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落演替教学过程设计.docx
5页群落演替教学过程设计群落演替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目标】知识: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能力:调查身边群落的演替情况,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教学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引导学生提炼重点内容进行汇报 【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探讨引入新 1 结合本 P78 问题探讨,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并讨论: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2 由问题探讨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出群落的演替的概念1 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大致能说出小草、蜘蛛、更多的植物和动物火山爆发后环境条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2 归纳出群落的演替的概念: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先对群落的变化有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认识到有些群落的变化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为学习群落的演替的概念做好铺垫探讨“演替类型”指导学生阅读本 P78-80图 4-14 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图 4-1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以及 P78 思考与讨论题。
1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大致过程2 设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有何不同?3 由学生的回答引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初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就叫做次生演替4 引导思考、组织讨论:①光裸的岩石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②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③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1 读图,每个学生向同桌或抽取个别学生向全班同学简述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大致过程2 思考、回答:起始条不同,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开始时地面没有被植物覆盖,而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开始时已经有了植物覆盖3 理解为什么叫“初生” 、 “次生” 4 思考与讨论:①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②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
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③能找到这些植物,但乔木占据了优势把图中的信息内化,通过简述加深对演替过程的理解通过讨论,产生思维碰撞,在不同答案中归纳出讨论题的最佳答案由具体到抽象,通过实例分析对比进而引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探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组织收集旧照片和实地考察两个大组的学生代表进行汇报,提醒学生汇报时注意从调查的情况对比、所得结论或感想进行汇报,汇报完毕时,其他组的学生可以提问,汇报组要做回答同时要及时提醒汇报的学生控制好时间,给予适当的评析根据学生提供的材料的丰富程度及汇报过程中的时机,把本 P81 四幅图所反映的情况及时渗透到学生的汇报中并强调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1 收集旧照片的小组把收集到的反映以前周围生活环境的旧照片(或图片、不同年代的地图) ,以及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汇报,重点放在今昔对比及原因分析2 实地考察的小组,对考察的校园(或熟悉的公园) ,把了解到的草地被踩踏情况进行汇报,结合照片突出经常被踩踏的地方的种类;轻微被踩踏的地方的种类;不太被踩踏的地方的种类。
完成本 P81 思考与讨论1 从人的践踏和植物之间的竞争这两种因素进行分析2 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1 由学生亲自调查的结果来说明问题,可信度更高,同时通过亲身的体验加深学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更深的认识2 通过汇报、答辩,在学生中产生共鸣探讨“外来物种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组织了解外来物种入侵的学生代表进行汇报,汇报的注意事项同上学生的汇报中最好能有国外入侵的,也有国内不同区域之间的入侵的例子如果没有,教师要及时补充了解外来物种入侵的小组向同学展示通过上网调查(或其他渠道)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些比较典型的外来物种入侵的实例使学生了解国外和国内的入侵物种资料,明确“外来物种入侵”是针对“生态系统”而不是针对“国界” 了解“退耕还林、还草、还湖”1 小结引入:有哪些原因导致群落演替?并由人为因素的破坏引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2 结合本 P82 侧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3 组织了解退耕现状的学生代表进行汇报,汇报的注意事项同上1 归纳、回答:自然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外来物种入侵) 。
2 讨论、回答: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3 汇报通过上网调查(或其他渠道)收集到的资料,包括相关的法规、退耕情况关注退耕现状,认同人类要合理利用、开发自然资源,才能促使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小结 1 结合本 P78本节聚焦,通过以下问题进行小结:①什么是演替?②演替有哪些类型?③哪些因素导致群落发生演替?④人类活动与外来物种入侵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有什么区别?如何降低这两种因素对群落的负面影响?2 教师及时强调要用动态发展观来学习群落的演替第③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答:自然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外来物种入侵)等第④题突出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是长期的、持久的;措施可从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入侵,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方面进行阐述归纳提升,使学生认同:1 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2 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组织学生自评、互评,评价四个大组前探究及汇报过程的表现情况,给予表扬和鼓励根据前探究和汇报过程的表现情况进行自评和互评。
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布置练习布置学生完成本 P82 练习及 P8-86 单元自测科代表及时督促、检查练习的完成情况及时巩固新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