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艺术与大众艺术之关系.docx
6页论公共艺术与大众艺术之关系摘要:公共艺术强调“公共性”,注重大众的参与以及与大众的互动性,因此公共艺术和大众艺术有其共同之处:公共艺术和大众艺术是两种在差不多同一时段发端、发展,对原有的艺术老式和艺术理念与法则进行疏离,但是,在功能、价值取向等方面却完全不同的艺术形态公共艺术的开放性不仅仅体目前公众能否有机会有也许参与艺术筹划和方案的制定,公共空间的营造与否尊重公众意志的这层面,重要的还在于公共艺术作品所体现的内容能否顾及公众的审美情趣和接受限度,加强与公众生活的关联性,让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与公众形成一种相应和互动关系,但是大众艺术只是流行大海中的一时风浪,存在却又不长期一、公共艺术的定义及其特性公共艺术(英语:Public art)一般是指以多种媒材创作,且置放或附加于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例如人行道上的铜像,或是公园里的纪念碑公共艺术也可涉及公共空间里的多种艺术体现,例如建筑物;或是可以使用的物品与设施,如桌椅和路灯公共艺术的前提是公共性,只有具有了公共性的艺术才干称之为公共艺术根据德国出名社会学家哈贝马斯的研究,在英国,从17世纪中叶开始使用“公共”这个词,17世纪末,法语中的“publicite”一词借用到英语里,才浮现“公共性”这个词;在德国,直到18世纪才有这个词。
公共性自身体现为一种独立的领域,即公共领域,它和私人领域是相对立的公共艺术从艺术形式上,它涉及雕塑、绘画、照相、广告、影像、表演、音乐直至园艺等形式;从艺术功能上,可分为点缀性、纪念性、休闲性、实用性、游乐性直至庆典活动等公共艺术;从展示的形式上,可分为由平面到立体、由壁面到空间、由室内到室外直至地景等艺术形式;从材料所波及的范畴来看就更是广而又广了公共艺术设计要反映公共大众的共批准志1. 公共艺术设计投入的主体是公共大众公共艺术设计的投入既有政府或社会公益性团队的行为,又有个体或公司的行为,但重要还是政府的公共行为,由于虽然是后者也重要是在政府规范下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共艺术设计投资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公众行为其中公共大众是常以纳税人的身份而浮现的,她们是公共艺术设计的直接或间接投资人据理解,有比较成熟市场的国家和地区,对公共艺术设计的投入均有明确的制度或法律规定在国外房地产开发费中就有一定比例用于公共艺术的建设,即俗称的“公共艺术比例” 如在日本,就规定把建筑预算经费的 1 % 用于公共艺术设计不管方式如何,公共艺术设计投资的主体实质就是公共大众,这是毋庸置疑的国外的成功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制度或法律的规定是公共艺术设计的可靠经济保障,中国的公共艺术设计呼唤“中国公共艺术比例”的早日出台。
2 . 公共艺术设计作品的决定权在公共大众公共艺术设计一方面是大众的艺术早在1931 年鲁迅先生向国人简介墨西哥的公共艺术成就时,曾明确指出: “理惠拉觉得壁画能尽社会的责任由于这和宝藏在公侯邸宅内的绘画不同,是在公共建筑的壁上,属于大众的 ”因而公共艺术设计不是艺术家或设计师自发的个人行为,其创作或设计权在艺术家个人,但能否被采用,则取决于大众的意愿和与否承认因此世界上公共艺术设计比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均有一整套完整的制度和措施来保证公共艺术设计作品的客观、公平、公正的出笼如在日本,公共艺术设计作品要通过一种正规的评审委员会(公共环境艺术委员会)来拟定,这个委员会由政府规划部门官员、建筑家、艺术家、公共艺术设计家、社会文化人士及社区市民代表构成,严格规范,科学操作,层层筛选,最后才评比一种为各方承认的最佳方案公共艺术的特性分为如下几种方面:措施论意识:一种公共艺术工作者必须具有明确的措施论意识,受过社会学措施论的训练参与性:它一定是开放的、民主性的互动性:艺术、艺术家、公众之间良性的互相交流、沟通、选择、影响过程性:公共艺术是艺术家与公众互动过程的产物问题性:公共艺术总是要针对多种社会问题,提出问题,结识问题,增进问题的解决。
