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放线菌的培养与观察(精品).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395613598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4M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放线菌的培养与观察摘要:对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和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进行有效的观察.实验利用高氏(Gause)一号培养基对放线菌在28℃下进行培养,并通过插片法,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完成了对两种放线菌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观察到了基内菌丝以及孢子丝等结构关键词:放线菌 插片法 孢子丝 链霉菌 前言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7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一些种类的放线菌还能产生各种酶制剂,此外,放线菌还可用于甾体转化、烃类发酵、石油脱蜡和污水处理等方面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是最高等的放线菌,有发育良好的分枝菌丝已知放线菌所产抗生素的90%都由本属产生放线菌是属于一类具有分支状菌丝体的细菌,革兰染色为阳性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可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三种,孢子丝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因种而异孢子丝的形态、孢子的排列以及形状都是放线菌重要的分类学指标培养放线菌则使用的是高氏(Gause)一号培养基这种培养基属于合成培养基,对于其中的成分,我们能够精确地掌握。

      实验中采用插片法来观察放线菌自然状态下的基内菌丝和孢子丝等结构本次试验就是将以这些为基础,培养和观察青色链霉菌(S. glaucus)与弗氏链霉菌(S. fradiae),加深对放线菌的认识和理解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菌种 青色链霉菌(S. glaucus);弗氏链霉菌(S. fradiae)1.1.2 溶液与试剂 可溶性淀粉;KNO3粉末;NaCl粉末;K2HPO4粉末;MgSO4粉末;FeSO4粉末;琼脂;水;1.1.3 仪器 电子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加热器;10ml量筒;1ml移液管;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皿;盖玻片;载玻片;酒精灯;接种环;镊子;试管;恒温箱;普通光学显微镜;300ml锥形瓶1.2 方法1.2.1 高氏一号培养基制备1.2.1.1 按照高氏一号培养基的配方称取各个成分,备下一步使用配方为:可溶性淀粉6g,KNO3粉末0.3g;NaCl粉末0.15g;K2HPO4粉末0.15g;MgSO4 粉末0.15g;FeSO4粉末0.003g;琼脂6g;水300ml1.2.1.2 将可溶性淀粉6g溶于少量冷水中,调成糊状,倒入煮热的水中,在火上加热。

      边搅拌边加入其它成分,溶化后补足水分至300ml1.2.1.3 将装有培养基溶液的锥形瓶,一把镊子(装在试管里),10个培养皿(其中一个中放置20个盖玻片,注意要用吸水纸互相隔开,防止黏在一起)加塞包扎好后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在120℃下灭菌20min1.2.1.4 以无菌操作倒置平板,冷却备用1.2.2 放线菌的接种 以无菌操作技术,用接种环挑取菌种,分别在平板上密集划线接种青色链霉菌与弗氏链霉菌并标记1.2.3 插片法1.2.3.1 待平板冷却后,在酒精灯附近用镊子夹取一片盖玻片,以约45°角插入平板琼脂接种线上1.2.3.2 将平板倒置,与28℃下培养7天1.2.4 观察 用镊子小心取出盖玻片,将有菌面朝上并放在载玻片上,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先用低倍镜先找到菌体,再用高倍镜进行观察2. 结果与分析本次实验主要对两个方面进行了观察,一方面是对平板表面的菌落与菌苔,另一方面是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对放线菌的菌丝的观察本次培养的平板基本情况良好,没有看到杂菌的感染现象两种菌的菌落都是致密的,青色链球菌有产生淡青色的色素,菌苔的周边色素不明显,中间部分较为显著,菌落表面光滑,菌落形状不规则,中间略有凸起,而弗氏链霉菌有些不同,有红褐色的色素产生,也是菌苔周边色素不明显,菌落表面干燥,不光滑,中间略有内陷,菌落多为圆形,完整。

      在接下来的显微结构观察中,主要使用了高倍镜(40×)在视野中,基内菌丝颜色较浅,而孢子丝则是颜色较深,也较粗 基内菌丝孢子丝孢子丝图一:弗氏链霉菌显微结构图(10×40) 图二:青色链霉菌显微结构图(10×40)注:弗氏链霉菌(图一)的气生菌丝呈现直线型,在高倍镜下可以看到它的孢子成 短杆状青色链霉菌(图二)的孢子丝呈紧密螺旋形,孢子的状况观察不明显虽然都属于链霉菌属,但在孢子丝的形状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3. 小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对放线菌有了初步的了解,虽然同属链霉菌一属,可是从各个方面两者都有着许多区别最直观和明显的就是两者产生的不同色素其次,在显微镜下,两者的孢子丝也有明显不同,这些都可以作为分类的一个依据对于这次实验,要得出好的结果,我觉得需要这几个方面做好工作首先是接种放线菌时划线要合理,太疏太密都有不利;其次是插片时,要尽量在使盖玻片横切划线,插片角度不要太高,尽量呈45度角,插的时候不要太用力,避免盖玻片的碎裂,并选择一个合理的位置,不要太靠边缘;另外在观察时,要用纸擦去盖玻片背面培养基并置于载玻片纸上,否则在显微镜下结果不容易观察。

      参考文献[1] 沈萍,陈向东. 微生物学实验[M]. 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沈萍,陈向东. 微生物学[M]. 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