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灵毓秀,越中奇葩——沈园的造园特色分析.doc
10页钟灵毓秀,越中奇葩一一沈园的造园特色分析18福建建设科技2008.NO.2钟灵毓秀,越中奇葩沈园的造园特色分析■建筑设计与规划江俊美丁少平(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绍兴312000)(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杭 州 310012)[提要]沈园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本文按照构图,要素和空间的 理论,从布局,造园要素配置,造园理念和意境方面分析其造园特色,为我国的古典园林保护和现代景观建设实践提供 借鉴作用.[关键词]沈园布局造园要素造园理念意境Abstract:ShenFamilyGardenisapearlofChinesetraditionalgarden.BasedonthethemTofes sentialmaterial,constitutionandspace,thethesisanalyzedit characteroflayout,garden 一designideal,dispositionofgardenmaterialandartisticconception,SOthattheachieve一 mentcouldcontributetotheconservationofChinesetraditionalgardenandthepracticeofmo demlandscapeconstruction.Keywords:ShenFamilyGarden;IdealofGargen 一Designing;Layout;EssentialGardenMaterial;ArtisticConception南宋高宗时期(1127—1162),绍兴的社会经济非常繁荣,加上南宋朝廷享乐江南半壁的腐朽思想,士大夫们争相营建私家园林,使得当时的江浙一带造园之风日盛(图1),有”山外青山楼外楼”之谓•沈园便是建于该时期,史载为越中名园,无论是造园风格,还是造园手法上在同时代的私家园林作甜中均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图1我国南宋时期(1227〜1279)造园活动的主要分布地区L】 I沈园概况沈园,位于绍兴市区,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原为沈姓旧业,故又名”沈氏园”.后经历八百年兴衰,至绍兴解放之时,仅 存一隅,有六朝井,明池等遗物•政府与有关部门曾于1987 年,1993年进行过两次较大的修复,扩建(表1).表1沈园记事年表年代记事约 1130〜11401151 焦1191 焦1209 焦沈园初建陆游与唐琬在此重逢,并作《钗头凤》陆游再游沈园,作《沈园》二首陆游再游沈园,作《春游》一绝收稿日期:2008—01—21年代1945 焦50年代初1962 焦1963 焦1985 拄1987 焦1993 焦记事其间经历多次变迁,曾更名”许氏园”绍兴解放时,沈园仅存4.6亩沈氏后人将沈园平而图捐赠给政府郭沫若游沈园,亦作《议头凤》述园景,并题写门额”沈氏园”沈园被确定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考古部门对沈园进行考古发掘并发现多个朝代的遗迹共7处有关部门依史料记载在遗物基础上对沈园进行恢复并重建扩建并增加南苑的陆游纪念馆今FI之沈园已初具规模,占地总面积约57亩,基本地形 为西高东低,分为北苑,东苑和南苑三大部分,成了绍兴占城 内的一处重要景区.园中亭,台,楼,榭,池等景观,依据历史 记录原貌,在宋代原物遗存的基础之上,被有序地分布在沈园 三大园区内•园内各景错落有致,色调庄重典雅,颇具宋代风 味,尽显江南造园特色;另外,由于园中留下了陆游与其表妹 唐琬两首感人至深的诗篇一一《钗头凤》,因此,游客至沈园, 除欣赏古典园林Z外,更多的是去体味人世间美好爱情的來 之不易,这也是沈园成为今人好去之处的另一大原因吧.2布局及空间序列分析2.1总体布局整体来看,沈园的布局基本上是江南园林传统的自然式 布局•在园林空间内部,根据园林气氛和功能内容的要求,又 将全园分为三个”园中之园”一一南苑,东苑和北苑,三个区 域空间的划分比较明确(图2).