观念性:一种思想的体现,它追求社会的意义多样性:形态和场合多样性地区性:对于地区性的强调,使它成为某个特定地区或社区的一种积极的参与方式二、大众艺术的定义及类型大众艺术是以尽量得到最多群众接受与欣赏为主旨的舞蹈、文学、音乐、戏剧或其她艺术形式20世纪的大众艺术一般依赖印刷、照相、唱片、录音带、电影、广播、电视等再现技术,并以都市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各社会的大量集中人口为对象大众舞蹈:在公开或私人场合纯正为参与者享乐而进行的舞蹈大众文学:涉及为群众所写的、取悦于广大读者的以及来源于群众的作品它与艺术文学的基本区别在于以使人快乐为目的通俗音乐:通俗音乐指任何广大受大众欢迎的非民间音乐,可涉及中世纪游方艺人和吟游诗人所唱的歌曲,也涉及那些原只为少数上流社会人士所作但后来广为流传的精致艺术音乐大众戏剧:大众戏剧一词指多种老式的现场表演,如歌舞厅表演、 歌舞杂耍、低档歌舞表演、轻松歌舞剧、时事挖苦剧、马戏、音乐喜 剧及歌舞表演等综上所述大众艺术的特点是风格变化快、内容多形式,并且不断从贵族艺术、民间艺术、外来艺术汲取营养,在歌曲与歌词、广播、电视、故事、舞蹈及其她许多流行的文娱活动、物件、潮流、风尚等方面运用现代技术。
三、公共艺术与大众艺术之关系公共艺术强调“公共性”,注重大众的参与以及与大众的互动性,因此公共艺术和大众艺术有其共同之处:(1)都不是精英艺术,是对精英艺术的对抗与超越(2)都属于后现代文化范畴(3)都是大众参与的艺术形式公共艺术和大众艺术是两种在差不多同一时段发端、发展,对原有的艺术老式和艺术理念与法则进行疏离,但是,在功能、价值取向等方面却完全不同的艺术形态大众艺术的真正话语权,并不是真正被民众所掌控,大众在强势的媒体和娱乐机构制造的流行艺术符号的牵引下,在似乎是积极的积极的参与中,不自觉地成为被动的接受者相对于大众艺术来说,公共艺术注重大众的审美趣味,尊重大众的审美意志,但是,绝不把世俗的感性欲望作为其体现的重要内容,不会为了迎合市民的口味去制造流行的符号,更不会以一种强势的话语霸权的姿态,复制潮流的符号去麻醉观众的审美知觉,牵引她们对艺术内在的文化精神和象征意义的回避或疏离公共艺术最重要的美学尺度在于开放性,开放性重要表目前思想观念上的民主性通过有效的机制,充足尊重民众的意愿,让民众在艺术作品方案的设计、主题的选择与形式的采用以及安顿等创作环节中有参与权,能通过有效的途径刊登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建议公共艺术的开放性不仅仅体目前公众能否有机会有也许参与艺术筹划和方案的制定,公共空间的营造与否尊重公众意志的这层面,重要的还在于公共艺术作品所体现的内容能否顾及公众的审美情趣和接受限度,加强与公众生活的关联性,让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与公众形成一种相应和互动关系。
结 论公共艺术源于大众艺术而高于大众艺术,大众艺术是大众的及时流行趋势,而公众艺术是在大众艺术的踏板上进行质的升华,公共艺术设计的使用权和评判权在公共大众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公共艺术设计是为公共大众而进行的设计,其起点在于大众艺术,其终点也在于公共大众,因而其使用及评判权均在公众手里但是公共艺术设计要满足公共大众的生理和心理规定、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的公式也要就要接受公共大众的评判,这种评判也许是一般性的品头论足,也也许是剧烈的评论、批评乃至近乎苛刻式的挑剔这种成熟化的大众评判机制的建立是公共艺术设计运作体系成熟化的标志,是促使公共艺术设计作品不断完善和提高的重要保证它有助于公共艺术设计精品的不断涌现,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避免“劳民伤财”的“视觉污染”的层出不穷、恶性循环国内目前正需要建立这种公共艺术设计乃至所有艺术设计领域的舆论监督机制参照文献:[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技出版社, 1999年8月.第182页.[2]袁运甫.有容乃大.岭南美术出版社, 12月.第51、1 0 1、65、65 、65 页.[3]邹文.公共艺术管理制度亟待完善.人民日报.3月30日第7版.[4]翁剑青.艺术不只是作为自我体现的手段.—, 年 6 月.[5]邹文.公共艺术在北京.装饰.第10期.[6]张承志.波普艺术.江苏美术出版社, 8月. 第90页.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生,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