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沥镇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docx
29页横沥镇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1.(2024六上·横沥月考)请根据语境写词语,请注意书写规范、美观 天气糟糕极了,xiōng yǒng péng pài的海浪拍打着沙滩面对páo xiào的风暴,老渔翁沉着镇定,他用shā yǎ的嗓音呼叫渔民们撤离 2.(2024六上·横沥月考)下列字形、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狞笑(níng) 搁板(gé) 地堡 爆露 B.搀扶(cān) 蜷缩(juǎn) 双膝 憧憬 C.祭奠(diàn) 魁梧(wǔ) 微弱 照耀 D.放肆(sì) 嗤笑(chī) 围歼 阻击 3.(2024六上·横沥月考)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B.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 C.小林不仅热心帮助同学,而且还非常幽默,他经常哗众取宠,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D.他正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
4.(2024六上·横沥月考)选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 A.环境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E.外貌描写 (1)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3)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 (4)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 (5)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5.(2024六上·横沥月考)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用正确或错误表示 (1)《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故事主人公叫阿廖沙 (2)“长坂桥张飞退曹军”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刻画了张飞神勇的形象 (3)列夫 托尔斯泰是英国的文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 6.(2024六上·横沥月考)知识源于日积月累请按要求填写下列内容 《回乡偶书》中,诗句“ ___ , ___ "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7.(2024六上·横沥月考)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将双重否定改为肯定) (2)他说:“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改为转述句) 8.(2024六上·横沥月考)表达与交流假如你想得到妈妈的支持,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 (1)请判断哪一个说法最有可能得到妈妈的支持,用正确或错误表示 ①妈妈,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可是我一个好朋友也没有我看见邻居姐姐家养了一只小狗,很乖也很可爱,我们也养一只好吗?我保证会用心照顾它 ②妈妈如果我们家有了狗,就等于有了“守护神”,贼也不敢来了 (2)如果妈妈担心养狗会影响你的学习,也会把家里弄脏,你怎么说才能得到妈妈的支持呢? (2024六上·横沥月考)珍惜每一粒粮,倡导绿色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阅读任务 材料一 3月30日联合国“国际零废物日”前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食物浪费指数报告2024》报告说,2022年全球人均浪费食物132公斤,占消费者可获得食物总量的五分之一目前,世界上仍有约7.83亿人遭受饥饿,这些被浪费的食物用“最保守评估"测算出的可食用部分,可为世界上受饥饿影响地区的每个人每天提供1.3顿饭。
材料二 倡导节约粮食,反对餐饮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新时代消费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深入开展‘光盘’等粮食节约行动"从消费领域着手,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有助于从观念和习惯的源头上减少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持续筑牢节约粮食的坚固堤坝 材料三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材料一中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作用是 ____________ 10.阅读材料二,为什么我们要倡导节约粮食,反对餐饮浪费? 1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22年浪费的粮食至少能为受饥饿影响的地区的人们每天提供1.3顿饭 B.节约粮食是现实需要,也是中华传统美德 C.当今世界粮食浪费问题较为严重 D.为了节约粮食我们应该最大程度上减少食物的摄入 12.结合材料二,如何倡导消费者们开展“光盘行动” 13.请为餐厅设计一则标语,提醒大家节约粮食。
(2024六上·横沥月考)阅读短文《母爱是一根穿针线》,完成下面阅读任务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管上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再试……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红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4.文章题目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15.从文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母亲?下列说法与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慈爱 B.温和 C.执着 D.缺乏耐心 16.对于文章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开头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气的延长 B.母亲年迈的姿态触动了忙于工作的儿子,让他更加地理解母亲 C.母亲是慈爱温柔的母亲,儿子也是温和、有耐心、懂感恩的儿子 D.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慈爱无比的人,而且容易被儿子满足 17.品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美丽的梦"指的是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19.(2024六上·横沥月考)下面提供了两组环境和人物,请从中选择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1)环境:傍晚,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路上…… 人物:放学回家的淘气包明明一位体弱多病的老爷爷 (2)环境:小区广场 人物:外卖小哥徐明流浪狗来福 要求:(1)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2)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3)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汹涌澎湃;咆哮;沙哑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汹涌澎湃”的“涌"不要写成同音字“佣”,“咆哮"的“哮”不要写成形近字“教”,“沙哑”的“沙"不要写成同音字“纱”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 汹涌澎湃;咆哮;沙哑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对应的字、词,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所描述的内容 2.【答案】D 【知识点】字音;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A.有误,“搁板"的“搁”读音为“gē"暴露:指露在外面、无所遮蔽、显露、揭露故“爆露"的“爆”错误 B.有误,“搀扶"的“搀"读音为"chān”,“蜷缩”的“蜷"读音为“quán" C.有误,“魁梧"的“梧”读音为“wú"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掌握汉语拼音,音节是中心,声韵调是基础,注意平时大量练习,熟能生巧 3.【答案】C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小心翼翼:非常谨慎,不敢疏忽与句中语境相符,使用恰当 B.和蔼可亲:态度温和,容易亲近与句中地球妈妈的性格相符,使用恰当 D.津津有味:形容兴味浓厚符合句中语境,使用恰当 C.哗众取宠:故意卖弄新奇的言论,以取悦大众本句表达的是小林受大家喜爱,哗众取宠是贬义词,与本意不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成语运用的判断能力平时要多读书,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用的成语,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是否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重成语使用的语境 4.【答案】(1)A (2)D (3)E (4)C (5)B 【知识点】描写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考查了描写手法。
文章的描写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1)结合句中“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可知,是环境描写故选:A (2)结合句中“冷冷地说"可知,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描写故选:D (3)结合句中“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可知,是抓住了人物的外貌描写,故选:E (4)结合句中“想:‘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可知,是抓住了人物的心理进行描写故选:C (5)结合句中“冲上前""揪出一个小伙子"可知,是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故选:B 故答案为:(1)A(2)D(3)E(4)C(5)B 【点评】要想很好地理解句子的描写手法,需要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