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专题七.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05076008
  • 上传时间:2021-10-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哥伦比亚大学的师范学院院长S.M.考瑞(S. M. Corey )是教育行动研究法的主要倡导 者1953年他在《以行动研究法改进学校措施》一书中说道:〃所有教育研究,只有 由研究结果的应用者来主持,才会使研究结果不致白费;同时,只有教师、学生、辅 导人员、行政人员以及家长等支持者不断检讨学校措施,才能使学校适应生活故上 述人员必须以个别或集体形式,采取积极的态度,发挥创造性思维,提出合适措施, 并勇敢地加以试验;且讲求方法,有系统地收集资料,以确定新措施的效果这种方 法便叫〃行动研究二〃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我国学者施铁如对行动研究特征的概括吸收了凯米斯等人的观点,相对更为准确、全 面这里按照施铁如的观点作详细阐述行动研究具有如下六个特征:1 .从研究目的看,是〃为行动而研究"凯米斯认为:〃行动及研究两词的连接,就是 这个方法最基本的特征:在实践工作中试验想法,作为改进现状及增进知识的手 段……〃埃利奥特在《指向学校变革的行动研究》中指出:"行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改 进实践而不是构建理论构建和利用理论从属于且依赖于这个基本目的"这清楚地 表明行动研究以改进行动与实践为目的。

      传统上的研究目的在于发现普遍规律,是〃为理论而研究〃这种研究目的一方面使教育第一线中对教育最有发言权的广大教 师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又使美好的教育理论仅仅停留于文字记载尽管有人试图让教 师成为使教育理论变成教育实践的中转站,但这种观点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估计 得过于简单了理论与实践的最好结合要求行动与研究的密切结合行动研究打破了 传统研究在研究目的上的局限性,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理论上的产出和普遍规律的 发现而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了行动的改进、实践的改进学校教 育研究最主要的目的是改进教学行动实践,是以问题为中心解决问题有许多可能的 方法,探索有效方法的过程就是研究过程,这个方法主要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 研究方法在改进教学实践的同时,改进教师对教学实践的理解,促进教师专业化发 展行动的改进和发展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学生行动的改进和发展:学习行为、品德 行为、社会性行为;二是教师行动的改进和发展:教师获得专业知识,能力得到提 高近年来,行动研究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 从研究的对象看,是〃对行动进行研究"行动研究抓住行动中值得关注的对象作为 研究的问题。

      其他研究也会对行动进行研究,但它们没有行动研究这么专一行动研究 关注学生行动的改进,但它是通过关注教师或其他学校教育人员行动的改进来实现学生 行动的改进的它要分析问题之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最后达到解决问 题但是其他种类的研究往往只针对某一方面有的只调查分析现状;有的可能还进 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但谁去解决问题、能否解决问题则不管而行动研究是一 条龙服务,它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3. 从研究人员看,是〃行动者进行研究〃开展行动研究的人就是学校的教育行动者一 —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他们一边工作,一边研究,研究的结果又运用于改进自己的 工作,从而把探索研究结果和运用研究结果结合起来研究结果的产出者和应用者同 集于一身,这比起其它种类的研究来说是绝无仅有的这种教师对学校教育研究的积 极参与,使教师不再只是研究方案的操作者和教育行政指令的执行者,而是成为研究 者以往许多学校开展教育研究,往往是做专家立项的课题,由专家把各种具体做法 一步一步安排好,然后教师跟着做客观上说,改革性研究也不可能事先很清楚一步 一步怎么走,改革的实质就是在于从没有路的地方开拓出路来,从没有桥的地方摸出 过河的石头来。

      教师成为研究者,就是要成为摸石头的人,而不是跟在摸石头者(过 去一直认为是专家)后面的人虽然行动研究的主体是一线教师,但它并不排除与大 学专家的合作或接受专家指导4. 从研究环境看,是〃在行动中研究"行动研究既不是在实验室进行,更不是在图书 馆里开展行动研究的环境是教师工作于其中的实际环境教师在自身的教育教学行 动中发现问题、分析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改进自身工作这就把教育研究和 教育行动密切结合起来5. 从研究进程和方法看,是边行动边调整行动研究要通过研究者行动上的干预来达 到对对象的改变行动干预的进程和方法没有一个严格的程序,也无法预先完整地设 定它具有弹性或动态性,由研究者根据情况边实践边修改因此,它要求教师要有 对实践问题的敏感能力,不断反思行动的过程和效果,适时调节研究方法或侧重点 这类似于中医医生治病,通过病人吃药后的反应和变化,多次调整处方,最后达到治 愈的目的这种不断调整一方面可以改进对策,另一方面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因为某 个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往往是由于其后面还有另外的问题,于是问题的解决就具有了 系统性行动研究是系统、持续地,而不是零碎、偶然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行动研究 要通过研究者行动上的干预来达到对对象的改变。

      行动干预的进程和方法没有一个严 格的程序,也无法预先完整地设定6. 从研究范围看,是研究者行动所涉及的范围研究者不是去研究工作范围之外的对 象,他研究的是自己工作中涉及的具体的人、事、物,其研究结果——问题的解决, 及由此得到的经验只限于自己特定的工作范围内有效,不一定能普遍应用三、完成T分行动研究报告 教师论坛中教师间社会性交互质量的研究—— 中国教师论坛网中的教师BBS为研究案例【摘要】教育论坛中教师之间的交互内容和质量在对教师产生作用的同时,也影响到 教学、教育的发展了解教师基于教师专用论坛的交互行为,有助于对教师论坛的组 织和改进,进而影响教育本研究采用数据分析和内容分析法,对中国教师论坛中的 教师BBS进行了分析根据研究结果,分析现有教师论坛中教师间的交互质量,希望 能对教师论坛的建设和交互质量评价有所贡献关键词】教师论坛;交互质量【引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高质量的网上交互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可能,网络异步 环境中师生间社会性交互已经成为第三代远程教育区别于前两代远程教育的新的维 度通过国内文献调研,我们发现国内关于网络交互质量的研究很少而且这些较少 的研究论文中更少有关心教师之间交互的。

