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docx
4页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技术与方法 一、VMI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是一种在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 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能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 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 1.VMI 管理系统的原则: (1)合作精神(合作性原则) (2)使双方成本最小(互惠原则) (3)框架协议(目标一致性原则) (4)连续改进原则 2.VMI 的实施 第一,建立顾客情报信息系统 第二,建立销售网络管理系统 第三,建立供应商与分销商(批发商)的合作框架协议 第四,组织机构的变革 3.VMI 的支持技术 (1)ID 代码 (2)EDI/Internet (3)条码 (4)连续补给程序 二、JIT (一)JIT 的原理 JIT(JustInTime)意为及时或准时,也有译为精练管理它是20世纪70年代日本创造的一 种库存管理和控制的现代管理思想,在日本丰田集团得到广泛实施,并取得巨大的成效 JIT 是一种倒拉式管理,即逆着生产工序,由顾客需求开始,订单→产成品→组件→配件 →零件或原材料,最后到供应商。
具备的条件: (1)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信息技术发达 (2)可靠的供应商,按时、按质、按量地供应,通过、、网络即可完成采购 (3)生产区域的合理组织,制定符合逻辑、易于产品流动的生产线 (4)生产系统要有很强的灵活性 (5)要求平时注重设备维修、检修和保养,使设备失灵为零 (6)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无返工,次品、不合格品为零 (7)人员生产高度集中,各类事故发生率为零 JIT 的特点: (1)它把物流、商流、信息流合理组织到一起,成为一个高度统一、高度集中的整体 (2)体现了以市场为中心,以销定产,牢牢抓住市场的营销观念,而不是产品先生产出 来再设法向外推销的销售观念 (3)生产活动组织严密,平滑顺畅,没有多余的库存,也没有多余的人员 (4)实现库存成本大幅度下降 JIT 采购的特点: (1)采用少的供应商,甚至单源供应 (2)对供应商的选择需要进行综合评价 (3)密切进行信息交流,信息高度共享 (4)交货时间要求严格5)采取小批量采购策略 库存管理的方法主要有ABC 管理法、定量订货法、定期订货法以及经济订货法(EOQ)、 JIT 库存管理方法等 ABC 管理法 ABC 管理法又叫 ABC 分析法,就是以某类库存物资品种数占物资品种数的百分数和该类 物资金额占库存物资总金额的百分数大小为标准,将库存物资分为 A、B、C 三类,进行 分级管理。
ABC 管理法的基本原理:对企业库存(物料、在制品、产成品)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 资金占用或消耗数量等进行分类、排序,一般 A 类物资数目占全部库存物资的 10% 左右, 而其金额占总金额的 70% 左右;B 类物资数目占全部库存物资的 20%左右,而其金额占总 金额的 20% 左右;C 类物资数目占全部库存物资的 70% 左右,而其金额占总金额的 10% 左 右 ABC 分类库存管理方法: 1.A 类库存物资的管理:(1)进货要勤 (2)发料要勤 (3)与用户密切联系,及时 了解用户需求的动向 (4)恰当选择安全系统,使安全库存量尽可能减少 (5)与供应 商密切联系 2.C 类库存物资:对于 C 类物料一般采用比较粗放的定量控制方式,可以采用较大的订货 批量或经济订货批量进行订货 3.B 类库存物资:介于 A 类和 C 类物料之间,可采用定量订货方式为主,定期订货方式 为辅的方式,并按经济订货批量进行订货 定量订货法 (一)定量订货管理法的原理 定量订货方式是指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最低库存数量(订货点)时,按规定数量(一般 以经济批量 EOQ 为标准)进行订货补充的一种库存管理方式。
(二)定量订货管理法参数的确定 1.订货点的确定 (1)在需求和订货提前期确定的情况下,不需设置安全库存: 订货点=订货提前期(天)*全年需求量/360即 R=LT*D/360 (2)在需求和订货提前期都不确定的情况下需要设置安全库存: 订货点=(平均需求量*最大订货提前期)+安全库存 安全库存=安全系数*√ˉ最大订货提前期*需求变动值(注:最大订货提前期,开根号) 定期订货法 定期订货法是按预先确定的订货时间间隔进行订货补充库存的一种管理方法 (一)定期订货法的原理:预先确定一个订货周期和最高库存量,周期性地检查库存,根 据最高库存量、实际库存、在途订货量和待出库商品数量,计算出每次订货量,发出订货 指令,组织订货 (二)定期订货法的控制参数 1.订货周期 T 的确定:T*=√ˉ2S/CiR T*为经济订货周期;S 为单次订货成本;Ci 为单位商品年储存成本;R 为单位时间内库存 商品需求量(销售量) 2.最高库存量 Q 的确定: Qmax=ˉQ(T+ˉTk)+Qs Qmax 为最高库存量;ˉR 为 T+Tk 期间的库存需求量平均值;T 为订货周期;为平均订货 提前期;Qs 为安全库存量。
