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语文说课稿(五年级上册).doc

95页
  • 卖家[上传人]:琴****
  • 文档编号:19166809
  • 上传时间:2017-11-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6.50KB
  • / 9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小学语文说课稿(五年级上册)目录1 《草原》说课稿 .............................................................................22 《白杨》说课稿 .............................................................................43 《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 .........................................................64 《童年的发现》说课稿 .................................................................95 《杨氏之子》说课稿 ..................................................................116 《晏子使楚》说课稿 ..................................................................147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188《桥》说课稿 ..............................................................................209《将相和》说课稿 ......................................................................2210《草船借箭》说课稿 ..................................................................2611《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说课稿 ......................................2812《临死前的严监生》说课稿 ......................................................311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 ..........................................3314《“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说课稿 ..............................................3521 《草原》说课稿一、说教材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 ,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 。

      《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景和情,并扎实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取舍教材是关键因此,我将此文教学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领略草原的风光美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基于本文又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等词语2.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兴趣3.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语言,初步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草原风光3的美好而对于生长于南方小县城的孩子,草原是遥远、陌生的,因此,如何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怎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体会草原的景美呢?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配乐读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三、说学法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研究性的学习本文第一自然段的语句美,意境也美,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能力四、说教学过程和资源应用《草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语句美,意境也美,我将4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图文结合,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配合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美教学过程具体如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再因为,本组的主题是“走进西部”因此,开课之初,我首先多媒体播放配有画面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 ,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后的感受此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第二环节 2.师生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这一环节是由师生配乐朗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作顺序,主要写了那几个画面,是从哪两部分来写草原的,即“风光美”和“人情美” 学生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3.朗读品句,感受“风光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于是,我先课件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四人小组自读第一自然段课5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交流品读在品读重点语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词句。

      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将把学生们带入那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之中,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碧千里” 、 “翠色欲流” 、 “渲染”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如:在本段中,作者描写小丘时,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由于“渲染”和“勾勒”都是美术上专用名词,讲起来抽象难懂,我准备了两幅国画,一幅是绿色渲染的草原风景图,一幅是墨线勾勒的鸳鸯戏水图,出示图片,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不仅感受到用绿色渲染的小丘的柔美,还感受到那饱满的绿色正向四周渗透、扩散在这儿,我没有停止探究的脚步,而是紧紧抓住句中看似矛盾的一个点——“翠色欲流”与“轻轻流入云际” 先引导学生抓住“欲”字理解“翠色欲流”是指绿色快要流出再让学生议一议与“轻轻流入云际”矛盾吗?学生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和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这并不矛盾的美的意境这是一幅多么鲜活的中国6画啊!这正融入了老舍先生对草原无限的热爱之情,学生也就很自然地领悟到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

      再如:文中描写羊群的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我先让学生结合图画,抓住“绿毯” 、 “白色的大花”两处比喻,体会草原的辽阔和羊群带给草原的无限生机之后,删去原句,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向老舍先生学习,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这样的美景这样,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反复品读这些精美语句中,我还将不断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相信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回扣中心句,不仅能更深切地感受“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意境,作者对草原深深的热爱之情也将在学生内心一次次升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舍笔下的草原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品读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草原风光图画,引读第一自然段在优美的旋律中再现草原美景,一定能牵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这一整体回读,也将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蓝天共碧草一色,牛羊与骏马齐的美丽画卷在此意境中,学生定能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草原的无限热爱。

      7就当学生沉浸在此意境中时,我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互相交流展示并走上讲台朗读诗歌、展示亲自去草原拍摄的照片一级打印的草原风光图,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个性再次得以释放,此时的课堂也将再次涌动着创造的生命力4.总结回顾,布置任务授课至此,我小结过后,以布置下节课的任务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美丽的地方,又孕育着怎样的民族呢?老舍先生又是如何表现草原的人情美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会会草原上的鄂温克族人民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2 《白杨》说课稿教材简析:《白杨》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十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8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内在品质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再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目标现代心理9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故本课教学活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注重实践过程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再小组讨论中与他人学会合作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 铺垫教学1、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歌,大家想不想听啊?好,看哪位同学听明白了歌中唱的是什么?要表达什么? 播放歌曲阎维文的《小白杨》2、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知道白杨的有关知识,你能介绍一下吗?3、同学们讲得好。

      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