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苹果园中学高一物理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5页北京苹果园中学高一物理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关于地球磁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的地磁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 B.地球的地磁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C.地球的地磁北极与地理的南极重合 D.地球的地磁两极与地理的两极重合参考答案:A2. 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 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已不再适用 C.卡文迪许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爱因斯坦建立了狭义相对论,把物理学推进到高速领域参考答案:B3. 火车停靠在站台上,乘客往往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对面的火车缓缓起动了,等到站台出现,才知道对面的火车没有动,而是自己乘坐的火车开动了.前、后两次乘客采用的参考系是( )A.站台,对面火车B.两次都是对面火车C.两次都是站台D.自己坐的火车,站台参考答案:D4. 一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m/s,它在一条河宽150m,水流速度为4m/s的河流中渡河,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小船不可能到达正对岸B. 小船渡河的时间不可能少于50 sC. 小船以最短位移渡河时,位移大小为150 mD. 小船以最短时间渡河时,它沿水流方向的位移大小为200 mA参考答案:C.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解:A、因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小于河水的流速,由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合速度不可能垂直河岸,小船不可能垂直河岸正达对岸.故A正确.B、当船的静水中的速度垂直河岸时渡河时间最短:tmin==s=50s,故B正确.C、因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小于河水的流速,由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合速度不可能垂直河岸,小船不可能垂直河岸正达对岸.所以最短位移大于河的宽度即大于150m,故C错误.D、船以最短时间50s渡河时沿河岸的位移:x=v水tmin=4×50m=200m,即到对岸时被冲下200m.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5.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b用长度不同的细绳悬挂在天花板的O点,分别给每个小球一个合适的初速度,使两小球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关于两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球的线速度相等 B.两球的周期相等C.两球的加速度相等 D.两条细线的拉力相等参考答案:B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利用打点计时器验证自由落体运动的机械能是否守恒,提供了如下器材:铁架台、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天平、重物、纸带、刻度尺,其中多余的器材是: ,可以推断实验中测得的重力势能的减小将略 (填大于或小于)动能的增加。
参考答案:天平,大于7. 一劲度系数为100N/m的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悬挂一个光滑的定滑轮C,已知C重1N,木块A、B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接,A、B的重力分别为5N和2N,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则地面对木块A的支持力大小为 ,弹簧伸长量为 .参考答案:3N,0.05m【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胡克定律.【分析】对B分析求出绳子的拉力;以A物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地面对木块A的支持力大小;以定滑轮C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求出弹簧的拉力,得到弹簧秤的拉力,然后由胡克定律即可求出.【解答】解:对B进行受力分析可知,B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绳子的拉力等于B的重力,即T=GB=2N对A物体,竖直方向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绳的拉力.由受力平衡得,在竖直方向上有: GA=T+NA联立可得:NA=GA﹣T=5N﹣2N=3N对定滑轮C,由受力平衡得,在竖直方向上有:F弹=GC+2T得到F弹=GC+2T=1N+2×2N=5N由胡克定律:F弹=kx所以:x=故答案为:3N,0.05m8. 有一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电压为3 V,现使它的电荷量减少3×10-4 C,于是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降为原来的,则此电容器的电容是________ μF;若将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全部放掉,则电容器的电容是________ μF.参考答案:150, 150.9. 一物体以2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运动,则第5s末物体的速度是_______m/s,第5s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第5s 内物体的位移是___________m。
