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习题 中图版必修1.doc
9页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1.歌诀法记忆地球的圈层结构同心圈层分内外,内外分界是地面内部圈层壳幔核,莫霍古登来分界气水生物共属外,一起构成自然界气圈最厚排在外,生物构成活跃圈内外六个圈层在,共为地球添光彩2.歌诀法记忆地壳厚度差异大陆厚,大洋薄——海陆差异;高山厚,平原薄——地貌差异;海岭厚,海沟薄——深度差异;高处厚,低处薄——海拔差异3.“三”字记忆外部圈层三个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三个层次: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三种物质: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1.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图中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确定两个界面(D为莫霍面,F为古登堡面)2.内部圈层C为地壳,E为地幔,G为外核,H为内核3.圈层特点(1)地壳:由岩石组成,厚度不一,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为17_km2)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其中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3)地核:由铁和镍组成4)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组成问题探究 [灾害中的地理]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震中位于36.1N,82.5E,震源深度12 km。
由于震中位于高海拔山区,人员稀少,此次地震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思考探究:1.于田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的人们有怎样的震感?提示: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2.结合材料,分析于田地震的震源处在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一层?提示:地壳知识升华一、地震波的特点与不连续面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分类特点共同点所经物质状态传播速度地震波纵波(P)固体、液体、气体较快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横波(S)固体较慢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不连续面地下深度波速变化莫霍面33 km处(大陆部分)该面下,P、S波速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2 900 km处在这里,P波速度突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 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其特征地球内部圈层构造不连续界面(圈层界线)深度(km)地震波的速度变化主要特征地壳莫霍面古登堡面17(全球平均) 1 000 2 900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纵波速度突然减慢,横波消失由岩石组成;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地幔上地幔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由岩石构成下地幔地核外核温度、压力、密度都很大内核[温馨提示] 地壳与岩石圈两者并不相同,岩石圈范围要大,它不仅包括地壳,还包括上地幔的顶部。
典题印证 [典例] (全国高考)读图,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 [思维流程][答案] D 1.大气圈(1)低层大气的成分及作用组成成分作用干洁空气氧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氧化作用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二氧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吸收长波辐射,有保温作用化碳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水汽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吸收与放出长波辐射,有保温作用固体杂质水汽的凝结核;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影响大气质量(2)垂直分层①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②分层名称特点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的对流运动十分显著b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呈明显递增趋势;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c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变化不定 ③与人类的关系2.水圈(1)组成:海洋是主体陆地上的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沼泽水等都是其组成部分(2)作用①水分和热量的不同组合使地球表面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②水溶解岩石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为满足生物需要创造了前提③水循环可以调节气候、净化大气3.生物圈(1)含义:是由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极其特殊、又极其重要的圈层。
2)范围:分别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表面3)特征: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问题探究 [科普中的地理]2013年5月13日21时左右,我国科学家再次成功利用高空探空火箭进行高空科学探测试验利用探空火箭可以在高空方向探测大气各层结构成分和参数,研究电离层、地磁、宇宙线、太阳紫外线和X射线、陨尘等多种日—地物理现象 思考探究:1.地球大气垂直方向上可分成哪几个层次?提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不同层次与人类活动有怎样的关系?提示: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知识升华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及运动状况,可将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具体分析如下:分层高度范围主要特点特点(成因)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低纬:17~18 km中纬:10~12 km高纬:8~9 km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 m,温度平均下降0.6℃)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空气对流运动显著该层上部冷,下部热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平流层从对流层顶至50~55 km气温随高度增加呈明显递增趋势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利于航空飞行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天气晴朗单一水汽、杂质含量极少,大气平稳高层大气从平流层顶到3 000 km大气密度非常小距地面远,受到引力小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二、逆温现象1.表现(1)海拔上升1 000 m,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
如下图甲)(2)海拔上升,气温升高如下图乙丙丁)2.影响(1)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高空,却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机飞行更加安全2)逆温现象不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降低了热岛效应,特别是在城市地区不利于城郊空气的运动,加剧了大气的污染程度典题印证 [典例] (浙江高考)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本题考查气温的垂直分布及空气运动,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雾霾天气一般在静风或无风、大气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图①中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此种情况下空气对流运动显著,雾霾最容易扩散[答案] A[对点训练]对点练一:地球的内部圈层下图是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图中四个圈层中,是岩浆源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图中四个圈层中,全部为液态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图中四个圈层中,与地球外部圈层关系最密切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1.B 2.C 3.A 图中的序号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岩浆的发源地为上地幔中的软流层;外核为高温熔融状态;岩石圈与地球的三大外部圈层形成相互渗透的整体。
对点练二:地球的外部圈层2013年8月28日,遥感卫星17号从酒泉发射升空据此回答4~5题4.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遥感卫星17号在升空过程中经历的大气环境状况的是( )5.下列有关Ⅰ、Ⅱ层可能出现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飞机在Ⅰ层飞行有时会出现颠簸现象B.飞机在Ⅱ层飞行时,飞行员常感觉是万里无云C.在Ⅰ层中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上升的现象D.在Ⅱ层中沐浴阳光时不会损伤皮肤解析:4.C 5.D 第4题,由图可知,Ⅰ层是对流层,Ⅱ层为平流层,Ⅲ层为高层大气层导航卫星在升空过程中经历的大气环境状况,从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和臭氧层的位置看,C图所示正确第5题,在平流层中云量小,太阳辐射强烈,沐浴阳光时会损伤皮肤6.读岩石圈部分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________部分地壳比较厚,________部分地壳比较薄3)④是________面,大约在地下平均________千米处(指大陆部分)4)③是________(圈层名称),其物质状态是________态;①、②、③密度由小到大排列为________。
解析: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部圈层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结合右侧深度,图中①+②是地壳,④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莫霍面,地壳、地幔都是固态,越往深处密度越大答案:(1)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2)陆地 海洋(3)莫霍 33(4)地幔 固 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