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237例疗效分析.pdf

8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40335405
  • 上传时间:2018-05-2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41.5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增加激素用量,阻止病情恶化;及至后期,胸片示肺部阴影扩大,则要考虑是否有二重感染,或者是由于渗出的吸收,而形成的条索状、网格状较高密度的阴影2 .早期介人,治疗前移不断有人质疑,中医治疗非典的切如点在哪里根据现在已有的经验看,各个病理分期中医都可以切入,也都具有治疗的相对优势,且更以早期介入为佳早期,病 毒侵入机体,复制增殖西药目前尚无有效的抗冠状病毒药物,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对其也无 效,而芳香化浊,清热解毒中药,除可退热、减轻症状、控制病势进展外,体外筛选实验表明,这 类药具有抑杀冠状病毒作用本病病理阶段较清楚,但临床表现又因人而异,实践中也确实看到各期有重叠交错,加之病理上的变化在先,临床症状滞后出现因此,在把握疾病演变规律基础上,下一阶段的治疗药物可前移施治如在发热期后时段,可提早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喘憋期后段可提前给予益气生津之品t f l 前观察到这样的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3 .以气为用,以通为治非典疫病,病位主要在肺肺主一身之气,三焦为气机通道,肺病则失于宣肃,气机壅滞,上焦咳喘憋闷,中焦痞胀腹满,下焦水湿停聚痰浊壅肺,饮停喘憋是非典的主要病理表现治肺当治气,气以下行为顺,以通为治。

      中医药抗渗出不拘泥于一法,应注重辨证论治,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效果较好肺实者,以葶苈大枣、小陷胸泻肺;腹满者,以枳实 导滞、承气类通腹;气虚血瘀者,以益气活血方药,都能取得减少渗出、促进渗出消散、防止纤维化的作用胸片示结节性、条索状及大网格样类纤维化改变,采用以上治则和方药,也可减轻甚至消散,只是时间要相对延长,由此推测,修复期可能要数月之久以上经验和认识仅是个人点滴体会,错误之处还望指正中西医结合治疗S A R S2 3 7 例疗效分析仝小林陈晓光赵东张志远李爱国段军李涛 崔彗娟毛建生李平刘鹏李成辉华传金赵天豫 张纾难郑敏张远春李丽玖初笑鸥王伟剐李海聪 黄力郝迎春杜金行贾立群赵红张斌徐远 周水平石效平陆进常明秦文敏王云亭(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1 0 0 0 2 9 北京市酒仙桥医院北京1 0 0 0 1 6 )摘要背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 A R S ) 是一种全新的人类尚未完全认识的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尽管其病原学基本明确,但是无论其发病机制,还是临床治疗都处在研究探索阶段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和北京市酒仙桥医院收治的S A R S 病人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西 医治疗进行对比,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S A R S 的临床思路与方法。

      方法: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 上,运用8 个主要中医处方和相应静脉用中药对1 2 2 例中西医结合组S A R S 患者进行治疗,与1 1 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患者相对比,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胸部影像学、生化指标等,通过退热时间、影像学改变时间、生化指标改变、病情转归等来评价疗效结论:中西医结合组平均退热时间为3 .9 74 - 1 .8 1 天,胸片显示肺部斑片状阴影平均吸收时间为1 3 .6 4 ±6 .8 8 天;中西医结台组病死率为为4 .9 2 %,西医治疗组病死率为7 .8 3 %提示: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可 以有效地缓解和控制症状,阻断病情恶化,降低死亡率·1 3 ·自2 0 0 2 年1 1 底中国广东地区暴发流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i n { e c t i o u sa t y p i t i c a lp n e u m o n { a I A P ) 以来,全球多个国家,尤其是中国大陆、东南亚等地都出现了暴发流行,2 0 0 3 年2 月底美国 C D C 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 e v e r ea c u t er e s p i r a t o r ys y n d r o m e ,S A R S ) 。

