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中化学知识框架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版.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Wo****W
  • 文档编号:193320328
  • 上传时间:2021-08-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中化学知识框架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的混合物例如分离NaCl和水的混合溶液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 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萃取剂的选择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也不反应;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iv、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过滤时应注意: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序号 原物 所含杂质 除杂质试剂 主要操作方法 1 N2 O2 灼热的铜丝网 用固体转化气体 2 CO CO2 NaOH溶液 洗气 3 CO2 CO 灼热CuO 用固体转化气体 4 CI2 HCI 饱和的食盐水 洗气 5 Fe2O3 AI2O3 NaOH溶液 过滤 6 BaSO4 BaCO3 HCI或稀H2SO4 过滤 7 NaHCO3溶液 Na2CO3 CO2 加酸转化法 8 FeCI3溶液 FeCI2 CI2 加氧化剂转化法 9 FeCI2溶液 FeCI3 Fe 加还原剂转化法 10 I2晶体 NaCI -------- 加热升华 3、物质的鉴别 ① 常见气体的检验 常见气体 检验方法 氢气H2 纯净的H2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注意: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氧气O2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氯气Cl2 黄绿色,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注意:O3、NO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氯化氢HCl 无色刺激性气味。

      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二氧化硫SO2 无色刺激性气味能使品红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硫化氢HCl 无色、臭鸡蛋气味体能使Pb(NO3)2或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 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氨气NH3 无色、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二氧化碳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② 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石蕊变红)(2)Na+、K+ (焰色反应)(3)Ba2+(SO42-)4)Mg2+ (OH-) (5)Al3+(OH-和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6)Ag+(Cl-)(7)NH4+(OH-反应并加热)8)Fe2+ 能与OH-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9)Fe3+(KSCN溶,溶液变血红色或者OH-,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10)Cu2+能与OH-反应生成蓝色Cu(OH)2沉淀。

      ③ 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Br-、I- (Ag+)(3)SO42-(Ba2+)(4)CO32- (H+和澄清石灰水)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事故 处理方法 酒精及其它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 立即用湿布扑盖 钠、磷等失火 迅速用砂覆盖 少量酸(或碱)滴到桌上 立即用湿布擦净,再用水冲洗 少量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直接用水冲洗,再用NaHCO3稀溶液冲洗 碱液沾到皮肤上 先用较多水冲洗,再用硼酸溶液洗 酸、碱溅在眼中 立即用水反复冲洗,并不断眨眼 误食重金属盐 应立即口服蛋清或生牛奶 汞滴落在桌上或地上 应立即撒上硫粉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_1023粒子数目与物质的量公式:n=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质量与物质的量公式:n=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微粒的数目一定时,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 气体摩尔体积与物质的量公式:n=标准状况下 ,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符号CB 单位:mol/l 公式:CB=nB/VnB=CBVV=nB/CB 溶液稀释规律C(浓)V(浓)=C(稀)V(稀)⑥ 溶液的配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振荡----定容----摇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两性氧化物:Al2O3等 纯不成盐氧化物:CO、NO等 净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 、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NH3H2O、Fe(OH)3 碱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 多元碱:Fe(OH)3 正盐:Na2CO3 盐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二、分散系(一)相关概念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3.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 ,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分散系 溶  液 胶  体 浊  液 分散质的直径 <1nm(粒子直径小于10-9m) 1nm-100nm(粒子直径在10-9 ~ 10-7m) >100nm(粒子直径大于10-7m)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实例 溶液酒精、氯化钠等 淀粉胶体、氢氧化铁胶体等 石灰乳、油水等 性质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 (二)、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2、胶体的分类: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溶胶、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叫做固溶胶。

      3、胶体的性质:① 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胶体微粒直径大小恰当,当光照射胶粒上时,胶粒将光从各个方面全部反射,胶粒即成一小光(这一现象叫光的散射),故可明显地看到由无数小光形成的光亮“通路”当光照在比较大或小的颗粒或微粒上则无此现象,只发生反射或将光全部吸收的现象,而以溶液和浊液无丁达尔现象,所以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② 布朗运动——在胶体中,由于胶粒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产生的无规则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③ 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胶体具有稳定性的重要原因是同一种胶粒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另外,胶粒在分散力作用下作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使其受重力的影响有较大减弱,两者都使其不易聚集,从而使胶体较稳定说明:A、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荷,但胶体都是电中性的胶粒带电的原因:胶体中单个胶粒的体积小,因而胶体中胶粒的表面积大,因而具备吸附能力有的胶体中的胶粒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有的则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胶体的提纯,可采用渗析法来提纯胶体。

      使分子或离子通过半透膜从胶体里分离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渗析法其原理是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和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但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故不能用滤纸提纯胶体B、在此要熟悉常见胶体的胶粒所带电性,便于判断和分析^p 一些实际问题带正电的胶粒胶体:金属氢氧化物如、胶体、金属氧化物带负电的胶粒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As2S3胶体、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特殊: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而可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