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说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初探.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7456652
  • 上传时间:2022-06-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7.11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说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初探                    小说、诗歌、戏剧在中职语文课本中占有较大篇幅,其中小说又占有了更大的比例,因此,小说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因此,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塑造有血有肉的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学生学习小说,首先要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那么,教师怎样引导学生鉴赏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一、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去分析人物形象 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的思想性格也随之得以充分的展现小说中任何人物的思想性格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展现出来或明朗起来的我们通过《祝福》一文的学习,可以看到,祥林嫂性格的多元化、祥林嫂的丰满形象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艺术现实所展示的内在逻辑顺序来看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变化,学生经过阅读思考,最后分析出祥林嫂经历了一个从“人”到“非人”的变化,大部分同学在教师的引领下都能够完整地描述出这一过程。

      他们能看出祥林嫂既有坚强反抗的一面,又可看出传统文化中的负面因子遗留给她的封建贞操观念在这里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祥林嫂性格命运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展开讨论,从而使使学生对特定人物形象有着动态的把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反抗性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有一个随着情节的变化和自身命运的改变而逐渐形成的过程为了能让学生对这个转变过程有着直观而切身的感受,我们可以在讲课之前让学生阅读《水浒传》中的相关章节,找出林冲性格的反抗性和妥协性各体现在什么情节及事件中这样一来,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了解《水浒传》中林冲的性格特征时,就有感性的认识作基础了学生通过对《水浒传》相关章节的预先阅读,分析出,林冲在故事情节的开始环节是不具有(或者没有显示出)反抗性的当他得知妻子在东岳庙烧香被人调戏时,他也是怒火中烧,打算去教训不良之徒去的,这可以看出他性格中有着男子汉血性的一面但是当他得知欺侮他妻子的是高衙内时,却“先自手软了”在我们所选的这篇课文中,小说情节只有在发展到林冲看到草料场被烧,自己听到、看到了要把自己置之死地而后快的仇家的险恶用心这个情节发展的转折点时,他彻底清醒了,他已经没有一寸立足之地,没有一丝生存之望,他才真正愤怒了,决心杀敌造反。

      藏在他人性深处那个被压抑已久的反抗性才像休眠已久的火山一样迸发出来他手持利刃,杀了陆虞候,终于来了一个痛快淋漓的报仇雪恨,毅然决然地奔向了梁山,从而在这种反抗中完成了他自身形象的塑造因此,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当时险恶的社会环境和复杂的官场情势,以及林冲性格中的反抗性,才能对林冲被逼上梁山这一结局有着充分的认识二、从小说塑造人物方法的向度去分析人物形象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多样的,既可以是概括介绍,也可以是具体的描写而具体描写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法与手段,也是小说用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在进行描写时,既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描绘人物的行为,也可以描写人物的对话当然由于小说叙事时描写的侧重点和叙事视角与叙事结构的策略性需要,上述描写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在教学中,相比较而言,小说单元较易使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他们积极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填充、验证小说的艺术真实而小说人物的具体可感及其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是他们进入语文学习世界的一个重要桥梁同时,小说人物形象也是和现代传媒时代氛围下的视频化与学生的读图心理期待相契合的,因此准确把握和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又是沟通传统纸媒和现代电子传媒的重要桥梁。

      一)在各种描写中,外貌描写是最为直观地将人物体貌特征直接呈现于学生头脑的重要方法与手段而人物形象与人物命运的变化也往往通过外貌的变化表现出来因此,在进行小说教学与赏析时,既要引导学生抓住那些最有典型性的外貌描写,同时又要抓住人物外貌描写的变化,提示学生通过这种变化来把握人物命运的变化,从而掌握小说用外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与展示人物命运的写作方法与技巧鲁迅在《祝福》中对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既抓住了典型特征,又在这些典型特征的动态变化中昭示了人物命运的变化,是我们进行小说人物形象的外貌描写赏析与教学的典型案例小说对祥林嫂第一二次到鲁镇和临死前的外貌变化进行了三次历时性的描写,这三次描写,学生能较为容易地从课文中找出来教师让学生把这三次外貌描写单独抽出来,放到一起进行比较,就有些类似影视中的蒙太奇手法,通过外貌描写的剪辑与重新排列组合,能直观表现了祥林嫂自身命运的每况愈下以及最终的悲惨结局事实证明,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外貌变化的描写极为有用,这种对比在一代代学生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使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成为受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摧残的无辜百姓的典型代表,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 像这种经典的外貌描写在我们的教材中不乏其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林黛玉进贾府》中找出对刚刚出场的贾宝玉、王熙凤的描写,在《项链》中找出对玛蒂尔德夫人的相貌变化所进行的描写,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找出对别里科夫所进行的外貌描写等等。

