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doc

27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61899930
  • 上传时间:2023-10-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8.02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送审稿)2011.7目 录一、发展基础 1(一)“十一五”主要成效 11、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12、服务三农成效显著 13、科技产业稳步发展 14、人才队伍素质提升 25、创新体系渐趋完善 26、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37、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3(二)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 31、科技实力需要提升 32、成果转化需要加强 43、领军人才需要培植 44、科研条件需要改善 45、管理机制需要创新 4二、总体要求 5(一)指导思想 5(二)基本原则 5(三)发展目标 61、科技创新基地高标准建设 62、自主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 63、服务三农能力进一步增强 64、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75、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改善 76、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 7三、主要任务 8(一)建设三大科技创新基地 81、国家海西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82、海峡(厦门)现代农业研究院 83、海峡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园(海峡农博园) 9(二)开拓六个技术创新领域 91、创意农业工程化技术 92、碳汇经济工程化技术 93、现代食品工程化技术 94、精准农业工程化技术 105、生物药物工程化技术 106、农业生物资源挖掘利用 11(三)加快完善九类科技服务平台 121、成果孵化平台 122、农业产业链技术支撑平台 123、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 124、农业检验检测服务平台 125、农业科研数据野外观察平台 136、动物疫病远程监控咨询平台 137、企业联合创新平台 138、规模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服务平台 149、两岸农业科技合作平台 14(四)创新工作机制,加速成果转化 141、进一步完善服务“三农”机制 142、加快建立功能多样的示范推广展示基地 153、继续推进科技产业化 15(五)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161、加强党政干部队伍建设 162、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163、加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164、加强创新团队建设 165、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17(六)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171、推进信息化管理 172、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173、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 184、进一步完善激励政策 185、完善国有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管理机制 18(七)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营造优良创新环境 181、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182、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理念 193、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194、加强制度建设 195、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19四、保障措施 20(一)加强组织领导 20(二)多方争取支持 20(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20(四)加强规划的组织实施 21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一、发展基础 (一)“十一五”主要成效“十一五”期间,我院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深入贯彻科教兴省战略,紧紧围绕福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求,创新科技运行机制,建立科技为民长效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的能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科技创新成果丰硕5年间,全院共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4项其中,“谷杆两用稻的选育及其秸秆高效利用技术”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天敌捕食螨产品及农林害螨生物防治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此外,还获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1项,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1项66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省级以上审(认)定,71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评审)2007年启动建设的10个科技创新团队,推动了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凝聚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提升了院所科技竞争力,初步形成了一批在应用基础研究前沿领域冲击国内外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5年间,全院共新增省级以上科研项目650余项,合同经费近2.8亿元,分别比“十五”同期增长111%和663%其中国家级项目新增136项,合同经费近1.85亿元,分别比“十五”同期增长12%和821%2、服务三农成效显著2008年组织实施了“区域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2009年以来实施“科技下乡‘双百’行动”2010年始,每月举办一次全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组织科技专家开展经常性科技示范推广、技术咨询与服务等活动,被列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此外,还与宁德、漳州等多个市、县签订科技合作协议,通过下派挂职干部、科技扶贫、共建基地、组织科技兴农服务队等多种形式,探索服务“三农”的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获得广泛好评有力提升了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3、科技产业稳步发展创新企业经营机制,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规范的企业改制,新设立和改制了3家股权多元化有限公司全院现有控股或参股企业12家,形成了以华龙集团饲料有限公司等7家科技企业为主体的科技产业化平台集群加快推进科企结合,200多项技术成果与相关企业实现对接初步构建起院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组建培训了院所两级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制定了《院知识产权暂行管理办法》、《院知识产权保护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院知识产权交易实施细则》(试行)五年间全院共申请专利214项,获得授权专利73项,植物新品种授权24个4、人才队伍素质提升高层次人才总量持续增加1名科学家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引进博士18名、硕士171名,培养在职博士31名、硕士55名人才结构渐趋合理全院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862名,其中正高级119名、副高级214名、中级352名、初级146名。

