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论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实践比较和启示.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43252296
  • 上传时间:2022-11-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16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论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实践比较和启示 论文关健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障 制度建设 启示  论文摘要:国外很多国家全部建立起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中国也在研究和探讨这一制度的建设借鉴目前国外三种农村社会养老保阵制度模式,经过对其制度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人口特征环境的分析,作为借鉴来建立中国转型时期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以期从根本上处理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农村养老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尤其是中国有近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探讨农村养老实现方法,建立符合实际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处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函待处理的重大课题从养老供给的看,农村养老关键存在三种基础方法,即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其中家庭养老、社会养老是关键方法伴随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家庭养老面临冲击,农民日益要求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型然而伴随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中国农村应建立什么样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及模式,中国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不充足经过对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模式及其制度环境的全方面分析,寻求其制度建设及模式变迁特征,对于中国这一制度的建设将含有主要的启示意义。

        一、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比较从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管理、发放方法和多种保障的性质划分,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基础上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模式:(一)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险型养老制度属于目前世界上农村社会化养老的主流模式,在欧洲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盛行,以德国、日本、美国、韩国等为经典代表其实现形式关键有两种:一个是针对农村人口开设独立的养老制度,另一个是直接将其城市制度向农村延伸,即属于国民年金型该模式坚持“援助自助者”标准,强调养老的“个人责任”,普遍实施现收现付和积累制相结合的资金筹集和计发模式养老保险待遇和个人收人、缴费年限相联络,即农民养老首先是个人的义务,然后才是国家和社会的义务不过政府全部给了较大程度的补助,如德国政府补助占到总保险费的70%,日本政府补助占到总保险费的另外,农村家庭养老保障面临挑战家庭养老保障这种方法源于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社会且一直延续至今,有着广泛影响并曾发挥主要作用但伴随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紧,农村社会经济及家庭结构、传统文化、社会需求等全部处于变革之中,家庭保障面临严重挑战,其功效渐趋弱化,难以继续胜任农村保障的主导地位(经庭如、华黎,2021)。

      因此决不能将农村居民的养老全部寄托于家庭组员所以,依据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实践经验,结合中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及人口特特征,建立土地、家庭及社会相结合的含有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应是现在中国农村社会的最好选择,建立一个“政府扶持的储蓄积累型养老保险制度”综合型模式,比较符合中国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二)循序渐进的覆盖方法在选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模式问题上,打破城镇二元社会保障结构势在必行,即农村应该实施和城镇一样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城镇一体化的统一模式但城镇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除在养老保障需求、基础标准等方面存在共同之处外,在现在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还有很多方面难以实现城镇全方面接轨有着“福利国家之父”之称的贝弗里奇,早在1942年就提出了社会保险的“全方面普遍标准”和“区分对待标准”,即要求社会保障要覆盖全体国民,但应依据不一样的社会组员采取不一样的社会保障模式,制订不一样的社会保险标准中国现在正处于农村产业经济结构和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农民分化的速度很快,这就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在逐步完善职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发明条件逐步吸收不一样农民进人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就全国而言,中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应该有“进”有“退”:发达地域应主动推进,立即建立起城镇一体化的统一社会养老保障模式;在欠发达地域则逐步推行,首先建立项目齐全、形式多样、覆盖面广、标准合适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同时不停提升社会化程度,最终建立起城镇一体化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何文炯、金皓等,2021)。

      另外,在保障水平和保障程度上,应有一个高低、强弱的多层次体系考虑到中国是发展家,即使近些年国民经济有较快的增加,不过生产力水平依然不高,加上农村人口众多,社会保障水平和保障程度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建立城镇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障模式应“区分对待”在发达地域,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标准能够合适提升而在欠发达地域,现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标准不宜制订过高,而应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三)制度的建立和国家公共财政的支持密不可分农村人口萎缩和老龄化的发展态势,决定了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必需负担更大的责任,这也是发达国家为我们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供的经验正如温克勒(Winkler)在研究欧盟国家农民养老金的财政情况时说的:“没有一个社会保障机构能光依靠所缴费用来负担农民养老金的支出它们全部需要依靠政府补助和其它方法来补助度国柱、朱俊生,2021)从公共财政的角度来看,在农村社会保障范围中,属于纯公共品包含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农村最低生括保障等农村纯公共品的提供同其它纯公共品的提供一样应由政府无偿供给属于准公共品范围的关键是指农民养老保险等不过因为农业本身含有基础性和效益的外溢性特征及农民对社会的贡献和现实收人水平制约等,政府也应该在这些公共产品的提供中负担责任。

      但长久以来,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资金投人国家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人“仅仅局限于每十二个月200多亿元的扶贫开发基金和用于‘五保户’、最低生活补助和救灾救助的资金”(度国柱、朱俊生,2021)为此,“必需强调国家公共财政在处理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上的支出比重,政府必需在农民社会养老保障的制度设计和财政投人方面,采取愈加主动的态度和方法首先,政府应稳定对农村养老保障的政策,降低相关政策之间的摩擦成本其次,政府必需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障的投人最终,加强管理,提升农村养老保障机构的组织和制度效率”(度国柱、朱俊生,2021)但考虑到中国人口众多,政府财力还相对不足,因此为了避免养老金人不敷出造成财政负担过重的窘况,要经过提升个人在养老保险中的缴费百分比,逐步提升个人在养老保障中的责任这么做,首先表现了中国的国情特点,其次也避免了发达国家养老保障中的弊端四)充足发挥农村土地和家庭所应有的养老保障辅助功效土地保障的存在直接决定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完善程度,这也是发达国家为我们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供的启示中国政府对土地承包期为30年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土地养老的契约性和可靠性。

      土地承包的长久性决定了土地作为部分农民养老保障的长久性是必定的但在发达地域,农村居民的绝大部分收人来自农业以外所以,土地的收人功效降低,土地保障变得越来越弱,越来越次要,在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土地抛荒现象来自土地的农业收人已难以确保农民的基础生活,使之养老更是奢望加之中国农民不拥有土地的完整财产权或相对完整的财产权,这首先使土地让渡难以顺畅进行,其次又会使土地的让渡价格远远背离土地的实际价值(经庭如、华黎,2021)所以中国的土地保障愈加需要一份社会保险保障配合,才能起到真正养老作用一样,家庭养老一直在农民养老保障上发挥着主要的作用,而且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家庭收人的提升也为家庭养老提供了初质保障家庭养老保障是当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补充,应充足认识、坚持并加以主动发挥其基础性的养老保障作用,以实现和社会养老保障的统筹、协调发展和整体协同推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