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完全中学2020年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249135902
  • 上传时间:2022-02-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6.38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完全中学2020年高二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参考答案:考点: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需要掌握洋务思想、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中儒家思想的地位.解题时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对题干材料的分析理解得出答案.解答:从洋务运动儒家思想受到冲击、戊戌变法康有为把儒家思想和西方的政治理论嫁接在一起作为办法的思想武器,新文化运动激烈批判儒家思想,整个过程反应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地位不断下降,这是中国适应历史发展潮流,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趋势逐步加强,即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故C项正确.ABD三项中的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都属于中国社会的变化和转型的具体表现,因此ABD三项包含在C项中,应排除.故选C.2. 中国明清时期出现了三大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

      这些著作()A.是中国古代科技集大成作品B.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C.引领后来中国科技发展方向D.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转型参考答案:A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农政全书》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和农学研究的利弊得出做出了全面的评价和总结;《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故三大科技巨著是中国古代科技集大成作品,A项正确只有《农政全书》涉及西方农业科技和思想,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三大科技巨著是中国古代科技集大成作品,没有引领后来中国科技发展方向,排除D项说法错误,三大科技巨著没有起到推动当时社会经济的转型,排除点睛:本题以古代科技成就为切入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明清时期出现了三大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运用明清科技的相关史实分析选项即可知道正确答案3. “南人北官,北人南官”是明初任官的基本原则,这表明A.政府在任命官员时重视文化差异互补B.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至明朝基本成熟C.明朝地方势力与官员勾结现象普遍D.宗法关系对当时社会仍有一定影响参考答案:D“南人北官,北人南官”是从宗族血缘关系会影响处理政务的角度的考虑的,也就说明了宗法关系对当时社会是仍然有一定影响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地域差异互补而非文化差异互补,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至唐朝时已经基本成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没有说地方势力与官员勾结现象普遍,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4. “明朝自成祖以后,历代皇帝嗣位,多由皇太后主持其事,但继位的皇帝出自阁臣的提名,则是前此所未有”上述材料表明明代内阁(  )A.阁臣的权位曾一度极度扩大 B.阁臣逐渐演变为实职的宰相C.逐渐取代皇帝成为实权人物 D.曾一度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参考答案:考点:明朝的内阁.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制度.考查明朝内阁制职权的变化.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明朝内阁制职权、性质、作用的掌握.答案:根据材料中“继位的皇帝出自阁臣的提名,则是前此所未有”说明明代内阁的权力一度扩大,故A项正确.明朝内阁大臣始终是皇帝的顾问机构,并未演变为宰相,故B项错误.内阁并未掌握实权,故C项错误.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故D项错误.故选A.5.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曾论六家之要旨,其中“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是在论述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参考答案:D6. 从古诗词中可以窥见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娱乐活动,与下列诗句依次对应的活动是ks5u①弄假如真无比空,吹嘘全在一丝风    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③双枝需组履平地,楚黄州人擅此技    ④梨花风气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A.放风筝、赛龙舟、踩高跷、踏青             B.荡秋千、游泳、赛跑、踏青C.荡秋千、游泳、踩高跷、登高               D.放风筝、赛龙舟、赛跑、登高参考答案:A7. 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 “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     )A.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      B.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    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必然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参考答案:C8. 明万历年间有大臣奏疏:“部院即分职之六卿,内阁即论道之三公,未闻三公可尽揽六卿之权,归一人掌握,而六卿頫首屏气,唯唯听命于三公,必为请教而后行也”这反映明中后期A.皇权显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B.内阁权力膨胀且呈失控之势C.六部尚书品级职权逐渐提升D.中枢权力运行机制发生变化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立内阁作为辅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力机构,然而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不能统率六部材料内容讲述的是明朝中央机构分为六部,内阁有三位阁臣负责,没有听说阁臣把握六部权力,听从于皇帝的,但是六部长官却听命与阁臣,有什么事都要请教完才去做从材料和所学内容可知道明朝中后期中枢权力运行机制发生变化,答案为D从材料“归一人掌握”可知皇权并没有衰落趋势,A错误材料显示内阁权力较大,但是没有显现且呈失控之势,B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六部尚书品级职权逐渐提升,C错误。

      9. 据考古资料统计,秦汉墓葬、村落遗址、冶铁遗址出土的1350件起土铁农具中,犁铧、铧冠、鐴土约计146件(其中,铧冠约计101件,鐴土4件),锸、锄、铲、镢之属1204件这反映出秦汉时期A.牛耕技术得到全面推广B.冶炼业以生产铁农具为主C.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D.秦汉时期官营冶铁业发达参考答案:C【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秦汉时期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各种铁制农具很多,说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使用增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铁制农具的使用,没有体现出牛耕技术的推广,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冶铁业的发展状况,故BD项排除10. 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l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一般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B.古代中国禁绝任何外来文明C.古代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D.中国古代文明并非世界领先参考答案:考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掌握对中华文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一般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进行分析理解.解答:依据题干“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一般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说明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故C项正确.A项错在“一直”,应排除.B项错在“禁绝”,应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故选C.11. 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

      该法令是(       )A. 方田均税法     B. 农田水利法    C. 免役法           D. 市易法参考答案:D12. 1927年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开始动工建设它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和拉加贝尔水电站的建设经验,由苏联水利建设专家设计、美国水电专家小组指导历时5年,先期5个发电机组建成投产据此可知当时A.美苏两国由对手变成盟友B.苏联推崇市场经济体制C.新经济政策影响并未消失D.苏联工业位居世界第二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第聂伯河水电站的修建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和拉加贝尔水电站的建设经验,并且得到了美国的技术指导,这种做法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结合材料时间1927年,可见新经济政策影响并未消失,选项C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排除;1927年是斯大林执政时期,当时计划经济模式正在形成,选项B排除;1937年苏联工业位居世界第二,选项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在于知道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特点13.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而一切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运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以上材料表明卢梭(    )A.捍卫人民主权             B.主张开明君主制C.主张三权分立            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参考答案:A启蒙运动。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而一切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体现了卢梭的人民主权说,B对应伏尔泰,C对应孟德斯鸠,D虽是卢梭的主张但没有体现,因此选A.14. 学者许倬云指出:“周代是中国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内弟,舅舅,阿姨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     )A.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  B.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C.规范大宗和小宗关系  D.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参考答案:答案:D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姻亲制度【名师点睛】宗法制、分封制是主要知识点,小宗围绕大宗,卿、大夫拱卫国君,诸侯藩屏周王再加上与异姓间的婚姻联系,构成庞大的血缘关系网西周统治者希望用这种关系维护他们的地位和特权依据宗法制度的组织形式,周王既是普天之下最高的统治者,又是全体姬姓宗族的“大宗”,即最大的族长他既代表社稷,又主持宗庙的祭祀15. 战国时期,提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主张的思想家是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参考答案:D16. 1971年,面对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家提出的涉华议案,美联社一文章指出:“美国的失败结束了一场进行得最为紧张的游说努力,国务卿罗杰斯和驻联合国大使布什一而再,再而三地同这个世界性组织差不多每一个会员国的官员都谈了话。

      他们谈话的中心内容可能是A.如何阻止“两阿”等国代表提出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议案B.希望会员国官员就缓和紧张的美中关系出谋划策C.希望阻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如何解决美国在世界性国际组织中失败的问题参考答案:C根据时间“1971年”及“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家提出的涉华议案”等并联系美国对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态度可知,C项正确;根据“面对”一词可知,“两阿”的议案已经提出了,A项错误;B、D项不符合题意17.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当代中国,教育公。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