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综人物表格版.pdf
15页国家(时期)人物(头衔)代表作(观点)意义(影响)瑞士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就是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灵活动规律的基础上个人本位论代表,形式教育论代表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德国特拉普(教育家)1779 年就任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世界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英国洛克(哲学家)“白板说”反对天赋观念,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教育漫话》中详细论述了绅士教育的内容(体育,德育,和智育)及方法由此提出了“绅士教育论”外铄论代表,形式教育论代表对 18 世纪英国的家庭教师教育和学园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德国赫尔巴特(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一本著作:《普通教育学》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三个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四个阶段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育目的的最高目的是道德社会本位论代表是康德哲学教育的继承者“现代教育学之父”” 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的出版(1806 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建立,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在西方教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美国杜威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 年地位: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教育观点 : ①教育的实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还提出“学校即社会”②教育的目的:从“教育即生活”中引出了他的“教育无目的论”③ ” 从中作学 ” 是一种经验的方法思维的方法和探究的方法思维五步说”或“五步探究教学法”“教育无目的论”“活动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设计教学法”是杜威首创,后由他的学生克伯屈加以改进并大力推广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国家(时期)人物(头衔)代表作(观点)意义(影响)德国梅伊曼拉伊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法国比纳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霍尔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内发论代表人物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复演说)美国桑代克(心理学家)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教育心理学》 1903 年,1913-1914该书扩充为三卷本《教育心理大纲》提出了学习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联结—试误学习理论①学习的实质: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②学习的过程: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③三大定律 : ⑴准备律: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⑵练习律: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反之,会减弱⑶效果律: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烦恼的结果而减弱《》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尝试—错误理论对教育的指导意义: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多次尝试,从错误中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更牢固。
②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得到消极的后果(效果律)③在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练习律)④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准备律)德国狄尔泰“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教育与文化》德国斯曾兰格德国利特国家(时期)人物(头衔)代表作(观点)意义(影响)美国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实用主义教学法的代表人物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苏联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苏联马卡连柯(教育家)《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核心教育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平行教育原则”即教育集体的同时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教育影响集体班级管理的模式中平行管理源于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家)《教育学》 1939 年,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使班级授课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凯洛夫认为,教育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中国杨贤江(教育家)化名:李浩吾《新教育大纲》1930 年,是第一部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教育原理,理论联系中国实际的著作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国家(时期)人物(头衔)代表作(观点)意义(影响)美国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代表作:《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教育与权力》《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法国布尔迪尔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中国蔡元培(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教育论文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1916 年 12 月,被任命为北大校长对北大全面改革,措施:抱定宗旨,改变校风;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教授治校,民主管理;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1912 年 1 月 9 日,中华民国成立中央教育部,蔡元培任教育局长毛泽东评价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教育独立思想: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教育学术和内容,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壬子葵丑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讲学堂改为学校,该学制缩短了3年普通教育。
壬子葵丑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中国黄炎培(教育家,爱国主义者)提出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理论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提倡“大职业教育主义”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把职业道德的要求概括为“敬业乐群”,要有“利居众后,责枉人先”的服务精神和奉献精神国家(时期)人物(头衔)代表作(观点)意义(影响)中国晏阳初“四大教育”“三大方式”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学校式,家庭式,社会式享誉 国 内 外的 平 民教育家,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实践家被誉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中国梁漱溟“人生问题与社会问题的思考”一生从事人类基本问题认为“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在实际上是二合为一的中国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1.“活教育”的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2.活教育课程3.活教育的教学原则4.活教育的方法5.活教育的步骤中国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和卓越的民主主义战士毛泽东称颂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誉他为“万世师表”美国布鲁纳(教育家)《教育过程》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发现式学习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促使美国教育心理学转向对教育过程,学生心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改进的探讨。
被国际上誉为“课程现代化”的三大典型代表之一苏联赞可夫(教育家)《教学与发展》1.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被国际上誉为“课程现代化”的三大典型代表之一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国家(时期)人物(头衔)代表作(观点)意义(影响)德国瓦·根舍因(教育家,心理学家)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特点: ①体现基本性②体现基础性③体现范例性④体现四个统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规律和原理基本程序:范例性地阐明‘个’案 →’ 类’ 案→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原理→掌握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规律原理的运用训练被国际上誉为“课程现代化”的三大典型代表之一瑞士皮亚杰(教育家,心理学家)《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由两篇文章构成,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强调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提出了“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注1)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广泛的,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信息加工心理学代表人物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注 2)将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①自我中心阶段(2-5 岁)儿童能够接受外界的准则开始的②权威阶段(6-8 岁)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③可逆性阶段(8-10岁)不把准则看作不可改变的,而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④公正阶段(10-12岁)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公平等。
注 1:特征①人的本质是理性的②必须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③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注 2:采用“对偶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他认为, 10 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10 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大多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国家(时期)人物(头衔)代表作(观点)意义(影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阐述了和谐教育思想,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奥地利弗洛伊德(精神病学家)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主义)创建者,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实践美国威尔逊(生物社会学家)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英国高尔顿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教育无用论的代表人物优生学的创始人遗传决定的“鼻祖”美国格赛尔(心理学家)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通过了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了他的“成熟势力说”美国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外铄论的代表人物“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类型的人”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1913年行为主义特点 : 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②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替代—联结学说)①学习的实质,即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的过程,从而形成习惯②习惯形成所遵循的规律习惯的形成遵循频因律和近因律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引发了一场心理学史上的“行为主义革命”它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国家(时期)人物(头衔)代表作(观点)意义(影响)德国施泰伦(心理学家)《早期儿童心理学》明确提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受环境和遗传共同影响的“合并原则”,即“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辐和论(二因素论)代表人物美国吴伟士认为,人的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的乘积(心理学家)中国(北宋)王安石《伤仲永》仲永是遗传素质不决定人身心发展的现实性的典型例子(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法国爱尔维修教育万能论代表人物美国科尔伯格道德认识发展论证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进一步深化了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采用了“道德两难故事法”进行研究,最典型的是“海因茨偷药”,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⑴前习俗水平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②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⑵习俗水平①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②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阶段⑶后习俗水平①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②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苏联维果斯基(心理学家)“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与现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如果学生的发展水平处于“最近发展区”,那么这正是最敏感地接受教育的时候注 1)“最近发展区理论”1.“文化 —历史”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①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②强调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借助于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2.心理发展的实质与“内化说” 3.概念: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儿童现有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4.“教学应在发展的前面”两层含义: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5.适时学生是教学的必由之路--- 教学支架的应用支架式教学)国家(时期)人物(头衔)代表作(观点)意义(影响)德国福禄贝尔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法国马利坦、萨特美国赫钦斯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永恒主义课程理论代表人物美国泰勒(课程理论家)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代表人物《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949 年,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①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