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横山区农村人口流动现状及对策.docx
6页榆林市横山区农村人口流动现状及对策 李小继 刘飞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水平与思想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本文以榆林市横山区为例,结合横山区农村人口流动现状,分析了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总结了农村人口流动对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关键词 农村人口流动;农业发展;原因;影响;对策;陕西榆林;横山区F323.6;F327 A 1007-5739(2018)10-0259-01农村人口流动主要出现在发展较快的城市中,加快了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同时也给农村和城市建设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针对榆林市横山区农村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农村人口流动对农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介绍了农村人口的现状及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横山区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良好开展1 横山区农村人口流动现状1.1 人口总量分布特点2015年末全区总户数10.66万户,户籍人口37.51万人,其中农村户数6.45万户,户籍人口32.23万人乡村从业人数为14.59万人,从事农业的人数为11.58万人,全区常住人口29.6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2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8.04%。
从2015年横山区的农村人口流动调查报告中可以得知,举家进城务工人数占农村户籍总人数的54.7%,全家人口年龄在60周岁以下的农村家庭大部分都在向区城或周边区市流动,主要从事第二产业(手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或是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在一个村下的一个组中,一般只有占人口总数约1/10的人口常年在家1.2 农村人口流动趋势橫山区辖13个镇、5个办事处,沿204省道的有5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紧靠榆林市的有2个镇,沿307国道的有2个镇,这些镇和办事处交通发达,自然环境好,信息畅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使用率较高,农业生产效益较好,因而人口流动数量比较少;而位于边远山区的4个镇和4个办事处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生产条件极差,农业生产仍依靠人力和畜力,农产品运输不畅,农业生产中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极低,农民收入甚微,加上城市快速发展的强大吸引力及农村教学质量薄弱,使多数农民都向城市转移,因而人口流动数量相对较多,甚至是其他乡镇人口流动数量的2倍以上[1-2]2 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2.1 耕地稀少改革开放以后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生产责任制,规定土地30年不变,以后为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导致农村许多年轻人结婚生子后家庭人均耕地减少,如由1人增加到10人以上的家庭,人均耕地不及0.2 hm2,而且耕地均为纯山旱地,每年农业收入甚微,生活窘迫,地少人多,劳动力剩余,因而年轻一代强壮劳力只能外出务工,走向城市。
2.2 收入水平低横山区大部分地区土地价格较低,水地价格一般约为3 000元/hm2,山旱地更是一文不值而由于地区机械化程度不高且山旱地无法使用农业机械,故在种植期间需要人工进行灌溉,雇工价格为120元/(人·d),一般山旱地需雇工30人/hm2,雇工费用为3 600元/hm2,农业气候条件对农作物收成影响较大,即使当年农作物收成较好,山旱地的农业收入也只有7 500元/hm2,而且由于季节和气候的变换影响,农业收入也十分不稳定如果选择进城务工,人均有120元/d的稳定工资,经济收入更高,更有利于改善生活水平2.3 城市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增加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需求大量劳动力用以加快城市建设城市的发展建设需要征收农用耕地,导致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增多,而农村人口的劳动力成本普遍较低,故大部分企业在选择劳动力上都会倾向于农村人口2.4 重视子女教育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思想意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对教育水平有更高的要求,因而大量农村家庭决定离开农村进城务工,使子女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不论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农村家庭都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涌向城市,从而导致出现城市人口高峰期。
3 农村人口流动造成的影响3.1 对农民生活水平的影响当下,农村流动人口的进一步增多,既促进了城乡的经济发展,为大部分农村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收益,又给农民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农村人口流动不仅给社会带来良性影响,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是虽然农村人口流动加快了城市的发展,但因人口流向的区域原因,也只是加快了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的发展,而经济发展落后的城市发展进程依旧缓慢;二是对于农村来说,农村的人口流动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而农民城乡生活水平的不平等也让社会治安面临新的难题[3-4]3.2 对农村的影响农村人口流动增加了村级组织工作的难度大部分农村人口为夫妻结伴并带着孩子在外地务工,但是城市无法解决所有进城务工农村人口的户口问题,因而这一部分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成为村级组织的工作难题外出务工的年轻家庭把土地留给年迈的父母耕种,导致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均为年长者,由于其体力有限而无法精心经营农业生产,造成边远农村地区出现大面积的荒芜土地3.3 对城市的影响相对于城市来说,大部分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较低,法律意识薄弱外出务工的农民在城市中找不到谋生的工作时,迫于生计往往会铤而走险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增加了城市治安管理的难度。
在选择务工的城市时,大部分农村人口会选择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而这些城市的人口数量一般处于饱和状态,农村流动人口再大量涌入,则会对该城市的环境和交通带来诸多不便[5-6]4 发展对策4.1 做好农村人口教育工作为做好农村人口的教育工作,可以实施远程教育,远程培训教育具有成本低廉、技术先进、范围广泛等优势,逐渐成为传统教育的补充形式其一般采用授课与实训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就地、就近、就便的原则对于农村劳动力的远程教育工作,当地政府应该加强领导,深入实地考察,积极制定教育方案,落实培训设施,建立统一的远程培训教育平台,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全力帮助农村外出劳动力就业和创业4.2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与生活水平要发展好农村的教育事业,彻底解决农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一是做好偏远村落教学点的工作,将优秀的师资力量下沉到农村支教,尽可能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二是重点建设农村的基础教育设施,切实改善农村的教育环境与此同时,要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建设,逐步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城市的基础生活设施5 结语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将目光聚焦“三农”问题为缓解农村人口流动对农业发展的不良影响,一是积极落实党的支农、惠农政策,通过加强农村经济建设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三是提升农村教育水平,通过知识的力量促进农村快速有序发展。
6 参考文献[1] 徐勇.挣脱土地束缚之后的乡村困境及应对:农村人口流动与乡村治理的一项相关性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5-11.[2] 任寶玉.农村人口流动与村治的改善与提升:以河南刘村为个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24-28.[3] 郭江平.农村人口流动家庭化现象探析[J].理论探索,2005(3):56-58.[4] 池子华,王晚英.20世纪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研究概述[J].中国农史,2005(3):105-114.[5] 钟海,陈晓莉.农村人口流动视阈下的乡村治理困境及对策[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66-69.[6] 张延爱.农村人口流动对江苏农业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09(12):74-76.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