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道遗珍异彩纷呈-记《旅顺博物馆藏丝绸之路文物展》.docx
7页古道遗珍异彩纷呈记《旅顺博物馆藏丝绸之路文物展》 王卫平(旅顺博物馆,辽宁大连116041)【关键词】旅顺博物馆;丝绸之路文物展;新疆文物;丝绸之路【摘要】2012年“五一”前夕,《丝路撷英——旅顺博物馆藏丝绸之路文物展》开展,该展览是在原《新疆历史文物专题陈列》基础上进行的改陈,将馆藏的新疆文物及古代印度石雕佛像等藏品资源重新整合、设计制作,使得我馆的特色展览丝绸之路展在路线上得到延伸,直至古印度的犍陀罗地区[来自wwW.lw5u.CoM]本文对此展览的内容及形式设计进行了简单介绍1902年至1914年间,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曾三次在我国新疆地区及中亚地区“探险”,部分所获品于1925年11月作价转让给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接收后,转交于当时的“关东都督府满蒙物产陈列馆”(即今旅顺博物馆)这些文物包括彩绘陶器、木器、泥塑品、钱币、丝织品和纸质文献等,涉及宗教文化、丧葬文化、历史文献等内容,几乎涵盖了当时新疆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是由于这样的历史原因,位于中国东北的旅顺博物馆会收藏有相当数量的新疆文物另外,大谷探险队“探险”所得的古代印度佛教造像亦是本馆的重要收藏内容。
近年来,旅顺博物馆又主动与新疆地区建立联系,陆续征集到一批新疆地区建国以后的考古发掘品,包括陶器、木器、丝织品、手工编织品等,使馆藏新疆文物的时代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出土地域也比原藏新疆文物更加广泛如此得天独厚的藏品优势,成为旅顺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文物展的基础条件,也因此,丝绸之路文物展成为旅顺博物馆的特色展览之一,历年来虽几经调整,却始终作为固定陈列长期展出2009年,我馆决定对《新疆历史文物专题陈列》进行改陈,增加陕西、甘肃等地出土的文物,丰富展览内容,并将原《新疆干尸特展》及《古代印度佛教造像展》的展示内容融合进去在对陈展内容、文物特点及展厅设计、布局等进行全方位的考量后,决定在分馆二楼重新开辟题为《丝路撷英——旅顺博物馆藏丝绸之路文物展》的展览,并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一个精品陈列首先,馆里选派专业陈列设计人员对该展览进行内容设计,制定陈列大纲当时正值由西北五省22家单位联合举办的《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专题展览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之时,旅顺博物馆专门组织相关人员赴西安参观、学习,汲取宝贵经验,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对大纲的编写及展览的设计大有裨益如果将丝绸之路分为东、中、西三段,旅顺博物馆的收藏主要集中在今新疆境内的中段,兼有少量出自东段的今甘肃地区,而古代印度佛教造像则可以归于西段的南线;从时间上看,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从空间上看,可延伸至古印度的犍陀罗地区。
这样看来,如果按照丝绸之路的路线分布进行陈列内容的设计,似乎可以内容全面,直观明了,但细致梳理现有的相关馆藏文物,便会发现它们不仅在时间上分布不均衡,无法构成相对连贯的时间链,而且就出土地点来看,或者大量集中,或者仅有寥寥数件甚至一件,各地出土文物的类别也相去甚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按照文物类别分类展示与按照丝绸之路路线走势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使观众能够直观地看到属于不同出土地点的同类文物之间的差异,在较为清晰地了解各类文物的同时,亦能从展览中感受到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大纲初稿完成后,馆里召开专家论证会,对陈列大纲的内容进行论证、修正随后,设计人员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对陈列大纲进行多次修改、补充,并吸纳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最终形成脉络清晰、内容翔实的大纲文本,为后来展览的艺术设计及制作奠定了基础其次,聘请专业的博物馆展览设计师及展览制作公司为该展览进行艺术设计及展览制作设计师王维忠老师主持设计的展览曾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展”,所聘请的展览制作公司也具有丰富的博物馆展览制作、施工经验,确保了形式设计的艺术性、制作工艺的严肃性及技术的可靠性文物展览不同于一般的展览,在对展览设计的艺术性有要求的同时,也要保证展览设计、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对文物安全没有影响,这是打造精品陈列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经过精心策划、设计与制作,《丝路撷英——旅顺博物馆藏丝绸之路文物展》于2012年5月1日正式开展该展览占用两个展厅,其中第一展厅面积330平方米,展线长155米,第二展厅面积250平方米,展线长120米共展出文物166件(组),其中一级文物26件(组),