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平片CT及MRI比较诊断【临床医学论文】.doc
5页临床医学论文-股骨头缺血坏死 X 线平片 CT 及 MRI 比较诊断作者:李水连,张雄彪,余水全,肖格林,刘锋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双线征;星芒结构[摘 要]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影像学表现及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45 例 ANFH 病例,男 28 例,女 17例,平均年龄 42 岁,病程 1 个月~19 a病例均行普通 X 线平片、CT 及 MRI检查结果:X 线平片、CT 及 MRI 发现 ANFH 的阳性率分别是 65%、81%及100%结论:MRI 诊断 ANFH 最敏感,其次为 CT,最后为普通 X 线平片检查[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双线征;星芒结构Diagnostic values of Xray Films CT and MRI on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aging performance of the conventional Xray films,CT and MRI in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ANFH) and their diagnostic value on ANFH.Methods To tally 45 cases with ANFH were reviewed,of whom 28 cases were male,average age was 42 years old and the clinical history was from one month to nineteen years.All cases were performed in the three kinds of scan with convential Xray films,CT and MRI.Results The sensitivity of the three methods in detecting diseases was 65% for the conventional Xray films,81% for the CT and 100% for the MRI.Conclusion Among the three image methods,MRI is the most sensitive one to diagnose the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ANFH),the second is CT,the last is convential Xray films.Key words:Femoral head;Avascular necrosis;Double line sign;Stelliform sign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骨科常见的难治病,主要原因是股骨头血供中断而引起骨坏死。
多见于外伤、大剂量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X 线大剂量照射、镰状细胞贫血、酗酒等ANFH 早期普通 X 线平片常无阳性表现,到了病变的中、晚期才有表现随着 CT 与 MRI 的应用,能够早期发现病变,特别是 MRI 对早期诊断尤为敏感本研究着重探讨X 线、CT、MRI 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的应用价值1 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自 2004 年 2 月至 2006 年 10 月具有完整普通 X 线平片、CT 及 MRI检查的 45 例患者中男 28 例,女 17 例,年龄 16 岁~62 岁,平均年龄 42 岁单侧发病 27 例,双侧 18 例,共 63 个股骨头,病程 1 个月~19 a多数患者起病隐匿并呈慢性过程,主要临床体征为不同程度的髋区疼痛及下肢功能障碍等普通 X 线检查采用 CR 或 DR 行骨盆平片及双髋部位摄片CT 扫描采用 SIEMENS SOMATOM plus4 或 GE Lightspeed 16 排螺旋 CT 扫描,层厚 2.75 mm,矩阵512×512,行股骨头横断位扫描,Bone Recon Type 1.25 mm 层厚薄层重建后再应用 GE 公司 ADW4.2 工作站进行冠状位及其它任意方位图像重建。
MRI 采用GE signa 1.5T 核磁共振扫描仪,选用 Torso 线圈、SE 序列,层厚 4 mm,层间距 1 mm,T1WI:TR 500 ms,TE 15 ms,Fov 28;T2WI:TR 3800 ms,TE 85 ms,Fov 40;行股骨头冠状位、横断位扫描参照 Hungerford 及 Seteinberg分期法,综合本组所有病例普通 X 线、CT 及 MRI 的影像表现,采用五期分期标准如下,O 期:临床无症状及普通 X 线正常;CT 表现正常或骨小梁“星芒结构”轻微变形即股骨头中央至表面有轻微点状或小道样致密增生;MRI 典型表现为T2 加权像“双线征”即负重区出现外围低信号环绕圈内高信号Ⅰ期:普通 X线平片正常或仅显示轻度骨质疏松表现;CT 表现骨小梁“星芒结构”明显变形,部分可见短线样稍低密度影或局灶性骨质硬化,但无皮质下透亮区(新月征);MRI 在 T1 加权像股骨头负重区显示线样低信号,而在 T2 加权像该区比正常信号强,表现为局灶性信号升高或“双线征”Ⅱ期:普通 X 线平片显示股骨头仍不变形,关节间隙正常,股骨头内可见高密度硬化区,部分可见斑片状混杂密度(以高密度为主);CT 表现可见股骨头囊变区,骨质硬化及皮质下透亮区“新月征”;MRI 在 T1 加权像股骨头内有硬化缘环绕较低新月形不均匀信号强度的坏死区。
Ⅲ期:普通 X 线平片及 CT 均可见明显的骨质硬化、囊变及关节面下塌陷,股骨头变形,关节间隙正常;MRI 在 T1 加权像显示片状或不规则低信号区,软骨塌陷,T2 加权像可见高信号骨折线Ⅳ期:普通 X 线平片、CT 及MRI 均显示骨头碎裂、塌陷及变扁,合并关节肥大畸形,间隙变窄等退行性骨关节病对 45 例 ANFH 的 X 线平片、CT 及 MRI 进行分期统计2 结果单独观察和共同观察表明 X 线平片、CT 及 MRI 的分期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组 X 线平片、CT 及 MRI 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阳性率分别是 63%、81%及 100%3 讨论ANFH 早期临床表现较轻,一般无或仅有轻微症状最常见就是髋部疼痛,但普通 X 线片上看不到骨质改变本组有 16 例股骨头平片阴性,有 9 例股骨头仅表现为轻度骨质疏松和骨小梁模糊,可疑为 ANFH,而大多数确诊时已发展至Ⅲ、Ⅳ晚期,表现为囊状透光区,班片状、条带状骨硬化及出现股骨头塌陷等X 线平片对诊断早期 ANFH 敏感性低,缺乏诊断价值CT 与普通 X 线平片比较,在病变的显示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不仅能通过观察骨小梁“星芒结构”异常变化来判断普通 X 线难以发现的早期病变,而且在显示骨小梁细小断裂、病灶位置大小、边缘和结构、关节面塌陷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普通 X 线平片,特别是多排螺旋 CT 可进行任意方位多参数成像对病灶的定位定性具有更大优势。
观察股骨头坏死区内囊变、塌陷和碎裂等 CT 也较 X 线平片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将 CT 做为诊断 ANFH 特别是确立早期病变的常规检查手段,其应用价值已属公认,但 CT 不如 MRI 能直接反映病变初期血窦扩张的骨髓水肿的形态变化MRI软组织分辨力比 CT 高,图像层次丰富,对早期 ANFH 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更敏感,比 CT 更准确,更具特征性MRI 不但能显示解剖形态变化而且还可提供病理及生化方面的信息,因此可更有效地显示 ANFH 早期病变,如骨、软骨、关节及软组织等受累的情况,但 MRI 设备及维护费用昂贵,检查费用较高目前国内未能广泛应用,且有金属假体或因手术、外伤等体内留有金属物等患者具有禁忌证,因此,当临床有症状而 X 线平片无改变或未能明确诊断的患者,首选 MRI检查,常可收到明确的诊断效果,因客观原因或患者本身因素不能进行 MRI 检查时,应进行 CT 扫描,多数早期病变也可被发现参考文献:[1] 江浩,何国祥,陈克敏,等.骨与关节 MRI[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19.[2] 陈星荣,沈天真,段承祥,等.全身 CT 与 MRI[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761.[3] 谢忠伟,袁支红.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的 CT 研究[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5,1:6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