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XX年辽宁军转干部试题.doc
6页2021年一、单项选择题(10 分) 1.为积极应对北京奥运会恐怖威胁,我国从 2021 年6月 11 日开始在北京举行代号为"___________"的国家处置奥运会期间恐怖袭击事件检验性演习此次系列演习分别为处置化学爆炸袭击、劫持运发动班车等科目,由公安、武警、军队、卫生、环保、气象、交通等多个部门协同参与,演习于一周内完成 A.奥运5 号 B.长城5 号 C.闪电5 号 D.和平5 号 2.我国今年取消了五一黄金假期,但近年来形成的“假日经济〞方兴未艾,“假日消费〞给商家带来巨大的收益〔〕 A.生产决定消费 B.消费开展促进生产的开展 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D.我国人民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3.2021年 1 月18 日?新华日报?:农村税费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继实行土地改革、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的直接目的在于〔〕 A.减轻农民负担 B.加快改革的步伐 C.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开展 D.保证农业税的稳定增长 4.据统计:北京已有大型百货商场 70 多家,并且还在兴建一批大型百货商场,位置密集,品种重复,而国外的一个大都市,大型百货商场也只有 20 多家左右,我国的情况反映出〔〕 A.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特点 B.必须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根底性作用 C.优胜劣汰必定导致无政府状态 D.是我国市场经济兴旺的表现 5.国家的根本属性是 〔 〕 A.阶级性 B.先进性 C.社会性 D.开放性 6.“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
A.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 与时俱进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坚持党的先进性 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 A. 为人民效劳 B. 集体主义 C. 老实守信 D. 爱国守法 8.人才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热门话题这启示我们〔 〕 A. 西部大开发实质上是人才的开发 B. 劳动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C. 劳动者要把增强道德意识放在首位 D.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开展科技创新 9.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 A. 建立能够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 B. 保持经济总量的根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开展 C. 保障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D. 组织公共部门和根底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开展创造条件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 A.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 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兴旺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 从新民 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D. 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15 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是因为它〔 〕。
A. 正确地答复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 正确地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 C. 正确地揭示了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D. 正确地答复了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 〕 A. 和社会开展规律根本一致的 B. 在具体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C. 按人们的需要和好恶进行的 D. 按领袖的意志实现的 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国家、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其优势和功能,这是因为〔〕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表达了人民**专政的国家性质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其他国家机构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4.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这次飞跃使理性认识〔 〕 A. 变成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 B. 接受实践的检验 C. 起改变事物开展总趋势的作用 D. 发挥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是〔 〕。
A. 和平与开展成为时代主题 B.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 C.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D.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 6.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的内容有〔 〕 A. 公有制 B. 解放生产力,开展生产力 C. 市场经济 D.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 7.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之分以下属于特别行政法的有〔 〕 A.?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分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8.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根本特征是〔 〕 A. 统一 B. 开放 C. 竞争 D. 有序 9.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 〕 A.表达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C.富于创造性 D.注重协调性 10.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以下事项提起的诉讼〔 〕 A. 对拘留、罚款、撤消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分不服的 B.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行政机关的奖惩、任免等决定不服的 C. 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D. 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11.动笔撰写公文前要选好文种,选择文种的依据有()。
A 政策法规依据 B工作关系依据 C 职权范围依据 D行文目的依据 12.公文结尾的方式很多,最常用的主要有() A 专用术语垫后 B 介绍制发公文的内容及背景 C 强调重申式 D 交待施行时间或处分措施 13. 政府职能的根本内容包括〔〕 A. 政治职能 B. 经济职能 C. 文化职能 D. 社会职能 14. 机构编制管理的任务包括〔〕 A. 政治管理 B. 职能管理 C. 机构管理 D. 人员编制管理 15. 以下说法符合工作报告写作要求的是〔 〕 A. 适宜采用概括表达的表达方式,防止描述事情的细枝末节或罗列数字 B. 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C. 报告内容应有新意 D. 点面结合,实事求是 三、资料理解题〔不定项选择题〕(20 分) 〔一〕下面是一篇请示的正文局部,阅读后答复以下问题二 OO 八年二月二十五日,XX 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开展旅游业的决定?(xx 字【XXXX】七号)明确指出, “同意建立旅游建设开展专项资金,其局部资金来源于交通建设附加费的分配,并将此分配比例从原来的 5%调高到 lO%。
〞对此,我委认为该措施无疑有利于筹集资金,促进旅游业开展,但当初决定征收旅游业交通建设附加费的目的,主要是筹集地铁资金,现要提高旅游专项资金在交通建设附加费中的分配比例,必然减少地铁资金的来源地铁工程建设 08年底总需投资 30 亿元筹资任务十分艰巨,而今年地铁资金缺口更大,需开拓更多的资金来源因此,减少筹集地铁资金的做法会导致工期拖长和投资增大,不利于工程建设鉴于此,我委建议在地铁建设期内,暂缓调高旅游专项资金在交建设附加费中的分配比例,仍执行旅游专项资金在交通建设附加费中占百分之五的分配比例不变1.从正文的内容上看,这篇请示属于 A.请求资金支持的请示 B.请求批转文件的请示 C.请求政策支持的请示 D.请求人力支持的请示 2.按照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对文中的数字修改,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二OO 八年二月二十五日〞改为“2021年2 月25 日〞 B.“xx字【XXXX】七号〞改为“xx 字【XXXX】7 号〞 C.“百分之五〞改为“5%〞 D.“5%调高到 10%〞改为“百分之五调高到百分之十〞 3. 对“08 年底总需投资〞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截止 08 年底总需投资〞 B.“到 2021 年底总需投资〞 C.“ 2021 年底总需投资〞 D.“截止 2021 年底总需投资〞 4.以下可用作这篇请示的结束语的是 A.妥否,请告知 B.妥否,请回复 C.可否,请批示 D.特此请示,请批准 5.材料中所列 XX 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开展旅游业的决定?(XX字【XXXX】七号)文件的内容在文中属于 A.请示缘由 B.请示事项 C.请示标的 D.请示主体 〔二〕华某系江塘市某化工厂制剂车间工艺员,负责工艺流程管理和记录,兼做清洗参观服等工 作,2006年3 月26 日午休时,华某提水桶到蒸气阀口处接热水时,被蒸气烫伤,经诊断,华某全身烫伤 22%。
同年 5 月17 日,华某父亲向江塘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同年 7 月 11 日,该局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作出不予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华某不服,向江塘市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维持原决定,华某仍不服,诉至法院原告诉称,因上班时其工艺流程记录不能中断,所以原告上班时间无法清洗参观服,只有利用午休时间进行清洗本人因工作受伤,理应认定为工伤,被告辩称,原告不是在上班时间被烫伤而且原告无法证明其午休提热水是为清洗参观服,故不应认定为工伤 6.江塘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工伤事故的认定属于 A.行政仲裁 B.行政许可 C .行政监督 D.行政确认 7.本案中,应当或可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组织或个人有 A.江塘市某化工厂 B.江塘市某化工厂工会 C.华某 D.华某父亲 8.依法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是 A.上班时间导致伤亡的 B.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C.在上班时间前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D.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9.关于上述材料中所涉及的举证责任的分配,以下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华某及其父亲对是工伤的主张承当举证责任 B.江塘市某化工厂对不是工伤的主张承当举证责任 C.江塘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不予认定为工伤的决定承当举证责任 D.江塘市人民政府对华某复议决定承当举证责任 10.以下关于本案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工伤保险条例?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