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丝路艺术的精美与繁华展览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多彩的社会生活”,主要展出新疆古代文化遗址及墓葬中出土的陶器、木器、世俗俑像、建筑饰件、墓志墓表等,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部分“绚丽的染织艺术”,展出新疆古遗址、古墓葬中出土的保存完好、华美绝伦的纺织物,其中丝织物种类尤为丰富,诸如绢、绮、锦等,从中可感受到当时人们在织制和印染过程中倾注其中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第三单元“滋厚的绘画艺术”,展出的佛陀、菩萨、飞天、供养人等佛教形象,设色艳丽典雅,线条轻柔流畅,体现了唐代富丽堂皇的绘画风格;而画风稚拙的花鸟画则体现了我国早期花鸟画的艺术特征第四单元“繁荣的商贸经济”,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作为丝路中枢的新疆地区发现的中原历朝钱币、西方钱币及当地铸造的钱币,充分体现了当地商贸经济的繁荣与活跃;二是各种内容的社会文书,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
第五单元“流布的佛教文化”,在突出我馆古代印度佛教造像作为国内唯一一宗收藏的优势的同时,亦设置“新疆佛教造像”和“中原佛教造像”两个部分,使得佛教经由犍陀罗、西域向内地传播的过程在展览中有所体现与原来的展览相比,《丝路撷英——旅顺博物馆藏丝绸之路文物展》在展览手段的运用方面,有了颇为显著的突破观众来到博物馆的目的,就是希望获得信息、愉悦和启迪的参观体验,“丝绸之路”一词对很多普通观众来说,尚停留在知其名、不知其实的阶段,如何做到吸引并留住观众的目光,激发其参观兴趣,并使得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获益良多,无论是展览的内容设计者还是艺术设计者,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探索首先,该展览设计了三处立体景观,均位于第一展厅沿序厅进入展厅,首先进入观众视野的是通关场景,展现了一位守关官员在查验两位客商的通关文牒的情景,配以简单的说明文字,使参观者对当时的通关制度有初步的了解在“多彩的社会生活”陶器艺术部分,展出了新疆古代文化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大量陶器,为了使观众在欣赏这些形色各异的陶器的同时,对制陶的相关工艺有所了解,设计者设计了一个制陶场景的小景观,展示了包括淘泥、修坯、烧窑等制陶步骤该展厅最深处,是一个名为“绿洲上生活的百姓”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白云、蓝天、冰川、草原,悠闲的驼队,热闹的集市,欢乐的民族,优美的舞姿,动听的弦乐……俨然一幅祥和的生活画卷,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生活的环境及活动的场景便不再神秘、遥远,跃然眼前。
三处立体景观的设计,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立体地呈现出来,令观众有身临其境的体会,更易于其了解、理解这个展览其次,增强参观者参观体验的多媒体展示技术也在该展览中大显身手如,第一展厅中放置的触摸屏,可以让观众了解该展览中精品文物的详细信息;第二展厅中的投影仪和电子书,前者循环播放旅顺博物馆的相关信息,电子书则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及形象生动的卡通图片,讲述佛教小故事,以加深观众对佛教文化的了解展厅中还运用幻影成像技术,把实景造型与幻影的光学成像相结合,将一件北魏石雕佛头像与一件明代鎏金铜佛坐像置于其原本所处的时代背景及文化氛围当中,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场景,亦幻亦真,不仅将观众们带回彼时彼刻,真实感受当时的社会文化,更加深了对文物所蕴含内涵的理解展览中多媒体的大量使用,增加了该展览知识量的承载力度,使得博物馆的教育、传播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其三,展览语言是博物馆工作人员与观众之间进行交流的桥梁,在内容编写时必须考虑观众的感受,所以在《丝路撷英——旅顺博物馆藏丝绸之路文物展》的展览标题、前言、单元说明、展品说明、结束语的编写上,我们尽量避开专业化、学术化的语言表述方式,尽可能地生活化、通俗化,尽可能贴近普通观众,浅显易懂,使得观众更易于了解展品,理解展览。
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穿越西域到达古印度,经阿拉伯—波斯,进入希腊—罗马,是古代中西贸易互通的大动脉,它横跨占世界陆地三分之一的欧亚大陆,将万水千山一线穿;它也是东西方宗教思想、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通道,把黄河流域文化、恒河流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融会贯通在这条漫漫古道上,东西方不同的古老文明相互辉映,交汇成永远铭记于人类文明史的辉煌乐章旅顺博物馆的《丝路撷英——旅顺博物馆藏丝绸之路文物展》基于本馆藏品,尽可能将丝路文化的璀璨与神秘纳入展览之中,徜徉其中,仿佛游历于漫长的古丝路,千年丝路的神奇风貌就在眼前,堪称一席视觉盛宴〔责任编辑:成彩虹〕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