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今后的对策措施范文.docx
12页乡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今后的对策措施范文目录/提纲: 一、基本成就 三、主要经验 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动摇 在发展思路上始终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建镇的思想不动摇 五、下一步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重视第三产业,培育生态旅游业 乡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今后的对策措施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凝聚人心、抓住机遇、加大投入,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加快发展的五年是与时俱进、锐意改革的五年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五年一、基本成就 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紧紧围绕稳粮菜,强烟车,兴果畜,抓流通,重科教,保稳定,走产业立镇、生态绿镇、商业活镇、旅游兴镇、龙头富镇、富民强镇、依法治镇的发展思路,正确把握国内外农产品生产、消费格局发生的新变化、新形势,坚持科技支撑、项目支撑、典型示范、突破重点、难点,调整结构,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使全镇社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2022年实现粮食总产320.87万公斤,人均产粮283公斤;柑桔种植面积已到19545亩,总产已达41868吨,实现产业收入7250万元;烤烟收购烟叶38.85万公斤,完成经济收入632.8万元,创税136.7万元;蔬菜总产441.4万公斤,完成经济收入352万元;在畜牧业方面,饲养猪和大牲畜15785头,山羊5360只,家禽出栏85950只,实现畜牧业产值2276万元。
个体私营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从业户数达到353户,从业人员达到1137人,完成营业收入4894万元,交通运输业完成经济总收入960万元 全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17374万元,年增长18.5%比十一五目标14243万元增3131万元,增长21.9%比2022年翻了一翻;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331万元,年增长11.6%比十一五目标10800万元增531万元,增长5%比2022年翻了1.5翻;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24元,年增长18.33%比十一五目标4000元增1524元,增38.1%比2022年翻了1.5翻人均社会生产总值达到12580元,人均经济总收入达到8500元,可以说,xxx提前一年完成了十 农田风光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请云南大学旅游系编制了《华宁县xxx镇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在这些规划中,综合考虑了公共绿化面积、生态垃圾填埋场、生猪屠宰场、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态自然风光核心保护区、万亩桔园农田风光等环保旅游用地,使村镇建设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2022年我镇被评“为云南省生态乡镇”,302022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 (三)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实现“双赢” 镇党委、政府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思路,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发动和引导群众探索符合山区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路子,着力解决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
经过调研,紧紧结合当地的自身优势和既定的产业发展导向,把三大地方特色经济林—柑桔、核桃、柿子“三棵树”作为突破口,集中力量、扶优扶强,大力调整林业经济结构,推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截止目前,全镇柑桔种植面积达19545亩,产量41868吨,产值7950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柑桔之乡”核桃种植面积6184亩,产量59.5吨,市场销售势头强劲,实现产值113万元,形成以小铺子为中心向周边辐射扩展的干果产业经济带,xxx核桃品牌效应已日益呈现柿子种植4200亩,产量1246吨,产值100万元从事生态建设的林产业从业人员达到了7863人,林农户均收入16323元,人均收入达7690元,占整个农业产值的77%仅柑桔、核桃、柿子三棵树就为全镇平均每人创收4390.80元四)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农村环境整治 为有效破解生态环境保护难点在农村的问题,我镇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突破口,将环境整治作为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重点内容,投资大干生态文明村建设目前全镇已累计建成生态文明村26个,其中县级生态文明村4个,镇级生态文明村22个同时,从 2022年起,就开始全面实施沼气、厕所、畜厩相配套的“三位一体”农村沼气化建设,有效地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截至2022年12月,全镇共建池2863口,占宜建池户的99.8%,于2022年实现沼气化镇建设目标,在抓好沼气建设与使用配套的同时,强化电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使用与普及,减少生活废气和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为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水平,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由县委书记亲自抓,将荷包田、石城、上拖卓列为全县生态文明村创建试点投入资金150余万元,拉动民间投资2022余万元,以点带面对农村村容村貌进行了整治,扎实有效推进全镇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实现了农村村内道路硬化,环境优美,建起了科技文化活动室,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推动了和谐新农村的建设五)多措并举,发展生态产业1、多模式推进产业化发展 镇政府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方向,牢固树立“兴产业、创品牌、富百姓”以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理念,以建设“云南桔乡”为目标,通过科技培训、科技入户、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等举措,引导农户增施有机肥,减少化学肥料施用,认真落实提质增效各项技术措施,全面提升品质同时大力实施“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基地+协会”和“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培育一批新的产业经营实体,和农村经纪人,实现规模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现已组建了专业合作社3个,专业协会3个,组织化生产示范村9个,专门从事农产品营销的本地企业22家,经纪人300余人,以点带面推行统一生产技术措施、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生产管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果品营销,推进组织化生产经营同时,加强了产品交易的集散地建设,信息化建设,为客商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每年到我镇从事果品收购营销的省内外企业50余家,果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高, “秋波兮”柑桔果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小铺子”核桃也被评定为全省名优干果,成为市场深受欢迎的果品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产业发展之路2、用活林业政策,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 辖区内有林地面积达3255.5公顷,占陆地面积的23.10 % ,灌木林地4017.26公顷,占陆地面积的49.22%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认真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中低产林的改造,加大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国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保护等工作力度,做好森林防火、沼气建设等工作,加大林政执法力度,严惩乱开乱挖、毁林开荒等违法行为,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加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近年来,全镇以植造用材林、防护林和经济果木林的方式,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22亩,实施7.03万亩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1150亩,实施了“珠防”封育工程979亩,4000亩珠江流域防护林造林工程,新种植竹子1074.6亩,完成了以桉树为主的原料林1187亩。
通过一系列的生物治理和工程治理,2022年镇森林覆盖率达到45.5%,绿色植被覆盖率到75%3、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强化城镇管理 着力解决xxx小城镇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紧紧围绕把xxx建设成为“旅游、度假、休闲、农副产品加工”的精品小城镇定位,严格执行城镇规划,按照已经修编的xxx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好控制性详规,分步实施,有序推进,不断的完善城镇功能,现已完成农贸市场、柑桔批发市场、民族小广场、将军街、翠溪北路等硬件设施建设,整个城镇基础设施和交通、通讯明显改善,城镇化水平达到39%同时加快推进村庄建设规划工作,以整治村庄环境、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房屋建筑质量为重点,因地制宜建设各具魅力、内涵丰富的特色集镇并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要求,强化城镇建设管理,制定并按照《xxx镇城镇管理办法》,大力整治城镇环境卫生、交通秩序,规范市场,不断提升城镇形象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在全镇着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宣传学习,对公众进行环境教育和养成教育,同时,加大对毁林开荒、滥砍滥伐的打击和查处力度。
通过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大大提高了我镇群众的环境意识与环境保护热情,使“xxx是我家,环保靠大家”、“金山银山不如xxx绿水青山” 等意识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xxx镇政府和民众的共识,公众环境意识得到较大提高,参与环境保护建设的意愿不断得到增强,为生态乡镇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5、以生态为基础,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深化对镇情的再认识,提出xxx最大的优势是生态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抓旅游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就业、抓环境、抓生态文明的观念,紧紧依托第一产业和良好的生态资源加快以旅游文化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