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复习资料.doc
8页一、名词解释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就是各级政府部门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在对传统政务进展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改善的根底上,实现政府组织构造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将政府的管理和效劳职能进展集成,超越时间、空间的界限,打破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透明、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和效劳,实现公务、政务、商务、事务的一体化管理和运行二、简答〔一〕传统政务和电子政务的区别1、从办公手段来看,传统政务是以纸质文件和传媒作为信息传递的介质,而电子政务是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传输与交换信息;2、从存在方式来看,传统政务是实体性,电子政务是虚拟性;3、从空间属性来看,传统政务是地域性,而电子政务是超地域性;4、从管理方式来看传统政务是集中管理,而电子政务是分权管理;5、从运行环境来看,传统政务是传统经济环境,电子政务是以知识为根底的数字经济环境;6、从组织构造来看,传统政务是金字塔形垂直化分层构造,电子政务是网络型扁平化辐射构造;7、从运行方式来看,传统政务是实体性管理,而电子政务是系统程序式管理;8、从工作中心来看,传统政务是以部门和职能为中心,电子政务是以公众需求为中心;9、从工作重心来看,传统政务是以管理、审批为中心,电子政务是以效劳、指导为中心;10、从业务处理流程来看,传统政务是复杂,前后串行作业,电子政务是标准化、规*化,协同并行作业;11、从决策参与*围来看,传统政务主要集中在部门内部,电子政务是内部与外部共同参与;12、从主要议事方式来看,传统政务是以会议的方式,而电子政务是以网络会议的方式。
〔二〕政府根底的建构途径1、政府职能构造的优化改造2、组织分权的制度化建立3、以行政过程为根底进展组织设计4、运用灵活的控制和监视方式5、建立一体化的政务管理和运作模式6、开展更为广泛的**参与和合作7、实施信息资源的战略管理8、构建电子政务工程实施的制度规*和运行机制9、完善电子政府法律法规体系和信息平安保障体系10、鼓励并培育科技领先和知识管理的行政文化〔三〕电子政务的功能1、电子政务实现了政府办公的电子化、自动化和网络化2、电子政务有助于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流程再造和管理方式革新3、电子政务能够拓展政府效劳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公共效劳4、电子政务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质量5、电子政务能够增强政府监管力度,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6、电子政务能够有效整合决策依据和资源,实现决策支持7、电子政务可以增强政务和政府运作的透明度,促进政府廉政建立的开展8、电子政务拓展了公民参与的途径,有助于**政治建立和政府决策的**化9、电子政务大大促进信息的流通和利用,有利于国家的信息化建立10、电子政务的开展可以带来丰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四〕全球电子政务开展的经历1、政治家的积极推动2、强有力的工作机构3、以用户为中心4、统一的规划和标准5、与政府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严密结合6、确立了电子政务开展的优先级7、有配套的法律法规保障8、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9、开展门户成为主要趋势10、推进电子政务建立的市场化11、加强相关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 三、论述题〔一〕电子政务的业务应用1、G2G〔1〕电子办公系统 〔2〕电子法规政策系统 〔3〕电子公文系统 〔4〕电子财政管理系统 〔5〕电子邮递系统 〔6〕横向网络协调管理系统 〔6〕垂直网络管理系统 〔7〕绩效评估系统 2、G2B〔1〕政府电子商务 〔2〕政府电子采购与招标 〔3〕电子税务 〔4〕电子工商行政管理系统 〔5〕综合信息效劳系统 〔6〕中小企业电子效劳 3、G2C〔1〕教育和培训效劳系统 〔2〕电子**管理系统 〔3〕电子身份认证 〔4〕电子化社会保障效劳 〔5〕电子医疗效劳 〔6〕电子就业效劳〔7〕公众信息效劳 〔8〕公民电子税务4、G2E〔1〕工作人员电子化日常管理系统 〔2〕电子化人事管理系统 〔3〕电子培训系统〔二〕电子政务信息平安面临的威胁 1、 技术方面〔1〕物理平安风险1) 对信息化根底设施的直接破坏,如切断通信电缆、损毁通信设备和存储设备2) 对电子供给设施的破坏,如切断电源、电源故障、电压不稳、电力供给缺乏等,造成设备断电,造成信息的毁坏或丧失3) 各种自然灾害、物理设备自身的老化和损坏等环境事故可能导致的整个系统的消灭4) 设备被盗、被毁造成数据丧失或信息泄露5) 静电、强磁场、电磁辐射可能带来的破坏,如设备短路、存储介质毁坏,可能造成数据信息毁坏、被窃取或偷阅6) 报警系统的设计缺乏或故障可能造成误报或漏报〔2〕链路平安风险入侵者可能在传输链路上利用搭线窃听等方式截获**信息,再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读出信息;或通过对信息流向、流量、通信频度和长度等参数的分析,推导出有用信息,如用户口令、账号等;或进展一些篡改来破坏数据的完整性〔3〕网络平安风险1) 非授权:没有预先经过同意就使用网络资源被看做非授权2) 信息泄漏:指敏感数据在有意或无意中被泄露或透露给*个非授权的人或实体3) 破坏数据完整性:以非法手段窃得对数据的使用权,删除、修改、插入或重发*些重要信息,以取得有益于攻击者的响应4) 拒绝效劳攻击:可以阻止用户对局部或全部计算机系统的5) 传播病毒:通过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其破坏性远大于单机系统,而且用户很难防*〔4〕系统平安风险目前的操作系统以及底层支撑系统多来自国外公司〔5〕应用平安风险2、管理方面内部平安管理组织不健全,管理制度不规*且缺乏可操作性,日常管理松懈,管理人员素质低,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平安策略不完善或不能实施,是造成攻击者频频得手的主要原因。