北苑为古迹区,保存了较多 的古代遗迹,为主体苑区;南苑为纪念区,二者仅一墙之隔;东 苑以陆,唐的爱情故事为主题,景色秀丽,小巧精致,与南苑, 和北苑Z间为洋河弄,一弄Z隔,景色却有豁然开朗Z变化. 沈园在较大范围的园林空间中进行更为细致的区域空间的划 分,有效的控制了各苑的主题气氛;另外,三苑之间这种过渡的处理方式,使园林内部环境气氛曲折跌宕,回味无穷.一建筑设计与规划福建建设科技2008.No.219图2沈园总体布局2.2院落布局在院落布局上,沈园内部三个”园中之园”各自的景观组 合均以水为景观主体,水体周围以建筑,假山或游廊环绕•除 南苑的务观堂,安丰堂等系扩建时增加的纪念性景观,因而采 用规则的中轴对称布局外,沈园的三个院落仍旧是自然式园 林院落布局•同时,各园之间相互呼应湘互因借,创造出了 更美的画而和更多的情趣.另外,在自由式布局的基础Z上,各个院落的景物呈向内 ”聚合”态势的布置,即不仅所有建筑都朝向水面,所有景物 的安排也从高度上来看有一个从外向内跌落的趋势,这就是 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江南园林中以水体为中心的园林造园时 常用的”内向性”布局特点.以东苑为例:较大体量的建筑如 琴台,广耕斋,相印亭以及东廊等基本以水面为朝向,其他景 点如鹊桥,龛香石塔等由外围向水面中心(越山和吴山二石 的轴心)高度上逐渐降低,内向性非常明显(图3).鼻釜f方••幕畫图3东苑的”内向性”布局2.3空间序列尽管沈园在布局吋将全园分成了三个”园中之园”,但是 在景观的空间序列组织上,通过各种园林要素的精心配置,高 低错落,曲折参差,起转承合,主次分明地组织各个画面,使各 个区域空间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创造”天然”的气氛,突 出了古典园林对景观处理力求”小中见大T大中见小” 的对比效果,再现了自然山水景观,这是沈园在景观序列设计 上的巧妙之处.由于总体而积比较小,水体而积在各苑中所占的比重又 比较大,为了尽可能的利用院落面积,充分发挥水体景观的优 势,各苑的景物多数都被布置在水面的周围,各个院落不仅丝 毫不显得局促,反而扩大了水面的实际控制范围,增加了园林 情致和乐趣.更为巧妙的是,齐苑根据需要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景观序 列,即北苑一一整体序列,不太强调景点的连续性,依靠一个 最佳点来总摄全局,类似于构图重心,强调的是整体景观;南 苑一一线性序列,这种时间型的空间形态在中国古典园林中 表现得比较完美,园林中的景色变化更依赖在既定线路之上 观察者的移动产生的效果,虚与实,藏与露,起与伏等,几乎到 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东苑一一象征序列,苑中有”吴山T越 山”二石,其创意来源于秦太液池的”一池三山”,这种哲理性 极强的象征把中国古典园林的象征传统发展到极致,使游人 处方寸之地尽可游目聘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总而言之,不管采用什么空间序列,目的都是对各自苑内的景 物起到景观维系和气氛加强的作用,给游客以引导与暗示. 沈园以水面作为院落的景观主体,在每个景观主体的视 觉范围之内,对于最佳视点位置的选择稍有区别,北苑和东苑 均是将位于水面凹进且位置,高度与体量相对突岀韵地方作 为最佳位置,如”孤鹤轩蔦孤鹤轩是一座仿宋木构台榭,以此 为视觉的“焦点”,获得了良好的观景效果(图4);东苑则以 假山为视觉焦点,除了利用其能够起到总摄全园的优势外,考 虑水面较为狭长,调整东苑景观结构的平衡也是一个原因. 而对于采用线性景观序列的南苑,各景点的视点优势并不明 显.