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wjl.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03215608
  • 上传时间:2023-12-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42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高考要求: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椭圆的概念,掌握椭圆的定义、会用椭圆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化简无理方程的常用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尝试画图、发现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培养学生观察、辨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引入参量,对椭圆方程的化简,培养学生用对称的美学思维来体现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通过讨论椭圆方程推导的等价性养成学生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三:教学过程1. 引入探究: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两点,当绳长大于两点间的距离时,用铅笔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什么图形? 并让计算机再演示一遍,并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思考:笔尖(动点)满足什么几何条件?即不论运动到何处,绳长不变(即轨迹上与两个定点距离之和不变)2. 类比圆的定义,探究椭圆的定义圆的定义是什么?圆的标准方程的形式怎样?如何推导圆的标准方程呢?由引入得到一个结论: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叫作椭圆。

      此时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作为椭圆的定义,严密吗?如果不严密,该如何修改呢?接着通过动画演示两种特殊的情况,从而完善并得出椭圆的定义深化概念:注:1、平面内.2、若,则点P的轨迹为 椭圆.若,则点P的轨迹为线段.若, 则点P的轨迹不存在.准确理解椭圆的定义.联系生活:情境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类似椭圆的图形或物体?情境2.让学生观察倾斜的圆柱形水杯的水面边界线,并从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情境3.联系天体运行的轨道.航天神七渗透数学源于生活,圆锥曲线在生产和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叫作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3.根据定义推导椭圆标准方程:取过焦点的直线为轴,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为轴 设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椭圆的焦距是 ().则,又设P与距离之和等于 (为常数)由椭圆的定义,椭圆就是集合,,化简,得 ,由定义, 令代入,得 ,两边同除得 此即为椭圆的标准方程(它所表示的椭圆的焦点在轴上,焦点是,中心在坐标原点的椭圆方程 其中)思考:1)在上图中, 能否找出表示的线段吗?2)有没有其他的建系方法,从而得到椭圆的另一个标准方程。

      一般步骤: (1) 建系设点 (2) 写出点的集合 (3) 写出代数方程 (4) 化简方程 (5)证明如果椭圆的焦点在轴上(选取方式不同,调换轴)焦点则变成,只要将方程中的调换,即可得,也是椭圆的标准方程 (加强理解:所谓椭圆标准方程,一定指的是焦点在坐标轴上,且两焦点的中点为坐标原点;在与这两个标准方程中,都有的要求,如方程就不能肯定焦点在哪个轴上)4. 阶段性练习1 椭圆上一点P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5,则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2.椭圆的焦点坐标是( )3.椭圆 的焦距为4, 则 m 的值为 设计这个练习目的是想及时复习椭圆的定义,并为下面的例题做铺垫)5. 例题讲解例1 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 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4,0)、(4,0),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10;2) 已知椭圆焦点的坐标分别是(-2,0)(2,0),且经过点, 求它的标准方程解:(1)因为椭圆的焦点在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  所以所求椭圆标准方程为 (2)因为椭圆的焦点在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  由椭圆的定义可知:, ,略(2)另解: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因点在椭圆上,则 (着重分析让学生明白题目中所给的两个条件应该如何用,可以为我们求解a和b以及判断椭圆的焦点位置提供怎样的帮助。