      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省级优秀专家19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2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名,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9名、院青年学科带头人与拔尖人才73名有博士(生)106名,硕士(生)363名,初步构建起一支国家、省、院三级层级完备的科研学术梯队和科研、开发、管理三类拔尖人才队伍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全面完成了各级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的首聘工作,获省人事厅核准完善了处、所领导班子和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制度5、创新体系渐趋完善创新平台建设得到加强五年间新建了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各类创新平台43个福建省农业高新技术研究中心投入使用,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省兽医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在国内同级实验室中第一家规范通过中国合格评审国家认可委认可和农业部行政复核评审目前,我院已有通过验收或在建国家、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35个,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学科整合继续推进以甘蔗所为基础,组建了院闽南分院;整合资源,成立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食用菌研究所和数字农业研究所(内设机构)与中国农科院合建的中国农业科技海西创新中心开始起步。

      全省9个设区市农科所、农业院校、涉农企业等共同建设的“福建省农业科研与成果示范推广协作网”迈出实质性步伐,与设区市农科所共建了9个“海西农作物品种引种中心引种圃”6、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解决了边远所的待遇差问题:省财政每年以固定专项形式解决甘蔗所、茶叶所科技人员与福州地区各研究所的待遇差距问题,为两个边远所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后勤管理与保障水平得到提升:改善了树兜院区的科研办公环境;埔垱综合楼主体工程建设完工,新食堂正式投入使用;对树兜院部职工食堂进行翻修,完善硬件设施,改善了职工就餐条件;创新服务方式,科研行政办公用房、职工宿舍等全面引进社会化物业管理7、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院所各级党组织以创新文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全院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凝聚力工程”,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为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和服务“三农”能力、加快我院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组织保证改进选拔程序,完善监督机制,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干部队伍的梯队建设,建立和完善了干部考察、培养、培训、管理和使用机制。

      坚持教育为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及反腐败斗争,切实推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和廉洁自律工作成功举办建院50周年庆典活动二)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1、科技实力需要提升农业产业化技术的研究基础和项目链储备缺乏,创新性研究不足据农业部“十一五”农业科研院所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在人均鉴定成果、人均获准证书、人均获奖成果、人均技术性收入等方面,我院与国内先进院所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全院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规模农业标准生产技术、动物疫病安全监控技术、食品安全追溯技术、农产品加工模块化技术等适应指导农业大生产的学科建设十分薄弱科研实力分布不平衡,科研项目集中在少数所、少数课题组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国家级奖励成果和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成果还较少学科间的交流合作尤其是联合攻关有待加强,科研要素的有机集成度不高,科技创新平台共享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熟化配套研究的“链接”不够紧密信息化建设和现代科研管理机制建设还有待加强2、成果转化需要加强对发展科技产业与成果转化的意识不强可进行产业化的科技成果有限,尚未建立科研与产业实现对接的有效机制,科技对产业发展支撑力度不够强资产投资以及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中的机制创新与管理创新相对滞后。

      利益分配和导向机制不够健全,科技人员研发与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创造性尚未充分发挥对外合作的机制与模式等仍需创新完善3、领军人才需要培植科研领军人才缺乏,能从事与国际接轨的基础研究人才少,能解决农业生产难题的科技人员不足高层次人才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作物育种、生物技术、动植物保护等学科领域,而农业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等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领域人才相对较少;缺乏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群体职工福利待遇相对偏低,难以吸引高水平、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4、科研条件需要改善科研平台中间化趋向严重,无法适应高水平的基础研究,也无法适应农业产业化技术的研究;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工程化实验设施建设十分薄弱科技投入增长幅度有限,科研设施设备更新慢,国家级、省级高水平重点实验室少,滞后于学科发展和科技竞争的需要现有工作、生活条件对高水平科技人才吸引力不足;干部职工收入待遇偏低;边远研究所的工作条件仍较困难实验基地不足,科研实验基地少,面积小,发展空间受到较大制约,难以形成有一定影响力、能够体现引领和支撑作用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科研的稳定性也受到较大影响5、管理机制需要创新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尚待完善。

      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与灵活高效的人事管理机制尚未建立,有利于培养科技创新团队精神与联合攻关协作精神的相关激励机制和环境氛围尚未形成科技人员扎根基层,服务农民、服务企业的意识尚未完全树立,导致研究与生产脱节问题难以彻底解决,资源共享与联合攻关难以切实推进由于国家、省科技宏观管理体制没有大的改革,全院重要的体制机制创新,如职称改革、收入分配、机构调整、人员流动等都受到较大制约,职工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调动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省战略,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围绕政府、社会和百姓三个层面关心的粮食安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