图4孤鹤轩作为为视觉焦点的观景效果仍I口以东苑为例,由苑门进入后,映人眼帘的是连理石, 上有诗句”问世间情为何物,宜教人牛死相许”,联想到当年 陆游与唐琬为母所逼齐自分飞的情形,一个”凄凄惨惨切切” 怎能概括的了!石Z左侧为视觉通透性较好的琴台和广粘斋 所遮掩,隐约可见苑中景致,待转至广耦斋之前,苑中美景迎 面而来,沿水面向东,蜿蜒曲折,至吴山,越山二石,环山而顾, 对面石山与相印亭高低错落,倒影入水,微波荡漾,与流水叮 咚之声相和,有如行云流水之乐章;由东廊出来,空间变化上 经历了由封闭到开放的过程,心情也逐渐从压缩到被释放出 来,继续前行到东北角小桥之上,冋顾琴台与广耦斋,绿树掩 映之中,更显几分幽静(图5);石山之上是全苑的制高点,可 环顾水面周围所有景物,琴台绿柳,迎春绽开,遥想昔R抚琴 之嵇康,舞墨之王羲之,浮想联翩,心旌荡漾,如痴如醉•陆游 在表妹亡后40年再游此园时曾作《沈园》口:”城上斜阳画角 哀,沈园非复I 口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句中对园中景色描写与今日布局相似,可叹任凭良辰美景再 好,倘若心致全无,于游客而讲也不过”空悲切”而己1 3造园要素分析沈园对于古典园林造园四要素的运用方面,在保证基本福建建设科技2008.NO.2图5琴台(上)与广耙斋(下),的园林活动空间外,建筑,山体,水体及植被(花木)进行了合 理的配置.整个沈园Z内建筑不多,满地绿荫,挖池堆山,栽 松植竹,临池造轩,极为古朴,四个要素完美结合,相互协 调,营造出咫尺山林的意境,突出了各苑的主题气氛.3.1山水以烘托气氛为岀发点,提高园林意境和品位 沈园之中地面的起伏较小,为了塑造山林静幽的意境,园 中多处运用了石景,其中东苑和南苑还堆置了假山,增强了地 面景物高低起伏的效果,不同的是东苑采用的是玲珑多孔的 太湖石,山体小巧而秀气,象征了陆游与唐琬之爱的细腻多情 (图6);而南苑则是厚重硬直的黄色斧劈石,隐喻了陆游性格 的直傲与不拘小节•二山各有特色,烘托了各苑的主题. 假山与水面结合营造湖光山色的做法是江南园林造园的 手法之一•沈园之中对水面的处理有两种,即分散用水和集 中用水.如北苑和东苑都将水面用不同的构筑物小品划分成 几个水而,但是却有内在的联系,是从人的亲水性出发,合理 利用苑内空旷地带,増加了园林水体景观范围,属于分散用 水;而南苑则属于集中用水,水面分散程度不大,保持了整体 统一的效果,景物分布于四周,合理的利用了园林死角•山水 结合花木,相得益彰,营造出了自然山林的效果,提升了园林 品位(图7).3.2植物以数量,色彩取胜,注重四时效果 江南园林造园时一个主要的地域优势在于植物材料可选 择的范围很广,包括种类,色彩以及形体等方面,沈园之中也 不例外.根据笔者对沈园进行的6次不同时节的调查结果表 明,园中共有68种植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藤本和水生植物 各个类别,以梅,柳,枫,松和竹为基调,大型乔木主要是樟树, 其中梅,松均是陆游所喜爱的植物•种植密度以东苑和北苑 较大,主要用来对苑内空旷地带进行补充,弥补线路上建筑数 ■建筑设计与规划图6东苑(左)与南苑(右)之假山图7东苑水体景观效果量少而在立面和平面上形成的空隙;东苑还设置了一小块杉 木林带,疏密相间,丰富了景深和立面景观.色彩种类搭配是沈园的一大特色,园中四时景色均有不 同的色彩基调,春天有杜鹃和海棠,夏天有荷花和白兰,秋天 有月季与山茶,冬天则有梅花和紫荆,四时烂漫,花香袭人,增 强了各园的主题气氛(图8).3.3建筑以取景为目的,兼顾点缀作用”看与被看”的关系,一直是古典园林造景的一个重要坏 节,沈园中的建筑配置对于这个问题解决的也比较好.园中 建筑的配置很好的利用了大面积水体的特点,尽管大型建筑 数量并不多,且处于水体景观要素的从属地位,但是基木都处 于一个比较好的观景位置,如冷翠亭,孤鹤轩以及琴台等;在 作为观景点的同时,也将自身作为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起到■建筑设计与规划福建建设科技2008.NO.2图8沈园植物景观效果之一点缀的作用(图9).图9冷翠亭4造园理念及园林意境分析沈园是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