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充汽车内饰件项目招商引资方案_范文参考.docx
117页泓域咨询/南充汽车内饰件项目招商引资方案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 7一、 行业进入壁垒 7二、 汽车内饰件行业发展概况 9三、 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11四、 建设创新发展动能强的科创中心 11五、 建设综合承载能力强的区域枢纽 13六、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5第二章 市场预测 17一、 市场规模 17二、 发展逻辑 17第三章 项目建设单位说明 19一、 公司基本信息 19二、 公司简介 19三、 公司竞争优势 20四、 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22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22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23五、 核心人员介绍 23六、 经营宗旨 25七、 公司发展规划 25第四章 项目概述 27一、 项目概述 27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 29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30四、 资金筹措方案 30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31六、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31七、 环境影响 31八、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32九、 研究范围 33十、 研究结论 33十一、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33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33第五章 产品方案分析 36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36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36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 36第六章 建筑技术分析 38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38二、 建设方案 38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 39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39第七章 法人治理结构 41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 41二、 董事 44三、 高级管理人员 48四、 监事 51第八章 发展规划分析 52一、 公司发展规划 52二、 保障措施 53第九章 项目进度计划 56一、 项目进度安排 56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56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57第十章 项目节能说明 58一、 项目节能概述 58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 59能耗分析一览表 60三、 项目节能措施 60四、 节能综合评价 62第十一章 人力资源分析 63一、 人力资源配置 63劳动定员一览表 63二、 员工技能培训 63第十二章 劳动安全评价 65一、 编制依据 65二、 防范措施 66三、 预期效果评价 72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73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 73二、 建设投资估算 73建设投资估算表 75三、 建设期利息 7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76四、 流动资金 77流动资金估算表 77五、 项目总投资 7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78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7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80第十四章 项目经济效益 81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8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8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82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83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8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86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8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88三、 偿债能力分析 89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90第十五章 招投标方案 92一、 项目招标依据 92二、 项目招标范围 92三、 招标要求 92四、 招标组织方式 94五、 招标信息发布 98第十六章 项目综合评价 99第十七章 附表 10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100建设投资估算表 10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0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103流动资金估算表 10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0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0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0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07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108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10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1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112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13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114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 115能耗分析一览表 115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
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一、 行业进入壁垒1、质量体系认证壁垒由于汽车行业对于汽车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等有着严格的要求,一些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汽车协会对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及其管理体系提出了标准要求,例如IATF16949、QS9000等质量认证体系,尤其是IATF16949已成为包括中国、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主要汽车制造国以及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选择配套供应商的公认质量标准IATF16949质量认证体系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及产品质量等多个环节提出了较高要求,取得认证的周期长、难度大,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进入门槛2、客户资源壁垒汽车内饰件直接影响汽车的质量、成本、及整车性能,汽车制造商对汽车内饰件质量和稳定性要求十分严格,在选择供应商过程中通常会建立一套严格的供应商评审标准因此,除IATF16949质量体系认证审核外,竞争者仍需通过下游客户的合格供应商评审,方能进入金字塔型的多层级供应商体系通常评审内容主要涵盖供应商的研发能力、质量控制能力、生产组织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及信息技术能力等,整体审核程序较为复杂,汽车内饰件企业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与整车制造商建立合作关系。
