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仁爱一生公开课.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462715341
  • 上传时间:2023-04-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0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仁爱一生》(节选)教学目的:1、通过《仁爱一生》的阅读,全面认识特里萨修女的生平事迹;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 3、赏析平实朴素的语言,作者对特里萨修女的热忱助人的事迹,只是娓娓道来,将自己的情感蕴藏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教学难点:赏析平实朴素的语言教学过程一、 导入仁爱就在我们身边,也许是一句不经意的话,也许是一个鼓励的眼神,更或许是一个细微的动作也许看起来很渺小,却显示仁爱之心常伴我们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谓之君子也古人向我们传授一份“仁爱”之德爱就像一把圣火,她的神圣不在于她的温暖,而在于始终有人将圣火传递圣经有云:太阳照耀,万物各得其所而今将这圣火点燃,温暖亦将战胜一切二、文学常识1、特里萨(1910—1997),又称做特蕾莎、德里、特里莎、泰瑞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于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2009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评选特里萨修女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特里萨、马丁路德金、爱因斯坦)之一2、《仁爱一生》是特里萨修女的传记,两位编者以无限感佩之情叙写了特里萨修女崇高而美好的人生,本书主要有五大部分:理想篇、事业篇、花絮篇、回响篇和金石篇,本文节选了该书的第二部分——事业篇,并作了适当的浓缩与改编。

      三、整体感知1、分析特里萨从罗瑞托修道院来到印度加尔各答的原因2、结合文本概括特里萨在印度加尔各答所做的事明确:该书第一部分讲述特里萨在罗瑞托修道院传教的情况,在那里她讲授地理和历史,后来当上了校长但特里萨认为天主对她有更大的期待,而罗瑞托修道院“只是为富人设置而已”,自己更应该去救助贫民窟的穷人受一颗“不安良心”的驱使,特里萨离开了罗瑞托修道院来到加尔各答加尔各答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上个世纪的加尔各答是一个噩梦般的城市,是被“胀破了创口”的地狱:到处是被死亡诅咒、骨瘦如柴的人为了实现自己“服务最苦穷人”的夙愿,特里萨来到了人间地狱——加尔各答明确:结构提纲:第一部分(第1-7段),叙述了特里萨在贫民窟建立贫民区学校第二部分(第8-9段),叙述了特里萨收养弃婴、建立“儿童之家”的过程第三部分(第10-22段),叙述了特里萨建立临终关怀院的情况四、 研读文本1、本节选中,作者是如何来刻画特里萨修女的及她的仁爱体现在哪里?明确: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⑴、语言、动作、心理等人物描写手法语言描写如第1自然段中“我是个穷修女,我只能替你包扎伤口”,真诚的话语包含了特里萨内内心的愧疚,为人之坦率再如第12自然段,“老奶奶是否有救的责任不在医院,但作为医院想办法给予治疗缺少必须的!”这段慷慨陈词,足见特里萨修女的义愤填膺和态度的决绝,凛然正义跃然纸上。

      动作描写如第16自然段,面对垂死的老人,特里萨修女“将她搬进大堂”、“喂他进食”、“清洁便溺”、“清除蛆虫”这些动作是连环反应,毫无做作,表现了特里萨对垂死者护理的精心与细心,凸显出她的爱心心理刻画如第2自然段,她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为什么穷人会有那么善良之心?自己患着病,还关心着别人!此处的内心描写,既反应出仁爱思想的普适性与广泛性,又折射出大爱无疆的崇高性和伟大性⑵、对比本文有多处对比描写比如,第11、12自然段,面临垂死者,特里萨和当地医院作出截然相反的反应,灵魂高下,云泥立判再如,第13自然段,作者将特里萨与当地居民进行对比,在“清心之家”拆与建的争执中,特里萨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形象让人触手可及⑶、环境烘托本文最典型的环境是加尔各答贫民窟,通过环境描写烘托特里萨的美德上世纪的加尔各答贫民窟是“地狱”的代名词:满目疮痍、脏乱不堪,到处是弃婴、垂死者、死尸,还有麻风病患者等而特里萨却主动申请到这样的地方,只是为了践行心中的信念:穷苦人更需要尊重和救助如此博爱的思想,冲破了阶层、阶级和宗教的束缚,体现她大爱圣心的崇高境界⑷、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直接描写如第16自然段,作者用夸张的语言,凭借恐怖甚至恶心的物象“鬼”“骷髅”“蛆虫”等,描写出老人垂死的痛苦惨状,面对如此惨烈到恶心的创痛,作者通过一连串救护动作的描写,将特里萨救护他人的用心和细心全部呈现出来。

      侧面描写如第21自然段,作者没有直接写特里萨修女救护“还有一位老人”的经过,但最后借用老人一句话:“我一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一句感动的话语,一颗感恩的心,不难让读者感觉到特里萨修女在救护过程中的付出2、作者在选材、剪材上是如何做的?明确:选材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作为传记文学,本文的第一个显著特征是真实性本文所叙述的有关特里萨修女的有关事件,如救助贫民窟人民、建立儿童之家、与当地医院的交涉都有史料依据典型性事件中可以看出人物的伟大之处就选文而言,特里萨修女的典型之处在于:她的救助当地人民着眼于长远利益,比如帮助人民建立露天学校,通过学习知识增强生存技能,从根本上解决眼前困境,可见其视界高远;另外,她还做出“令人不可思议”的举动,兴办临终关怀医院,对任何苦命的人无条件的尊重,这一惊世骇俗的举动,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特殊性剪材详略得当,粗细自如如在第一部分内部,第2自然段详细地描写了特里萨修女的热心帮助巴布一家的经过,着重体现了特里萨修女的大爱无疆的内核本质,这为后来她热心建立露天学校奠定基础,让读者觉得她的举动顺其自然而第3段同样写特里萨修女救助类似家庭,则显得比较简略在三大部分之间,第二部分惜墨如金,而第三部分用墨如泼,最为详细。

      原因很明显,在印度这样一个人口爆炸的国度,建立临终关怀医院实属惊世骇俗,最能体现特里萨修女的本质思想,当然需要重磅出击,泼墨如洒,浓墨重彩3、赏析本传记的语言风格语言朴实,描写生动,感染力强本文语言平实朴素,对特里萨修女的热忱助人的事迹,作者只是娓娓道来,将自己的情感蕴藏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文本中即便要表达对特里萨修女的赞美,作者也是借助被救助人之口,表达对特里萨修女的褒奖与感恩文本语言感染力强,例如,作者在第12自然段和第16自然段中,两处运用了细节描写,借助一些不寻常甚至有点恐怖的物象,如“老鼠”“苍蝇”“蛆虫”等,细致入微地刻画出垂死者创伤的惨状,使之更为直观可感,很容易让读者产生毛骨悚然之感,同时让读者切身体会到特里萨救助过程中的艰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