      在教育类交互中不仅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交 互会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教师之间的交互同样会对教学产生影响信息技术”、“知 识经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学习”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 汇,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在终身学习和信息社会的社会大背景下,教 师专业素质的提升需要借助教师论坛这样的平台,相互交流教学信息、教学管理问题 等,从中借鉴经验教训,更好的用于教学实践了解教师论坛中教师间交互的质量,有助于教师论坛中根据教师需要组织和改进论 坛,以更好的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合作,使教师从论坛中能得到有益于自身、有益于教 学的资源,进而更好的投身于教育事业分析方法对于交流的内容分析,已有的分析方法有:⑴Henri的五维分析框架:参与、讨论、认知、元认知、社会[1];⑵Gunawardena改进了 Henri模型,进而提出了一套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线索 解析模型(Ojnawardena,1997)0该模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知识的分享和 差异比较团体成员交流观点、相互提问,描述讨论主题;第二阶段,主要涉及发 现、分析观点的差异和分歧团体成员试图找出观点中的分歧,提问并回答问题,进 一步阐述主题;第三阶段,团体成员协商讨论,或者通过提出新的观点、整合各种观 点,实现知识的共同建构;第四阶段,成员利用个人经验、收集的信息检验和修订新 建构的观点;第五阶段,成员达成共识并适当运用新建构的意义和知识⑵。

      3)陈丽指出在研究异步交互中学习者教学交互水平时,首先使用Bales的交互过程分 析法,分析鉴别各类学习者的交互内容,I:匕较参与者和观望者在学习任务相关和社会 情感方面的帖子差异,然后,采用线索解析模型分析学习任务相关的帖子,研究各类 学习者在异步讨论组中的教学交互水平上述几种方法都是从学习者角度来考虑如何进行交互的分析的,在教师论坛中, 教师之间同样是以平等的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其中的,他们可以就自己的问题提出新的 讨论主题,可以对别人的疑问或感兴趣的论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作为观望者, 浏览别人的讨论我们以中国教师论坛网为例,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教师BBS中的帖子中 国教育论坛开设于2006年3月份,根据教育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研究,处于教育 网站的发展阶段它定位于中小学教师学习、网上交流的平台其中的教师BBS开设 于2006年5月16日在该研究中同时采纳了两类方法:一方面,利用记录的量化数据,例如:注册人数、 人数、帖子的总数、帖子被回复的数量等,研究教师的参与度,对帖子进行初步 分类统计为:教学类和情感交流类;另一方面,对平台中记录的教学类的交互信息进 行内容分析;从而确定交互的水平[3]。

      在进行内容分析时,参考Gunawardena基于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线索解析模型(Bnawardena,1997)对帖子进行分类,设计类目 为:信息的分享和提出问题、分析和比较信息、协商讨论、产生新的观点或达成共 识、运用新建构的意义二统计与分析(-)参与度分析统计数据:注册会员:1922 ;总帖数:3644 ;话题数:2431其中教师专区的话题数为235条,总帖数为669条(其中,教学交流(主题帖:137 条,总发帖:375条)、德育工作(主题帖:35条,总发帖:112条)、学校管理 (主题帖:26条,总发帖:57条)、教师论文(主题帖:27条,总发帖:125条));休闲特区的话题数为244条,总帖子数为555条其余为论坛事务区的帖 子,包括一些广告信息和其他,信息从这些数据来看,虽然注册人数很多,但是真 正参与交互的并不多,并且无关信息的帖子数高于教学信息和教师情感交流的数量教学任务类帖子和情感交流类帖子数量基本持平不过教师专区内也有不少情感类帖 子总得来说情感、休闲类帖子数高于教学类帖子数量而从帖子的浏览次数来看人 气更是远远高于回复次数有的帖子已经被浏览好几百次,但是只有几次回复或者 没有回复。

      也就是说很多注册者仅仅是交互中的观望者,不是参与者 究其原因,有两点:(1)参考陈丽的博士论文《远程学习中的教学交互》,她研究后 指出多数成人学习者受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习惯通过观察他人交互进行学习[4]2)帖子本身的质量可能是大多数浏览者对帖子不感兴趣或觉得是不值得讨论的问 题二)交互水平分析对教师专区的有效帖子按照所划分的类目进行分类统计:讨论的阶段帖子的数量(条)信息的分享与提出问题413陈述呻67对某个观点表市赞同或否定116提出问题141提供例子5336分析和歧信息176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65对别人的观点提出合理的建议111协商畦85对相关观点进行讨论43冲不同观点进行比较讨论42达成共识或产生新的观点20对不同观点比较后达成共识6通过实例得出新观点2根据个人经验、知识体系得出新观点12运用新建构的意义5运用新的知识0能对新知识有元认知的分析0对达成的观点进行总结5从上面表格中的统 计数据可以看出处于 第一阶段的帖子最 多,特别是提出问题的,而处于最高阶段的帖子寥寥无几,这反映了交互的水平不高,对提出的话题缺乏 深层次的交互三、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说明,教师作为教书论坛参与者的参与程度并不高,从注册人数来看,对教 育论坛感兴趣的人很多,也会关注论坛的主题,但是参与的交互数量和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