参考答案:12 34 4510. 某实验小组使用力的传感器代替弹簧测力计研究摩擦力,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得到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装置如图所示: (1)保持接触面的压力、面积等因素不变,只研究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称为___2)仅改变物块质量进行试验,得到甲、乙两图,可以判断物块质量较大的是___(填“甲”或者“乙”)(3)图甲所用物块质量为m=0.14kg,图中所示的最大静摩擦力为___N,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9.8m/s2)参考答案: (1). 控制变量法 (2). 乙 (3). 0.61(0.60~0.63) (4). 0.45(0.44~0.46)【详解】第一空、控制变量法多种因素影响到所测物理量时候,通常在保证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只考虑某一种因素对研究物理量的影响,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第二空、乙仅改变物块质量,从甲、乙两图可知,乙物体的质量较大第三空、0.61(0.60~0.63)图甲中所示的最大静摩擦力为0.61N;第四空、0.45(0.44~0.46)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0.45。
11. 某人沿着边长为 a的正方形路道走了1.5圈的过程中,他走的路程为 ,位移的大小为 参考答案:,(或1.41)12. 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向东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可知在0~10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方向是 ;在10-40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在40-60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方向是 参考答案:13. 质量为1kg的物体从高为1m的粗糙斜面顶端向下滑,到斜面底端时速度为4m/s,下滑过程中机械能 (增加、不变、减少),阻力做的功= Jg=10m/s2)参考答案:减少,-2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2014?龙岩一模)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三条细绳结于O点分别与两弹簧测力计和钩码相接.①实验步骤如下:A.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在竖直木板上的P点;B.结点O下的细线挂钩码C;C.手持弹簧测力计B缓慢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D.记下钩码质量、结点O的位置、读出并记录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记录.②在实验过程中,下列哪些情况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误差?答: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木板不竖直B.A弹簧测力计外壳的重力C.B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没有保持水平D.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时,结点O的位置发生变化③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 . 参考答案:(1)A;(2)减小M的质量、减小OP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减小簧测力计B拉力的大小.(1)A、重力的方向是竖直的,所以木板要竖直,否则不好作图,对实验有影响.故A正确;B、弹簧测力计外壳的重力并没有作用在弹簧上,不会造成误差.故B错误;C、拉线方向必须与木板平面平行,这样才确保力的大小准确性,但不一定要水平.不会产生误差,故C错误;D、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时,结点O的位置发生变化对实验没有影响,同一次实验时,O点位置不变.故D错误.故选:A.(2)当弹簧测力计A超出其量程,则说明弹簧测力计B与重物这两根细线的力的合力已偏大.又由于挂重物的细线力的方向已确定,所以要么减小重物的重量,要么改变测力计B拉细线的方向,或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大小,从而使测力计A不超出量程.故答案为:(1)A;(2)减小M的质量、减小OP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减小簧测力计B拉力的大小.15. (10分) 某同学用图4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a. 安装好实验器材. b. 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图5甲中0、1、2……6点所示.c. 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x1、x2、x3…x6.d. 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 ( ).(4分) A 电压合适的50 Hz交流电源 B 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 刻度尺 D 秒表 E 天平 F 重锤(2) 将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的0刻线与0计数点对齐,0、1、2、5计数点所在位置如图5乙所示,则:x2 = cm, x5 = cm,打点“1”时的瞬时速度v1= m/s. (每空2分)参考答案:(1)AC (4分) (2)3.00 , 13.20 , 0. 375 (每空2分)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 一列火车质量是1000t,由静止开始以额定功率沿平直轨道向某一方向运动,经1min前进900m时达到最大速度,设火车所受阻力恒定为车重的0.05倍,求:(g=10m/s2)(1) 火车行驶的最大速度; (2) 火车的额定功率;(3) 当火车的速度为10m/s时火车的加速度. 参考答案:⑴根据动能定理:Pt-fs=(mv2m)/2---------------------------------------①P=Fvm ---------------------------------------②由①②得:v2m-60vm+900=0 ----------------------------------③所以: vm=30m/s -------------------------------------------④⑵ P=kmgvm ------------------------------------------⑤ P=1.5×107W -------------------------------------⑥⑶ ( P/v)-kmg=ma -------------------------------------⑦ 所以:a=1m/s217. 为了清理堵塞河道的冰凌,空军实施了投弹爆破,飞机在河道上空高H处以速度v0水平匀速飞行,投掷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