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对优生学的看法.doc
3页对优生学的看法通过阅读中外关于优生学的文献,对优生学的产生、发展和现状有了很多了解在这里将谈一谈对优生学的几点看法,并且阐述本人不同于西方学者关于中国现行所谓“优生学”的观点首先来看优生学的定义:优生学就是专门研究人类遗传,改进人种的一门科学优生的目的是提高人口质量,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积极的优生学;二是消极的优生学积极的优生学是促进体力和智力上优秀的个体优生即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分子学的研究,修饰、改造遗传的物质,控制个体发育,使后代更加完善,真正做到操作和变革人类自身的目的消极优生学是防止或减少有严重遗传性和先天性疾病的个体的出生,就是说减少不良个体的出生优生学一词由英国博物学家 F.高尔顿于 1883 年首创,源出希腊文 eugenes,本意“生好的” ,即“研究在社会控制下能改善或削弱后代种族(遗传)素质的动因这种遗传素质既包括体格也包括智力” 优生学提倡者一般都是自认为比较聪明、品行端正、且天生具有无毒的特质,一般都具有种族优越感和维持保护自己优良遗传特质的意识当然,并非所有早期的优生主义者都是被恶意诽谤的,当优生被实践所检验时,其结果往往令优生主义者沮丧,实践往往被优生主义热衷者的文化背景和政治信仰所左右,而走向歧途。
最为典型例子的就是纳粹德国以优生学为名所实行的种族灭绝政策与美国的绝育与歧视性的移民政策有关,有人就将优生学与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相提并论,称之为遗传学这棵树上结出的“毒果” 在这些臭名昭著的优生学运动中,数以万计的人受到迫害,甚至死亡首先,我们肯定积极优生学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站不脚的,从实际情况来看,积极优生学差不多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破产了理由为:第一,优生学导致或助长种族歧视 这是一条对优生学最主要的控诉意见,虽然在 1883 年高尔顿提出优生学之前,人类的种族歧视和种族仇杀更为普遍,在 20 世纪 40 年代优生学衰落之后,种族歧视和种族冲突也没有停止,但几乎所有对优生学提出批评的人都把优生学与种族问题联系在一起1986 年Harper 等五位英国的遗传学家到中国访问的时候,尽管他们对中国正在结合计划生育搞优生学表示理解,但也同时担心这会影响中国遗传学界与西方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因为西方的科学家很少有人愿意碰这根危险的地雷线第二,优生学导致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冷漠和歧视 低能、痴呆、先天的聋哑和残疾,具有这些遗传性疾患的人的存在,降低了一个民族的人口素质水平,为他们而修建福利院等慈善机构又成为社会巨大的经济负担。
优生学的宣传者提出这些理由来证明优生的必要性,早期的优生学更建议通过限制他们的婚育而降低这些“低劣的”遗传基因在人口中的比例这些行为和思想后来都被优生学的反对者用来作为优生学导致人们心地冷漠,失去对弱势者同情心的理由这种批评的意见有时候还会上溯到达尔文,因为正是他的自然选择学说强调生存竞争的普遍性,以为不适者该被淘汰 第三,优生学以相对单一的标准来衡量人的优劣,鼓励对人类差异的消灭 法国遗传学家雅卡尔在《差异的颂哥:遗传学与人类》一书中雅卡尔从保护人类遗传的多样性角度提出对优生学的反对意见,他说: 对于集体来说,个体的遗传值与他所拥有的基因自身的质量无关,而与这些基因的多样性有关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改良个体” ,而是保留个体的多样性我们主张有意识地、理性地对待基因型,这与优生学的倡导者们的目的完全不同我们不该消灭有害基因、优待有益基因,而应该保留由各种基因构筑的基因型的丰富性制订各种措施 (禁止某些人结合,实行节育等)以便通过大量繁殖有益基因来更好地改善群体的基因质量只是一种非常肤浅的看法,我们的观点远非如此 优生学是对科学滥加使用的典型例证:它以科学的名义提出甚至有时还实现了一些最可怕的暴行。
面对优生学对科学的滥用,当代人不禁对科学家们努力工作的原因提出质疑:这种努力很有可能会被某几个人利用,助他掌握权力,奴役大多数人 第四,优生学导致社会对人类个体权利的侵害 不用说纳粹的暴政和美国历史上极端绝育法是对人权的侵害,就是许多国家基于优生学的法律对有严重遗传病患者之婚育提出的限制也被认为是对个人生育权利的一种剥夺,所以优生学的反对者都会提到这一条作为要求推翻优生学及其相关法律的理由正如 THE UNDERGROWTH OF SCIENCE 一书中所提到的,目前唯一实行优生学的国家就是中国【1】 中国政府 1995 年 6 月 1 日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该法律在第十条规定: 经婚前医学检查,对诊断患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医师应当向男女双方说明情况,提出医学意见;经男女双方同意,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或者施行结扎手术后不生育的,可以结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禁止结婚的除外 在第十六条规定: 医师发现或者怀疑患严重遗传性疾病的育龄夫妇,应当提出医学建议育龄夫妇应当根据医师的医学意见采取相应的措施在 1996 年里约热内卢举行的第九届国际人类遗传学大会(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Human Genetics)上,著名的遗传学家莫顿( Newton Morton)带头敦促遗传学家们一起要求中国政府废除。
