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诗词 哲理 [1000字].docx
23页政治 诗词 哲理 [1000字] 古诗词中的哲学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优美凝练的语言、生动新奇的想像、朗朗上口的韵律、动人心魄的情感、深刻入微的哲理,让我们回味无穷、难以忘怀在《生活与哲学》课教学中巧用古诗词,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平淡为神奇,使课堂教学充满诗意、充满激情、充满活力,既能启迪思维又能陶冶情操 如在讲“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时,引用唐代诗人李白《日出行》的诗句:“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在让学生感悟诗词之美的同时,可设计如下问题:草,不因繁茂而感谢春风;树,不因凋零而怨恨秋天为什么?四季循环究竟是谁在驱使,是否存在超自然的神在主宰?此诗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什么?又如可引用宋朝陈与义的诗句:“飞花两岸照船江,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来说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下面就诠释哲学道理的一部分诗词来做个小总结 反映辩证唯物论哲学道理的部分诗词: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 朱憙《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哲学道理的部分诗词: 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中蕴含的哲理也正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主要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反映唯物辩证法哲学道理的部分诗词: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句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变化发展。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哲理 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看 ;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两句唐诗蕴涵哲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创新不可守旧 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欲风骚数解该诗启发我们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芳林新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诗中抽象和概括出的哲理是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前途,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是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此诗错在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蕴含哲理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矛盾具有特殊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寓意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1 驼照样充满魅力 a 2 理是 a c 3 考研政治成语、俗语、名言、诗词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 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
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这段话是一个命题 、唯心主义 b 、唯物主义 c 、悲观主义 d 、教条主义 、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自然界是客观的 b 、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 、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a 、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 、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 、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 、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a 是变化的条件 c 5 a b c d 6 学寓意是 、 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反映的哲理是。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b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内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等重要 d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一诗句告诉我们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其哲 a 、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b 、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c 、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d 、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