此外,人们的平安意识薄弱、技术力量严重缺乏、平安制度执行不力等原因,会使怀有恶意的内部人员成为最难防*的敌人,造成最大的平安隐患内部的平安威胁主要有:〔1〕内部人员成心泄漏网络构造〔2〕平安管理员有意透露其用户名及口令〔3〕内部不怀好意的员工编些破坏程序在内网上传播〔4〕内部人员通过各种方式盗取他人的涉密信息并传播出去四、选择题1、信息时代的降临为电子政府的构建提供机遇p42、电子政府提出的动因p93、办公自动化以纵向功能层次为标准分类:事务处理型、信息管理型、决策支持型P174、“政府上网〞一词源于1999年中国启动的“政府上网工程〞P185、政府上网p206、信息技术和政务活动的定义P357、新公共管理理论简述p488、新公共管理对电子政务开展的推动作用p499、新公共效劳理论简述p52 登哈特夫妇在?新公共效劳:效劳,而不是掌舵?一书中阐述了“新公共效劳〞的根本内涵10、区分:增强电子政务的**性与效劳性 增强电子政务的开放性与透明性p5511、协同政府理论对电子政务开展的推动作用p6312、“管理信息系统〞干扰选项,不选,相关内容不考13、电子政府构建的实践根底条件具体涉及两大局部:一是电子政府构建所必需的“硬环境〞;二是电子政府构**康有序进展所必需的“软环境〞。
P13514、电子政府的政府根底的根本要素区分为构造、流程、制度和文化四个层次P14715、 电子政务体系的层次构造p17516、 电子政务体系的功能构造p17617、 图6-3以公文流转为核心的电子政务体系的逻辑构造p17818、 电子政务体系的网络构造p17919、 电子政务的7个相关业务领域p18120、 电子政务的工作形式p18821、 电子商务的特征p20022、 电子商务按交易涉及的商品内容分类p20423、 政府采购的概念p20624、 政府采购方式p20925、 电子政府采购的重要意义p21026、 电子政务的信息平安的特殊性表达p22827、 电子政务的信息平安的内涵:**性、完整性、可用性、不可否认性、可控性、真实性p22828、 电子政务信息平安目标p23429、 电子政务信息平安建立原则p23530、 建立平安组织机构p23931、 权限管理p24132、 防火墙技术p24233、 入侵检测系统〔IDS〕p24434、 漏洞扫描技术p24535、 数据加密机制p24636、 数字签名机制p24737、 身份认证机制p24838、 常见的病毒分类p24939、 电子政务法规政策是电子政务开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个国家或区域依法管理、依法规*和依法促进电子政务开展的具体依据,也是电子政务开展的保障。
P26440、 电子政务法律法规构成p26841、 侵犯隐私权的形式主要有p28242、1998年6月,联邦贸易委员会进一步明确隐私保护立法应遵循四项原则:知会原则、选择权原则、通道与参与原则、平安与完整性原则P28343、 电子政务法规政策体系具体表现p29444、 ?刑法?中关于计算机信息类犯罪的规定p30145、 联合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p30946、 全球电子政务开展分类p31547、 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p360、36848、 **市卢湾区城市网格化管理p38649、 **省政务大厅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模式p39350、电子政务开展的政策指导〔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良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 ——十六大报告〔2〕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效劳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加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 ——十七大报告〔3〕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 ——十八大报告51、电子政务的核心地位〔1〕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 〔2〕政府先行,带动信息化开展 〔3〕推行电子政务,实现政府信息化52、电子政务〔E-government〕名称的由来〔与电子政府比拟〕 〔1〕统称电子政府太笼统〔2〕防止误解为新机构〔3〕与电子商务相对应53、认识电子政务的多重视角 〔1〕技术角度〔2〕改革政务活动方式角度〔3〕管理和效劳集成角度54、政府的三大功能:政务公开、办事、公众参与55、政府的五个阶段:〔1〕起步,刚开通,静态信息不常更新〔2〕提高,增多,动态信息、专业信息时时更新,检索、电子〔3〕交互,表格下载、咨询等简单交互功能〔4〕处理,事务处理〔5〕无缝,效劳完全整合,无缝衔接,一体化效劳56、新公共效劳的根本原则〔1〕效劳于公民而不是效劳于顾客——管理价值的变迁〔2〕追求公共利益——管理目标的变化〔3〕重视公胜过重视企业家精神——公民精神的“复活〞〔4〕思考要具有战略性,行动要具有**性——决策制定与执行中的**价值〔5〕责任并不简单——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责任观〔6〕效劳,而不是掌舵——击碎新公共管理的“控制〞狂想〔7〕重视人,而不是重视生产率——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生产率为本57、电子**的实现形式:网络问政、网上举报、网上投诉、网上信访、网上评议、电子投票。
58、电子**的意义〔1〕扩大公民参与,加强信息教育〔2〕提升领导能力,重塑官民关系〔3〕开展壮大公民社会〔4〕有利于信息的充分共享,从而促进公众利益的实现〔5〕使公民的政治参与更具自由平等性〔6〕增强公众的政治信赖感和主动参与性〔7〕有利于加强群众监视,反腐倡廉,增强公众的政治责任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