      教师在进行小说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对外貌描写的赏析来学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与技巧,往往能寓教于乐,实现直观赏析与抽象分析相结合,培养小说的阅读兴趣和素养二)和影视戏剧及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心理描写是小说的特长它比绘画更能够尺幅千里地体现人物心理空间的广阔性,比影视戏剧的心理刻画有着更便捷的直接性,同时更能够深入人物心理的深处,甚至进入人物的潜意识领域,进行深层的心理探寻与揭示教师在小说教学中对人物心理进行分析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分析与把握人物心理的特征和发展变化透过小说的人物心理分析,教师可以借助小说分析人物心理的独特优势,来洞察人物的心灵深处的内心境界,从而精准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与形象塑造《林黛玉进贾府》中,小说写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心理,“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教师通过这篇课文的背景介绍,可以让学生们知道,林黛玉虽然也生活在江南的一个富裕之家,但她却是“上无父母教养,下无兄弟姊妹扶持”,和她从前听到的贾府这个“翰墨诗书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相比,可以说有着天壤之别况且在自己的母亲去世后投奔姥姥家而寄人篱下,在亲缘关系上就占了劣势。

      小说对她这种处处留心,步步谨慎的心理描写,正显示了她心境凄凉之中所带有的自卑与自尊,以及引起的过度敏感 为了进一步认识和强化小说对人物心理的这种描写特点,教师可以根据《红楼梦》的其他相似篇章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如第三十二回中,贾宝玉因反感史湘云让他走仕途经济的话,在说了“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这样的话后,林黛玉“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的心理独白描写这段心理描写把黛玉内心敏感的情感世界刻画得细腻传神,对读者有着强烈的艺术震撼效果对于《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心理描写的赏析教学可以这样做拓展性学习,对教材中其他以描写人物心理见长的经典片段也同样可以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当然对于小说中人物心理的描写,上面分析的只是最为常见的两种:前者为心理概括,后者为心理独白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根据学过的课文,引导学生总结其他心理描写的种类与特征(像景物展现式、梦境描绘式、心理分析式、神态显示式等心理描写方式)三)语言描写是小说用来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是展示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

      我们说“言为心声”,这都和鲁迅所论的语言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密切关系有着同样的道理因此,好的小说在描写人物的语言时,总能抓住那些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语言来分析在《荷花淀》中,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语言描写十分传神,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然后让他们自主讨论分析,看这些语言反映了人物什么样的形象与性格特征学生们如果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体味分析这些语言描写,就会对人物的性格特征有着深入的把握,同时在以后的阅读分析和写作中都能有着自己的独特认识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对主要人物的出场所进行的语言描写中,不同地位、身份、性格的人物的语言也各有特色王熙凤出场时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显示了她在贾府中的特有地位她见到黛玉后,先是假装伤心,对黛玉母亲早亡进行同情性地诉说,后为迎合贾母的心情而又对林黛玉大加赞扬,夸赞林妹妹的美貌这表现了她八面玲珑、圆滑处世的性格特征这种根据人物不同的地位身份而进行不同的语言描写,在《红楼梦》中比比皆是,只不过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节选的章节中更为典型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分析王熙凤的语言描写特点,再找出其他人物的语言描写,结合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就能在学生自己的写作中有意识地根据人物身份来进行语言描写,实现知识的迁移。

      四)人物的动作与人物的性格是统一的什么样的性格决定有什么样的动作行为,因而把握动作行为也是了解人物内心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应当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为表现人物的性格而使用的动作行为描写《促织》中关于成名三次捕捉蟋蟀时的动作描写,把成名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三次捕捉蟋蟀的动作描写都各个不同,但都和成名的心情及其家人的命运相一致的教师在分析这些动作描写时,可以先放映《促织》视频中的相关动作场景,让学生先描写成名的动作,然后把他们的动作描写和课文的相比较这样学生学习和分析时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在其他课文中,像《药》中,学生能够找出文中康大叔的动作描写,像抢、扯、裹、塞、抓、捏等动词的选择使用,显得康大叔动作娴熟而老道,显示出其冷酷、野蛮、阴险狡诈、无耻贪婪的本性在课文的其他处,这种以精心选择的动词来描写动作的句子有不少:“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地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华老栓)“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他这里的“掏”、“摸”、“按” 等动作描写,把华老栓因钱来之不易而养成的谨小慎微的生活习性表现得贴切入围。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人物动作的描写极为凝练,有限几个字就活画出人物的形与神林冲去酒店沽酒和栖身山神庙 两次离开草料场时,第一次是“将火炭盖了”,第二次是“搬开”破壁、“探半身入去摸”火盆;两次都要把两扇门“拽了”、“锁了”表现出他苟安于现状、逆来顺受和办事周密的性格特征而写山神庙前杀敌,用“喝道”、“骂道”,“提”、“丢”、“踏”、“扯”、“剜”等动作,表现出复仇的激愤和果决写陆谦、富安进小酒店密谋,两次用“闪”,表现出其阴险鬼祟,极为传神三、从小说描绘的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去分析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人物的活动总是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小说所创造的艺术世界,其塑造的人物同样离不开小说所塑造的艺术环境因此环境描写也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与方法教师这方面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把握人物形象时,不能仅仅着眼于人物本身,同时还要顾及人物生活的环境一)从自然环境描写去分析人物形象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中,小说重点描写了大风雪背景下的自然环境教师可以让学生紧扣课文题目中的“风雪山神庙”,去找寻描写风雪的语句,从而看小说是怎样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来辅助完成对林冲性格的塑造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们可以找出这些自然环境描写:林冲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