      由于这是一种全新的烈性呼吸道传染病,人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仍处在探索阶段,虽然其病原学基本明确,一些针 对性的药物也在研发之中,但由于其发病机制不明,所以临床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前一阶段广泛应用的抗病毒药物和激素、免疫调节药物联合使用也逐渐受到质疑,并且由于这类药物的滥用更 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我们从中医的温疫理论出发,通过总结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4 月初收治的 6 0 多例S A R S 病人的观察,初步总结出四期八方的中医治疗方案,对我病院部分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与西医常规治疗组相对比,现将其初步的临床治疗报告如下,以期为S A R S 的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案一、材料与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记录入院病人人院前、人院时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实验窒检查、影象学检查、治疗措施以及转归等信息,为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 一) 材料 1 .病人来源2 0 0 3 年4 月上旬至6 月中旬在卫生部中1 t 友好医院和北京市酒仙桥医院住院治疗的S A R S 病人 2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由北京市∞c 确诊后转入 3 .病例分组酒仙桥医院全部病例及中日友好医院2 个病区收治的患者作为西医治疗组,均采用北京市卫生局公布的治疗指导方案,共收集完整病例1 1 5 倒;中日友好医院其余6 个病区作为中西医结合组,采取中西医治疗方案( 见下) 治疗,共收集完整病例1 2 2 例。

      4 .一般资料 ( 1 ) 性别分布:中西医结合组1 2 2 例患者中,男性6 5 例,女性5 7 例;西医治疗组1 1 5 例患者中,男性5 2 例,女性5 3 例两组比较,性别分布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X 2 检验,P > 0 .0 S ) 2 ) 年龄分布:中西医结合组最小年龄1 1 岁.最大8 5 岁,平均3 9 .8 4 ±1 3 .1 1 岁;西医治疗 组最大年龄8 2 岁,最小1 5 岁,平均3 6 .1 9 ±1 3 .2 9 岁两组比较,年龄分布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t 检验,P > 0 .0 5 ) ( 3 ) 基础病变:中西医结合组有2 1 人合并基础病变,西医治疗组有2 3 人合并基础病变,分别为高血压病、2 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支气管炎、青光眼、硬皮病等5 .临床资料( 1 )裹1 首发症状殛入院时症状首发症状例数百分比( %)人院时症状倒教百分比( %)发热1 4 36 3 .3发热2 0 28 5 .2恶寒6 02 5 .3恶寒1 6 16 7 .9乏力4 3培.1肌痛1 3 05 4 .9咳嗽3 51 4 .8头痛8 23 4 .6食欲不振2 08 .4食欲不振7 53 t .6肌痛1 56 .3乏力4 61 9 - 4腹泻1 45 .9咳嗽3 71 5 .6头痛93 .7腹泻2 91 2 ·2堡壅!! :!叁堕丝—一——旦曼—一·1 4 ·恶心31 .3呼吸困难93 .8 气短2O .8 4心悸73 ,o 胸闷2O .8 4胸痛52 .1 心悸10 .4 2恶心呕吐313 腰痛lO .4 2汗出20 .8 4~—一一占堕堕!!:塑(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体温情况f 最高体温.℃)3 8 “ C ~3 9 ℃3 9 “ C4 0 “ C> 4 0 1 2 例数百分比例数百分比例数———1 i j 甄i翌!竺竺兰兰苎坚竺堕竺里兰璺 例数百分比例数百分比例数百分比例数百分比( 二) 治疗方案1 .西医治疗按照卫生部下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治疗方案》用药。

      选用抗生素、抗病毒药、免疫增强剂、糖皮质激素,三联或四联治疗,并给予积极对症处理、吸氧、辅助通气等疗法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我们将S A R S 的发展过程分为四期,即发热期、喘咳期、喘脱期和恢复 期,其中发热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壮热期、热毒期重症S A R S 临床可见两期或三期重 叠据此我们拟定了8 个口服中药方剂( 分别为S A R S1 号方到S A R S8 号方) ,同时配合静点中药进行治疗 1 ) 发热期( D 初期( 邪在卫表) :发热1 ~2 天,症觅发热,咳嗽,头痛,全身酸痛等,舌红、苔白或白腻,脉滑数治则:疏风清热、解毒化湿口服中药汤刺为:S A R Sl 号方( 芦根、金银花、蝉蜕等) ,同时用双黄连粉针剂、鱼腥草注射液静脉点滴②壮热期( 邪热壅肺) :发热3 - 5 天,症见高热,咳嗽,口渴舌红、苔黄厚或黄腻,脉滑数治则:清热宣肺、解毒活血口服中药汤剂为:S A R S2 号方( 炙麻黄、生石膏、杏仁等) ,同时用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静脉点滴 ③热毒期( 气营两燔、毒瘀互结) :发热5 天以上,症见持续高热,面红赤,咳嗽,气促等,舌深红或红绛、苔黄厚而干或黑。

