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群星中学高二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
5页2021-2022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群星中学高二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编号实验内容实验目的A将SO2通入溴水中验证SO2具有漂白性B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12溶液后红色褪去验证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淀粉溶液和稀H2SO4混合加热,后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有还原性D将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制得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检验气体中含有乙烯参考答案:B2. 化学工作者把烷烃、烯烃、环烷烃、炔烃的通式转化成键数的通式,给研究有机物分子中键能大小的规律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设键数为I,则烷烃中碳原子跟键数关系的通式为CnI3n+1,烯烃(视双键为两条单键)及环烷烃中碳原子跟键数关系的通式均为CnI3n,则苯的同系物中碳原子跟键数关系的通式为 ( ) A CnI3n-1 B CnI3n-2 C CnI3n-3 D CnI3n-4参考答案:C3. 下列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① (B)③④ (C)全部 (D)无参考答案:C略4. 将滴有甲基橙的醋酸钠饱和溶液加热,溶液的颜色是. A、黄色不变 B、黄色变橙色 C、黄色变红色 D、橙色不变参考答案:A5.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 + H2O HBr + 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2HI(g) H2(g) + I2(g) ,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 + NO2 CO2 + NO(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NH3反应为放热反应,为提高NH3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低温度的措施参考答案:B略6. 对于冶炼像钠、钙、镁、铝这样活泼的金属,电解法几乎是唯一可行的工业方法。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解熔融NaOH可生成金属钠、O2以及H2B.电解熔融CaCl2时,金属钙在阳极生成C.可用电解饱和MgCl2溶液的方法获得金属镁D.电解熔融Al2O3制备金属铝时,要加入冰晶石,使Al2O3在较低温度下熔解参考答案:D略7. 对可逆反应4NH3(g) + 5O2(g) 4NO(g) +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 3v正(H2O)参考答案:A8. 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具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强弱的顺序为Cl- A.BeCl2 B.H2S C.NCl3 D.PCl5参考答案: C略11. 香烟烟雾中往往含有CO和SO2气体,下列关于这两种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都易溶于水B.两者都污染环境,危害健康C.两者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D.两者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A、CO和SO2气体中,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故A错误;B、CO和SO2气体都是污染性气体,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二氧化硫是刺激性气味气体,空气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故B正确;C、一氧化碳无漂白性,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故C错误;D、一氧化碳是煤气中毒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故D错误;故选B12. 25 ℃,101 k 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约为57.3 kJ/mol;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H3COOH(aq)+NaOH(aq)=== CH3COONa(aq)+H2O(l) H=57.3kJ/molB.KOH(aq)+H SO4(aq)= K2SO4(aq)+H2O(l) H=57.3kJ/molC.C8H18(l)+ O2 (g)=8CO2 (g)+ 9H2O(g) H=5518 kJ/molD.2C8H18(g)+25O2 (g)=16CO2 (g)+18H2O(1) H=11036 kJ/mol参考答案:BD略13. 有关乙炔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两个碳原子采用sp杂化方式B.两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方式C.每个碳原子都有两个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D.两个碳原子形成两个π键参考答案:B略14. 室温下,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一。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水加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KW不变B.向水中加入少量盐酸,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H+)增大C.向水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H—)降低D.向水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0H—)=c(H+)参考答案:B略15. 常温下,柠檬水溶液的PH是3,其中水电离的c(H+)为A、1×10-3mol/L B、1×10-7mol/L C、1×10-11mol/L D、1×10-14mol/L参考答案:C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2﹣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剂的添加剂,常温下它是无色液体,密度是2.18克/厘米3,沸点131.4℃,熔点9.79℃,不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在实验中可以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1,2﹣二溴乙烷.其中分液漏斗和烧瓶a中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试管d中装有浓溴(表面覆盖少量水).请填写下列空白:(1)烧瓶a中发生的是乙醇的脱水反应,即消去反应,反应温度是170℃,并且该反应要求温度迅速升高到170℃,否则容易产生副反应.请你写出乙醇的这个消去反应方程式: .(2)写出制备1,2﹣二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 .(3)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 .(4)容器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5)某学生做此实验时,使用一定量的液溴,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出许多,如果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试分析其可能的原因. .(6)c装置内NaOH溶液的作用是 ;e装置内NaOH溶液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1、 CH3CH2OHCH2=CH2↑+H2O 2、 CH2=CH2+Br2→CH2BrCH2Br 3、 b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柱会上升,甚至溢出 4、 吸收乙烯气体中含有的CO2、SO2等酸性气体 5、 ①乙烯流速过快,未完全发生加成反应、②实验过程中,乙烯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没有迅速达到170℃,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 6、 吸收乙烯气体中含有的CO2、SO2等酸性气 吸收HBr和Br2等气体,防止大气污染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专题:实验设计题.分析:(1)乙醇在浓硫酸做催化剂、脱水剂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必须注意反应温度;(2)乙烯与液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3)依据当d堵塞时,气体不畅通,则在b中气体产生的压强将水压入直玻璃管中,甚至溢出玻璃管;(4)C中的氢氧化钠可以和制取乙烯中产生的杂质气体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发生反应;(5)根据乙烯与溴反应的利用率减少的可能原因进行解答;(6)反应剩余的溴化氢、溴等有毒,能够污染大气,需要进行尾气吸收,用e吸收.解答:解:(1)乙醇在170℃时发生消去生成乙烯,温度必须是170℃,反应方程式:CH3CH2OHCH2=CH2↑+H2O,故答案为:CH3CH2OHCH2=CH2↑+H2O;(2)乙烯与液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故答案为:CH2=CH2+Br2→CH2BrCH2Br;(3)试管d发生堵塞时,b中压强不断增大,会导致b中水面下降,玻璃管中的水柱上升,甚至溢出,故答案为:b中水面会下降,玻璃管中的水柱会上升,甚至溢出;(4)装置C中盛有氢氧化钠可以和制取乙烯中产生的杂质气体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发生反应.故答案为:吸收乙烯气体中含有的CO2、SO2等酸性气体;(5)当溴全部褪色时,所消耗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的量,比正常情况下超过许多的原因可能是乙烯发生(或通过液溴)速度过快,导致大部分乙烯没有和溴发生反应;此外实验过程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没有迅速达到170℃会导致副反应的发生和副产物的生成,故答案为:①乙烯流速过快,未完全发生加成反应、②实验过程中,乙烯和浓硫酸的混合液没有迅速达到170℃,发生副反应生成乙醚;(6)装置c中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是吸收乙烯气体中含有的CO2、SO2等酸性气,该反应中剩余的溴化氢及反应副产物溴单质等有毒,会污染大气,应该进行尾气吸收,所以装置e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HBr和Br2等气体,防止大气污染,故答案为:吸收乙烯气体中含有的CO2、SO2等酸性气,吸收HBr和Br2等气体,防止大气污染.点评:本题考查了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溴乙烷的制取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溴乙烷的制取原理、反应装置选择及除杂、提纯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9分)常温下,将0.01mol NH4Cl和0.002mol NaOH溶于水配成1L混合溶液,(1)该溶液中存在的三个平衡体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溶液中共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