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乃致治之本.docx
5页诚信乃致治之本 诚信乃致治之本 随着时代的变迁,诚信日益成为约束社会、经济规范运行的重要因素,而官吏的诚信品德则尤为全社会所关注如何培育诚信官德?立足国情,大力弘扬中华文明重视诚信官德养成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不行忽视的重要方面 中国传统官德中,诚信始终为人们特别看重 孔子在论及从政道德时,特别强调为官诚信《论语为政》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是因为,行政权力支配社会是中国传统社会极为重要的特点之一,而行政权力的主体是专制国家大大小小的各级官吏官吏是社会舞台上的主角,官德是社会的主体道德,官德水平的凹凸,干脆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 官德,一般是指从政者的道德原则和道德品质人们往往把德治、官德看作是国家兴亡的重大问题《尚书》提出:德惟治,否德乱《论语为政》也强调: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汉代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立元神》中一再说:以德为国者,甘于饴蜜,固于胶漆这种思想始终持续至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曾明确指出: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而道德对国家政治的作用要靠为政者去实践因此,官德的确是关系国家兴衰存亡的大问题官德的内涵非常丰富,诸如为民、公正、勤政、廉洁等,而这一切又都离不开诚与信。
正因为如此,以培育官德为己任的孔子才以老者安之,挚友信之,少者怀之为志,以文、德、忠、信为教,以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为训导弟子之方,以恭、宽、信、敏、惠为行仁之德,以主忠信为交友之道简言之,诚与信既是官德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其它官德赖以存在的基石 诚信是立国安邦之本 《论语颜渊》记载了子贡与孔子的一段精彩对话在对话中,孔子将诚信上升到立国之本的高度: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squo;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squo;曰:去兵squo;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squo;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squo;在孔子看来,粮食足够,武备修整,百姓信任政府,是治理好国家的三个要素,而这三要素中,百姓的信任最重要,因为一旦失去百姓信任,国家即难以维持了 《吕氏春秋贵信》亦反复强调诚信于国家安危的重要性: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信,谁人不亲信之为功大矣,信立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天地之物毕为用矣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行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
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 诚信事关立国之本亦可从军事上加以证明军事是政治的集中表现,是特别的政治,军事上的胜败当然关系到国之安危而欲在军事上确保克敌制胜,必需恪守诚信道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曾以传神之笔记载了孙武诛杀阖闾宠姬以立军信的故事,结果孙武领兵治军,令行禁止,所向无敌三国时期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亦是为了严格信守军法孙武、诸葛亮杀人之举,本质上是为了树立必要的信誉,以防军纪涣散,有令不行由此可见,诚信于治军进而于治国安邦确很重要 诚信是有效行政之关键 先秦闻名思想家荀况从国家强弱的角度,突出了诚信原则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他说: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国家在推行政令中的诚信度如何,与国家兴衰强弱休戚相关朝令夕改,失信于民,必定导致政令推行梗阻重重 孔子也高度重视行政诚信《论语子路》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统治者重视礼节,则百姓不敢怠慢;为政者做事以义,则百姓不敢不从;做官的人讲求信誉,则百姓不敢说假话、做假事如此,则四方百姓背着孩子来归附的确,中国古代官僚居于社会限制主体地位,其一言一行,足以影响全社会,即所谓吏者,民之表也。
统治者带头讲诚信,一层带一层,层层作表率,则诚信之风必充满社会;反之,则奸诈虚伪之风必大行其道 汉代思想家荀悦提出,诚信是致治之本《申鉴政体》:致治之术,先屏四患,乃崇五政他所提的四患是伪、私、放、奢伪,即不诚信、作假、欺诈,会伤风败俗,扭曲人性;私,即营私、谋取不义之财,会破坏法令,使国家失去限制;放,即放纵,会使礼仪名存实亡;奢,即奢侈享受,会使人欲泛滥五政指的是养生正俗彰化秉威统法五项政事荀悦坚信这样一个道理:四患既蠲,五政既立,行之以诚,守之以固,简而不怠,疏而不失无为为之,使自施之;无事事之,使自交之不肃而治,垂拱揖逊,而海内平矣,是谓为政之方也在这一为政之方中,行之以诚,守之以固,堪称典范 西汉闻名政论家贾谊认为,诚信为从政者必备素养,只有做到诚信,政治机制的运行才能稳定而高效作为统治者,诚信品德至关重要,即所谓政莫大于信君主与各级行政官员的声誉,在于所信,若所信不信,那就终身不信矣 一般百姓不讲诚信,所影响者不过一家一人,而天下大小百官不诚不信,所危及者乃国家社稷所以,诚信不仅仅是为官者个人品德修养的小事,而且是事关治国安邦、修齐治平、行政施令的大事正因为如此,孔子才教学生以文、行、忠、信;武则天撰《臣轨》才专辟诚信一章;唐人吴兢编《贞观政要》才有诚信篇;清顺治帝撰《资政要览》,亦不忘设昭信篇。
由此可见,古人对诚信于政治、诚信于官德已经有相当醒悟的相识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