      脉滑数或沉弦数治则:清气凉营、解毒活血口服中药汤剂 为:S A R S3 号方( 生石膏、生地、水牛角等) ,同时用醒脑静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静脉点滴 2 ) 喘咳期①应用激素( 阴虚火旺,血瘀水停) :症见喘憋,气促,口燥咽干,夜间为甚,舌红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细数或滑数,治则:滋阴降火,活血通络,解毒化湿1 2 1 服中药汤剂为S A R S4 号 方( 黄柏、知母、生地、地龙等) ·1 5 -②未用激素( 肺热壅盛、痰瘀互结) :症见热已退或热退未尽,喘憋,咳嗽气促,气短明显等,舌红、苔自或黄而粘,脉数有力治则:泻肺平喘、通腑活血口服中药汤剂为S A R S5 号方( 黄 芩、桑白皮、全瓜萎等) ,同时用丹参注射液静脉点滴 ( 3 ) 喘脱期①宗气外脱:症见呼吸频数,心率加快,汗多,神疲等,舌红或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无力 治则:益气固脱、活血化瘀口服中药汤荆为:S A R S 6 号方( 太子参、黄芪、山茱萸等) ,同时用 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静脉点滴②元气外脱:症见呼吸浅促,心率加快,大汗出,四肢凉冷等,舌淡红或淡紫,脉疾数无力 治则:温阳固脱、活血化瘀口服中药汤荆为:S A R S 7 号方( 吉林人参、淡附片、黄芪等) ,同时用丹参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静脉点滴。

      ( 4 ) 恢复期( 气阴两虚、脾胃虚弱) :症见体虚乏力,心悸气短,食欲不振等,舌质淡,脉细无力治则:益气健脾养阴活血口服中药汤剂为:S A R S8 号方( 太子参、麦冬、焦三仙等) ,同时用丹参注射液,参脉注射液静脉点滴 ( 三) 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及过程中症状、体征、血液常规、生化检查、胸部x 线片或C T ( 四) 统计方法定量资料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二、结果( 一) 退热情况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应用中药后在’到1 4 天内退热,平均退热时间为3 .9 7 ±1 .8 1 天,西医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为5 ,3 1 ±2 .2 5 夭,中西医结合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西医治疗组( P < 0 .0 5 ) ;中西医结合组出现再次发热的例数明显少于西医治疗组( P < 0 .0 5 ) 裹4 两组退热时闻* 与西医组比较,P 值< 0 .0 5( 二) 症状好转情况1 .咳嗽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平均缓謦时间为9 .3 2 .0 0 ±4 .3 0 天;西医治疗组平均缓解时间为1 2 .5 1 ±7 .0 2 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 5 ) ,中西医结合组明显短于西医治疗组。

      2 .呼吸困难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平均缓解时阃为8 .1 5 ±2 .6 9 天;西医治疗组平均缓解时间为1 1 .0 6 + - 7 .0 8 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 5 ) ,中西医结合组明显短于西医治疗组3 .全身违和症状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平均缓解时间为6 .3 7 ±2 .4 9 天;西医治疗组平均缓解时问为8 .7 4 ±3 .0 3 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 5 ) ,中西医结合组明显短于西医治疗组 ( 三) 血常规检查 两组患者治疗前自细胞总数、淋巴纲目时数、血小板计数都有部分低于正常,治疗后有职显升高,但没有组问差异·1 6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