      例2 已知椭圆经过点和, 求它的标准方程分析:因为不知道椭圆的焦点在哪个坐标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  6.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应注意以下几点:1.椭圆的定义中, ;2.用待定系法求解椭圆的标准方程应分三个步骤:即“定”“设”“求” 其中,焦点的位置看,的分母大小来确定; 3.、、的几何意义及关系 7. 作业布置: 课本42页习题2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 知识与技能目标1. 理解椭圆的概念,掌握椭圆的定义、会用椭圆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2. 使学生理解轨迹与轨迹方程的区别与联系3. 使学生掌握转移法(也称代换法,中间变量法,相关点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与椭圆有关问题的解决教学重点:运用中间变量法求动点的轨迹教学难点:运用中间变量法求动点的轨迹例1 如图,在圆上任取一点,过点作轴的垂线段,为垂足.当点在圆上运动时,线段的中点的轨迹是什么?分析:点在圆上运动,由点移动引起点的运动,则称点是点的伴随点,因点为线段的中点,则点的坐标可由点来表示,从而能求点的轨迹方程.例2 如图,设,的坐标分别为,.直线,相交于点,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求点的轨迹方程. 解法剖析:设点,则,;代入点的集合有,化简即可得点的轨迹方程.练习:如图,设△的两个顶点,,顶点在移动,且,且,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例3 已知轴上的一定点A(1,0),Q为椭圆上的动点,求AQ中点M的轨迹方程解:设动点的坐标为,则的坐标为 因为点为椭圆上的点,所以有 ,即所以点的轨迹方程是 练习:设定点,是椭圆上动点,求线段中点的轨迹方程.解法剖析:①设,;②∵为线段的中点,∴;③点在椭圆上 ∴, 得到点的轨迹方程为;例4 长度为2的线段AB的两个端点A、B分别在轴、轴上滑动,点M分AB的比为,求点M的轨迹方程解:设动点的坐标为,则的坐标为 的坐标为 因为,所以有 ,即 ,点的轨迹方程是 例5 已知定圆,动圆M和已知圆内切且过点P(-3,0),求圆心M的轨迹及其方程 分析:由两圆内切,圆心距等于半径之差的绝对值 根据图形,用数学符号表示此结论: 上式可以变形为,又因为,所以圆心M的轨迹是以P,Q为焦点的椭圆 解 已知圆可化为:圆心Q(3,0),,所以P在定圆内 设动圆圆心为,则为半径 又圆M和圆Q内切,所以,即 ,故M的轨迹是以P,Q为焦点的椭圆,且PQ中点为原点,所以,,故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是: 三、课堂练习:1)已知椭圆上一点P到椭圆的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则P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是 ( )A.2 B.3 C.5 D.7 答案:D2)已知椭圆方程为,那么它的焦距是 ( )A.6 B.3 C.3 D. 答案:A3)如果方程表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那么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A.(0,+∞) B.(0,2)C.(1,+∞) D.(0,1) 答案:D4)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是F1(-2,0),F2(2,0),并且经过点P(),则椭圆标准方程是_____ 答案:5)过点A(-1,-2)且与椭圆共焦点的椭圆标准方程是____6)过P(,-2),Q(-2,1)两点的椭圆标准方程是_____ 四、小结 :用转移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 转移法是在动点的运动随着另一个点的运动而运动,而另一个点又在有规律的曲线上运动,这种情况下才能应用的,运用这种方法解题的关键是寻求两动点的坐标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1.已知圆=1,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P向轴作垂线段PP′,求线段PP′的中点M的轨迹.选题意图:训练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考查“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这一解析几何基本思想.解:设点M的坐标为,则点P的坐标为.∵P在圆上,∴,即.∴点M的轨迹是一个椭圆2.△ABC的两个顶点坐标分别是B(0,6)和C(0,-6),另两边AB、AC的斜率的乘积是-,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选题意图:巩固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建立借助方程对应曲线后舍点的解题意思,训练根据条件对一些点进行取舍.解:设顶点A的坐标为.依题意得 ,∴顶点A的轨迹方程为 .说明:方程对应的椭圆与轴有两个交点,而此两交点为(0,-6)与(0,6)应舍去.3.已知椭圆的焦点是,P为椭圆上一点,且||是||和||的等差中项.(1)求椭圆的方程;(2)若点P在第三象限,且∠=120°,求.选题意图:综合考查数列与椭圆标准方程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等比定理进行解题.解:(1)由题设||+||=2||=4∴, 2c=2, ∴b=∴椭圆的方程为.(2)设∠,则由正弦定理得:由等比定理得:整理得: 故.说明:曲线上的点与焦点连线构成的三角形称曲线三角形,与曲线三角形有关的问题常常借助正(余)弦定理,借助比例性质进行处理.对于第二问还可用后面的几何性质,借助焦半径公式余弦定理把P点横坐标先求出来,再去解三角形作答第1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