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6新人教版必修.doc
6页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3、理解洪积扇、河漫滩、三角洲对聚落分布的影响4、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5、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过程与方法1、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2、利用景观图片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点难点重点1、河谷的演变过程2、不同类型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难点1、区分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2、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教学方法与手段自主学习,分析法、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网络与课堂链接的教学模式和小组讨论、查阅资料、电脑演示等多种学习方式,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全面参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 及 教学 策略本节教材在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时,分别选取河谷和冲积平原作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案例进行剖析,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理解,并初步了解分析地貌形成过程的方法。
这是这段内容的重点 在河流侵蚀地貌部分,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用运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现实中的张家界的河谷形成过程进行简单的推测能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是地理课学以致用的体现 在河流堆积地貌部分,介绍了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和它的形成过程冲积平原”这个名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组成是新知识图4.17示意性地指出了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大致分布位置这三种平原虽然都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但是具体的形成机制还是有差别的,对此,教材一一做了简要介绍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案例——黄河三角洲的发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河流三角洲的发育条件(即河流输沙量大、入海口潮差小,潮流搬运能力弱)及形成过程随后还安排了一个“活动”,分析黄淮海平原的地貌特征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材从三方面阐述了河流堆积地貌,即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对所在的高原、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随后,教材设计了“活动”,让学生对分析与聚落分布有关的地理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地貌【介绍】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板书】1、分类: 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过渡】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河流侵蚀地貌【板书】2、河流侵蚀地貌【介绍】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引导读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77倒数第二段,填出以下表格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概念对河流的影响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概念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对河流的影响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特别强调伸长加深展宽【板书】(1)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教师总结】实际上河流的形成过程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而形成到底是如何经过一步步的形成河流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板书】(2)河谷的形成原理【引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7~78部分,读图4.17,思考河谷作为一种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如何一步步发育成熟的?【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讲解】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发育初期的河谷形状,从这幅图可以看出,它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V”字形。
它刚开始形成时一般为沟谷当降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流动过程中,逐渐汇聚成为沟谷流水若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就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由于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发育成为河谷教师讲解】从第二幅图可以看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它就是当“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的结果教师讲解】第三幅图中,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这时,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从图中可以看出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形这样一条成熟的河流最终形成过渡】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河流侵蚀作用下,沟谷最终发育成了一条河流,那么,在刚上课时我们留下的问题A、B、C的名称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们是否为我们刚才讲的河流的侵蚀地貌呢?(不是)那么它们是什么地貌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下一个问题板书】3、河流的堆积地貌【介绍】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8~80部分,并读图4.18,思考:1、冲积平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在上图中的A、B、C的名称分别是什么?2、A、B、C所表示的地貌类型分别是如何形成的?【学生讨论回答】冲积平原一般是由洪积一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
板书】(1)冲积平原的组成 (2)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教师总结讲解】 图中A所代表的就是洪积一冲积平原它一般是由于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内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可是,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最终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板书】洪积一冲积平原【教师总结讲解】 图中B所代表的就是河漫滩平原它一般是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板书】河漫滩平原【教师总结讲解】图中C所代表的就是三角洲平原它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人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板书】三角洲平原 读图4.19,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入海的约有12亿吨。
而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流的落差通常只有0.8—1.0米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3千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转折过渡】 以上我们讲解了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的一般知识,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那么河流地貌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这里主要探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板书】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条件聚落分布 【启发讨论】请同学们结合我们讲过的知识6人一组进行讨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提示:从对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区三个方面分别分析)【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讲解】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差较好河流地貌类型深切的河谷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冲积平原河流地貌条件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聚落分布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如雅鲁藏布江河谷,聚落分布呈狭长的带状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地貌1.分类: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2.河流侵蚀地貌(1)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2)河谷的形成原理3.河流的堆积地貌(1)冲积平原的组成(2)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洪积一冲积平原 三角洲平原 河漫滩平原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条件聚落分布作业地理填充图上的练习教学反思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