化”元素的民俗节日和蕴含“和文化”理念的文献资料等;从其内涵看,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开发文化资源,一要对统战文化资源进行学理分析,归纳整理,将其条理化,使其形成初始的文化统战素材;二要对文化统战素材作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诠释,使其充满统战理念内涵,进而形成寓含某种主题的统战文化题材;三要在这些题材中注入体现时代精神的内容,使之形成具有统一战线话语特征的思想内涵,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2. 充實文化内涵要利用文化功能中适用于统战工作的那些内涵特质来影响、感召统战成员,凝聚各种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与新时代有益的思想,从革命文化中提取最能激发和鼓舞人们斗志的内涵,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提炼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元素,融入统战文化中。
构建统战文化体系,为推进文化统战储备文化资源,为统一战线事业开创美好未来提供不竭的思想源泉三)统一战线在新时代之实践的文化路径是推动文化创新文化能够深入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