1998 年在中国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险些遭到抵制但是我认为中国实施的在中国特定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条件下发展而来的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消极优生学” 它并不同于二战时期德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优生学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优生学”是从西方传入的,它来源于高尔顿所创的“Eugenics”这一术语首先将 Eugenics 翻译为“优生学”的是我国优生学家潘光旦他将其定义为:“优生学为学科之一,其所务在在研究人类品行之遗传与文化选择之利弊以求比较良善之蕃殖方法,而谋人类之进步 ”回避了高尔顿那种“种族”改善的意思,而是将优生学作为一种好的繁殖方法,这种繁殖方法是通过内因(人类品性之遗传)和外因(文化选择)的双重作用使人类得以进步,并没有涉及种族问题,可见中国“优生学”和西方的 Eugenics 并不相同优生学在历史的不同时期被来自不同区域国家的不同政治文化背景的人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中国的优生学并不等同于西方所理解,一般与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等内容更接近阮芳斌教授将优生学定义为:“优生学就是防止出生缺陷,提高出生素质的科学 ”他指出这里的“出生缺陷”包括出遗传性、先天性和产伤性三类疾病,其防治措施包括传统的优生学措施外,还包括孕期保健、产期保健、围产医学和环境保护等一系列措施。
这一定义指明了优生中的具体防护措施,很明显,它与西方所采取的措施有着本质区别他还将优生学归为下列四个方面(1)基础优生学:主要包括从生物科学和基础医学方面对优生学课题的研究(2)社会优生学:主要包括从社会科学和社会运动方面对优生课题的研究(3)临床优生学:指对优生医疗措施的研究(4)环境优生学:从传统意思上说,这里包括“优境学”的种种研究还有吴旻教授和严仁英教授等都对中国优生学做了阐述总之,中国政治文化背景下的优生学与诞生于西方的优生学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他已经不再针对于人种的改良和对种族的优化,而是更注重与对个体体质的提高和种群数量和质量的控制,与中国人口、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有着密切联系【2】 首先,中国优生学与纳粹优生学组成人员不同,纳粹时的优生学执行者对遗传学一知半解,将阶级差别和遗传混为一谈,中国从事优生学的大都是遗传学家、医学工作者和伦理学家其次,目的不同:纳粹优生运动目的是为了改良人种并为政治服务,而中国优生学的目的是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更加健康,生活更加美好最后,中国优生学和纳粹优生运动所运用手段不同:纳粹优生学采取的是国家强制,是对弱势群体的谋杀;而中国优生学则是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的政府指导。
以上论述了中国优生学理论上是行得通的,同时我认为从现实上来讲,优生学在中国也是十分必要的早在 1919 年,聂其杰在其译著《婚姻哲嗣学》所撰写的序言中就曾提到在中国实施优生学的四个必要性:“一曰哲嗣学理证以往古历史而有征也;二曰哲嗣学理为世界进化之源也;三曰哲嗣学理需于中国今日为尤急也;四曰哲嗣学理国人心理所欢迎也 ”中国现实社会的发展也表明优生学在中国存在的必要如优生学之父高尔顿所言:“国家首先应使自己服从于合理的优生学规律,他才能在地球上得以传承 ”目前,从中国社会现实来看,人口爆炸态势比上世纪初期已经是更加严峻,20 世纪 70 年代前后,由于人口的无序发展,导致中国整个社会发展都比较缓慢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生育等优生学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对人口的健康发展得以控制根据中国现实国情,可以说优生学对于中国十分有必要的,并且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本文分析了优生学产生、发展和现实情况,对比了中国优生学和西方优生学的本质区别,认为中国所实施的优生学政策是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特色政治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继续完善推行符合国情和人民意愿的优生学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1】 THE UNDERGROWTH OF SCIENCE【2】 优生学在中国——历史与辩护。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