3.订货量的确定: Qi=Qmax+Qni-Qki-QmiQi 为第 i 次订货的订货量;Qmax 为最高库存量;Qni 为第 i 次订货点的在途到货量;Qki 为第 i 次订货点的实际库存量;Qmi 为第 i 次订货点的待出库货量 EOQ EOQ(EconomicOrderQuality)称为经济订购批量,即通过库存成本分析求得在库存总成本为 最小时的每次订购批量,用以解决独立需求物品的库存管理问题 EOQ 库存管理模型中的成本主要包括: (1)取得成本是指为取得某种库存物资而支出的成本,通常用 TCa 表示,包括订货成 本和购置成本 (2)储存成本是指为保持库存而发生的成本,包括库存占用资金应付的利息以及使用 仓库、保管货物、货物损坏变质等支出的各项费用,通常用 TCc 来表示也分为固定成本 和变动成本 (3)缺货成本是指由于存货供应不足造成供应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如失去销售机会的 损失、停工待料的损失以及不能履行合同而缴纳罚款等,通常用 TCs 来表示常见的 EOQ 库存控制模型 (一)经济订货量的基本模型 设立的假设条件: (1)企业能及时补充库存,即需要订货时便可立即取得库存。
(2)能集中到货,而不是陆续到货 (3)不允许缺货,即缺货成本 TCs 为零 (4)需求量稳定,并且能预测 (5)存货单价不变,不考虑现金折扣 (6)企业现金充足,不会因为短缺现金而影响进货 (7)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不会因买不到需要的存货而影响其他 计算公式:Q=√ˉ2SD/Ci Q 为经济批量;S 为每次订货费用;D 为所需用量;Ci 为单位储存成本 每年最佳订货次数公式: N=D/Q=D/√ˉ2SD/Ci=√ˉDCi/2S 最佳订货周期公式:T=360/N 存货总成本公式: TC=√ˉ2SDCi (二)基本模型的扩展 1.订货提前期R=L*d 再订货点,用 R 来表示它的数量等于交货时间(L) 和每日平均需用量(d)的乘积 2.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 公式:Q=√ˉ2SD/Ci*p/p-d联合库存管理(JointManagedInventory,JMI)是一种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方法,是为了 解决供应链体系中的牛鞭效应,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而提出的供应链上存在着需求 与供给的不确定性,即向供应商订货量的方差会大于向其顾客销售量的方差并且这种波 动会沿着供应链向上游不断地扩大,这种现象称之为“牛鞭效应”。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 牛鞭效应是不能消除的,但可以借助供应商或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信息共享,来减轻牛 鞭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联合库存强调供应链节点企业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 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来考虑问题,保证供应链相 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测水平保持一致,从而消除需求变异放大现象联合库存管理的优点: 1.为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提供了条件和保证; 2.减少了供应链中需求扭曲现象,降低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提高了供应链的稳定 性;3.库存作为供需双方的信息交流和协调的纽带,可以暴露供应链中缺陷,为改进供应链 管理水平提供了依据; 4.为实现零库存管理、JIT 采购以及精细供应链管理创造了条件; 5.进一步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资源共享和风险分担的原则 联合库存管理的实施方法: 1.建立共同合作目标; 2.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方法; 3.建立一种信息沟通的渠道; 4.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和激励、监督机制 (二)联合库存管理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 大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的一种有效方法。
联合库存管理的实施: (1)建立供需协调管理机制 (2)发挥两种资源计划系统的作用 (3)建立快速响应系统 (4)发挥第三方物流系统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