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国际商务(专升本)专业课考试大纲(word)可编辑.doc
8页2021年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 、国际商务专业〔专升本〕考试大纲第一局部:?政治经济学?〔 150 分〕 〔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1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 1 〕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生活的根底 〔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3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生产关系 2 .经济规律 〔 1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和类型 〔 2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 〔二〕商品和货币 1 .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 1 〕商品的二因素 〔 2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 3 〕商品生产的根本矛盾 2 .商品的价值量 〔 1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2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 3 〕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 3 .价值形式的开展和货币的本质 〔 1 〕价值形式开展的四个阶段 〔 2 〕货币的本质 4 .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 〔 1 〕货币的职能 〔 2 〕货币流通规律 5 .价值规律 〔 1 〕价值规律的根本内容和实现形式 〔 2 〕价值规律的作用 〔三〕资本与剩余价值 1 .货币转化为资本 〔 1 〕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 〔 2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 3 〕劳动力的买和卖 2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 1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 2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 〔 3 〕资本的本质和剩余价值规律 3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根本方法 〔 1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 2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 3 〕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4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 1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 2 〕工资的形式 〔四〕资本积累 1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 1 〕生产和再生产 〔 2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 3 〕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 〔 4 〕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几个因素 2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 〔 1 〕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 〔 2 〕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 3 〕相对人口过剩 〔五〕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1 .资本循环 〔 1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形式 〔 2 〕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的统一 2 .资本周转 〔 1 〕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 〔 2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 3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 4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六〕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1 .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 〔 1 〕个别资本的再生产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 2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2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 1 〕社会总产品实现过程的三大交换 〔 2 〕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3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 1 〕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 2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 3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 4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4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 1 〕经济危机的现象和实质 〔 2 〕经济危机的根源和直接原因 〔 3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根底 〔 4 〕战后经济危机的特点 〔七〕剩余价值的分配 • 利润和平均利润 〔 1 〕利润与利润率 〔 2 〕利润平均化与生产价格 2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 1 〕商业资本的形成 〔 2 〕商业资本的职能作用 〔 3 〕商业利润 3 .借贷资本和银行利润 〔 1 〕借贷资本的形成、本质和特点 〔 2 〕借贷利息和企业利润 〔 3 〕利息率 〔 4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4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和地租 〔 1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和地租 〔 2 〕级差地租 〔 3 〕绝对地租 〔 4 〕地租、地价对经济开展的影响 〔八〕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1 .垄断的形成 〔 1 〕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的转变 〔 2 〕垄断组织的形式和实质 〔 3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 4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2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 1 〕银行业的垄断和银行的新作用 〔 2 〕金融资本的形成 〔 3 〕金融寡头的统治 3 .战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开展变化 〔 1 〕垄断程度不断提高 〔 2 〕垄断组织经营方式日趋多样化,“混合联合公司〞广泛开展 〔 3 〕金融垄断集团统治的新变化、新特点 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1 〕经济危机的实质 〔 2 〕经济危机的形成机制 〔九〕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开展 〔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开展的过程 〔 2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持续迅速开展的原因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形式 〔 1 〕国有垄断资本 〔 2 〕国家和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 〔 3 〕国家和私人密切联系的垄断资本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 〔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必要性 〔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政策措施 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 〔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两重作用 〔十〕国际垄断和经济全球化 1 .国际垄断组织 〔 1 〕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 2 〕国际垄断组织的本质 2 .跨国公司 〔 1 〕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开展 〔 2 〕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 〔 3 〕当代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新特点 • 经济全球化 〔 1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开展 〔 2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 3 〕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考试题型 : • 单项选择 30% • 判断 20% • 简答 27% • 计算 13% • 论述 10% 主要参考教材 ?政治经济学?刘熙钧主编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9 月第 3 版 第二局部:?西方经济学?〔 150 分〕 〔一〕导言 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1 〕资源的稀缺性。
〔 2 〕选择与资源配置 〔 3 〕时机本钱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 1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3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1 〕实证分析法 〔 2 〕标准分析法 〔二〕需求、供应、价格 1 、需求理论 〔 1 〕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 〔 2 〕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 3 〕需求定理 〔 4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2 、供应理论 〔 1 〕供应、供应表、供应曲线 〔 2 〕影响供应的因素与供应函数 〔 3 〕供应定理 〔 4 〕供应量的变动与供应的变动 3 、价格理论 〔 1 〕均衡价格的形成 〔 2 〕需求与供应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 3 〕价格机制如何调节经济 〔 4 〕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三〕弹性理论 1 、需求价格弹性 〔 1 〕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及计算 〔 2 〕需求弹性的分类 〔 3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2 、弹性理论的运用 〔 1 〕需求弹性与“谷贱伤农〞现象 〔 2 〕 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四〕消费者行为理论 1 、欲望与效用 〔 1 〕效用的含义 〔 2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区别。
2 、边际效用分析 〔 1 〕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含义 〔 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3 〕消费者均衡 〔 4 〕边际效用与需求定理 〔 5 〕边际效用与消费剩余 3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 〔 1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 2 〕消费者均衡 〔五〕生产理论 1 、生产与生产要素 〔 1 〕生产与生产要素 〔 2 〕生产函数 〔 3 〕短期与长期 2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要素合理投入 〔 1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 2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 3 〕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3 、规模经济与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 1 〕规模经济 〔 2 〕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 3 〕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4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 1 〕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 〔 2 〕等产量线的含义及其待征 〔 3 〕等本钱线 〔 4 〕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六〕本钱与收益 1 、短期本钱分析 〔 1 〕短期七种本钱 〔 2 〕各种短期本钱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 2 、长期本钱分析 〔 1 〕长期总本钱、长期平均本钱、长期边际本钱 〔 2 〕长期本钱与短期本钱的关系 3 、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 1 〕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
〔 2 〕利润最大化原那么 〔七〕厂商均衡理论 1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 1 〕完全竞争的含义与条件 〔 2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 3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 4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 5 〕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论 2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 1 〕完全垄断的含义与条件 〔 2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 3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 4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 5 〕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 3 、垄断均衡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 1 〕垄断竞争的含义与条件 〔 2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 3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4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 1 〕寡头垄断的含义与条件 〔 2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5 、各种市场结构经济效率的比拟 〔八〕分配理论 1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应 〔 1 〕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 2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要素需求 〔 3 〕生产要素的供应 2 、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 〔 1 〕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的决定 〔 2 〕利率的决定 〔 3 〕地租的性质和地租的决定。
〔 4 〕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 〔 5 〕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九〕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1 、国民收入指标体系 〔 1 〕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 〔 2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 3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含义及其关系 〔 4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 5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的缺陷 2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 1 〕生产法 〔 2 〕支出法 〔 3 〕收入法 〔十〕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 1 〕总需求的构成 〔 2 〕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 3 〕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 4 〕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 5 〕乘数理论 2 、 IS — LM 模型 〔 1 〕 IS 曲线 〔 2 〕 LM 曲线 〔 3 〕 IS—LM 模型及其在宏观经济政策上的应用 3 、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