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上学期试卷.doc
16页120分,120分钟) 一、 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20分)(1-7题各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提防(tí) 要塞(sài) 歼灭(jiān) 地窖(jiào) b、称心(chèn) 烧灼(zhuó) 惊骇(hài) 荒谬(miù) c、斟酌(zhēn) 纤细(qiān) 湛蓝(zhàn) 钟磬(qìng) d、点缀(zhuì) 休憩(qì) 簪子(zān) 哽咽(y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筹划 狼籍 容纳 风尘苦旅 b.烦燥 荒僻 取谛 微不足道 c.稀罕 伎俩 推崇 巧妙绝伦 d.嶙峋 镂空 帷幕 穷困缭倒 3、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生录取工作由招生办公室 这次座谈会上,我见到了许多仰慕已久的老前辈, 他们的教诲,如坐春风 随着西湖杨公堤的恢复,这位明代杭州好知府杨孟瑛的美名也将 a、管辖 倾听 流芳百世 b、管辖 聆听 永垂不朽 c、管理 聆听 流芳百世 d、管理 倾听 永垂不朽 4、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白族人家的墙上有很多绘画,无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虫草,无不千姿万状,惟妙惟肖。
b、庆功会上,大家谈笑风生,充满了胜利的喜悦 c、从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到宫墙,错综相连而井井有条 d、与其在这里怨天尤人,责备父母没有给自己创造好条件,不如下定决心,从此更加努力 5、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 ,婉约 ,粗犷 ,细腻 ,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a.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若大江东去 b.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c.如小桥流水 似风拂杨柳 若大江东去 如旭日喷薄 d.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若大江东去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许多人都认为牛顿真幸运,他得到了这个伟大的偶然发现 b、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c、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d、漫画中,一位母亲被儿子踹出了家门,也从此踹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
b.杜甫是唐代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仙” c.《春望》一诗运用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如“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正体现了这种写作手法 d.《大道之行也》一文中所描绘的“大同世界”与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有相似的地方,但又不完全相同 8、请在空格内为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2字)(2分) 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第21次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12名队员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海拔4093米的蓝天之下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之颠 9、请用鲁迅的小说集名将悼念鲁迅的挽联补充完整2分) 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 ! 10、太平洋保险公司打出了一条精彩的广告语:“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请你说说这句广告语好在何处?(3分) 11、根据上下文或特定要求填写古诗文句。
每题1分) (1)会当凌绝顶, (2)故外户而不闭,_______________ (3)少壮不努力, (4)《春望》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5)《核舟记》中引用苏轼《后赤壁赋》的句子是 (6)《陋室铭》中表明主旨的句子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2、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2分) 俨然:__________ 要:_____________ 语:___________ 不足:____________ 13、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人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的句子,并简单谈谈你怎么看待这一切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50分。
(一) a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b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千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5、 2段文字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雨果为什么不说“有一个中国奇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画线句子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一句中“居然”一词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雨果具有怎样的品质?谈谈你的理解。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