鉴于此,汽车制造商倾向于保持现有的供应商数量和供应链体系的稳定,通常会与被纳入合格供应商目录的内饰件制造企业形成较为稳固的长期合作关系因此,对于拟进入汽车内饰件行业的企业而言,在缺乏客户积累的情况下,严格、复杂的供应商审核程序将构成其一大进入壁垒3、技术壁垒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整车制造商对汽车外观、生产成本、材料强度、环保性能及安全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升,进而对汽车内饰件的技术含量、可靠性能、精密程度和节能环保等要求也越来越高,促使汽车内饰件企业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另一方面,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车型市场生命周期逐渐缩短的背景下,整车制造商必须及时推出新的车型和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整车的系统设计与整体解决方案成为了整车开发的必然趋势,往往要求供应商在产品策划和概念开发阶段就参与到整车产品的开发中,通过并行同步开发缩短整体开发时间新进入企业往往受制于初期技术实力不足、产品开发能力较低,多只能涉及少数类别内饰件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且产品质量及性能难以有效保证,因此短期内较难形成竞争力4、资金壁垒汽车内饰件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的制造行业,前期需投入大量资金布局生产基地、购置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等,并根据内饰件设计结构对外采购或自行开发对应的模具,此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还需垫付较多的营运资金以保证原材料采购等日常经营活动的开展。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内饰件企业需要持续重视研发投入,以满足下游客户对产品技术、性能提出的新要求因此,较大的资金投入对新进入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资金壁垒二、 汽车内饰件行业发展概况1、初创阶段1886年汽车诞生到20世纪初为汽车内饰件发展的初创阶段该时期的汽车结构原型参照马车,内饰设计的概念也并未成型,内饰件操作简单、功能单一,内饰件外露且设计风格单调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期的车型已具有方向盘、转向柱以及仪表板等结构,逐步发展出现代汽车内饰的雏形2、功能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90年代,汽车内饰步入了功能阶段该时期的汽车内饰件设计发展迅速,多运用简单平面搭配圆形仪表,整体简洁大方,注重突出各部件的功能特征,且发展出日后流行的横向中控台,内饰的功能分区日渐清晰,产生了许多影响日后汽车行业的经典车型期间,塑料内饰件逐步开始运用于汽车1962年王子牌汽车首次采用塑料仪表板,20世纪70年代初期出现了采用玻璃纤维增强AS树脂的全塑仪表板;随着1973年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推动塑料使用量占汽车总质量的比例从20世纪70年代的2%-3%提升到20世纪90年代的7%-9%3、人本阶段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随着人机工程学以及设计心理学等周边学科的快速发展,汽车内饰设计的重心也逐渐由物向人倾斜,各大车企开始关注人机之间的关系。
在设计中强调由内而外做设计,即先考虑车内驾乘人员,并依据人体模型以及各种参数确定车身布局,再设定尺寸、硬点等关键设计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外观以及内饰的设计,以保证设计结果满足驾乘人员的需求4、科技阶段21世纪之后,科技迅猛发展,多种显示与控制技术已处于试验或应用阶段,对于汽车内饰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外,随着材料科技的不断发展,复合材料内饰件在汽车中的应用更加广泛,进一步推动了汽车轻量化发展数据显示,目前乘用车主要材料中,塑料及复合材料占比已经提升到10%~16%,汽车内饰件所用的塑料量已经占整车塑料用量的50%以上三、 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经过长期发展,汽车内饰件行业已形成了以整车配套市场为主、以整车制造商为核心、以零部件供应商为支撑的金字塔型多层级配套供应体系作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重要分支,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的竞争格局按供应商层次划分,一级供应商直接向整车制造商供应内饰件总成系统,二、三级配套供应商通常为一级供应商提供相应内饰件总成的部分配套产品随着所处金字塔层级的降低,产业进入壁垒和技术要求相应降低,企业数量随之增多,市场竞争也越激烈,行业整体集中度偏低总体而言,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已基本形成了竞争充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竞争格局。
未来随着汽车行业整合加速,汽车内饰件市场供需格局趋于稳定,行业将呈现集中度提升的发展趋势四、 建设创新发展动能强的科创中心强化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围绕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领先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一)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建立科技研发平台,聚焦现代产业发展,争取设立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建设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实施科技协同创新工程,主动融入西部科学城建设,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联合建立创新创业联盟、高新区联盟、大学科技园联盟建立成果转化平台,发挥南充双创中心、军民融合产业园、创业小镇等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孵化平台,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二)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支撑体系,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和知识产权联盟,鼓励企业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奔腾计划”、专利倍增“奔涌计划”、创客南充“奔云计划”,大力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上市企业。
积极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引导驻市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基础研究和面向企业的应用研究、技术研究,提升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水平三)引育科技创新人才积极引进高端人才,以“嘉陵江英才工程”为统揽,深入推进高端人才领跑计划、高校人才聚集计划、优秀乡友归雁计划、名家名匠招引计划,积极引进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基础研究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创新型企业家和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试点,鼓励驻市高校开设与南充实际紧密结合的专门学科,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