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教材分析(谭永平)课件.ppt
130页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生物学简介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 谭永平010-58758362 2013年7月,重庆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义务教育教科书 生物学是由实验教科书修订而来修订后,有哪些不变?有哪些改变?先看一节的例子1. 知识内容基本不变,本节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不变2. 重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特色依然明显3. 依然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重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达尔文的观点对宗教所把持领域的挑战,体现出人类的起源问题也是可以依靠科学去进行探索的,反映了世界是可以被认知的这一内涵科学重视证据和逻辑 科学知识是开放和不断发展的 科学重视证据和逻辑 人类的前进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这两束光芒的照耀 科学重视证据和逻辑 科学社会增加黑体字标题栏目的变化,版式 变化用黑体字陈述与理解概念有关的内容主要变化将资料分析改为文字陈述图片的更新用黑体字陈述与理解概念有关的内容增加课后练习的层次和类型内容更新不变的有哪些? 教材编写思路、理念基本不变 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保留整套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 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以帮助学生建构和理解重要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
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同时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不变的有哪些?1. 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八大单元不变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人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 健康地生活1. 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渗透在许多细节里不变的有哪些?提示学生讨论人体的营养,不要忘了生物圈,生物圈的状况如何,影响到每一个人的食品安全,与个人的营养密切相关2.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培植科学精神,渗透人文关怀不变的有哪些?3. 注重科学方法教育 教材结合有关活动介绍了观察、实验、调查和资料分析等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继承和发扬:更重视重要的科学方法总结和提炼4. 注重对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适当删减需要单纯记忆的知识,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5. 注意反映生物科技的新进展6. 课外阅读内容丰富多样,能给学生多方面的启迪,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7. 呈现方式生动活泼,便于学生学习有哪些变化? 内容上的变化:局部内容调整(整合、简化、增加、移位、删除等),细节上的变化。
呈现方式的变化:有利于落实重要概念的教学,方便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版式设计和图片质量上的变化:更加方便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内容的主要变化 知识内容:框架体系基本不变,七年级教材做减法,八年级教材做加法 七上:整合、简化生态部分、“细胞的生活”,基因、DNA、染色体内容移至八下,病毒”移至八上,整合、简化绿色植物部分 七下:删去三节:“计划生育” “空气质量与健康”“人粪尿的处理”内容的主要变化 八上:增加动物的类群、病毒等内容内容的主要变化 八上:增加动物的类群、病毒等内容 八下:增加基因、DNA、染色体关系的内容(从七上移来)内容的主要变化 科学探究活动内容:删除了几个可性行不高或价值不高的探究活动(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晚育的意义、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提高了探究活动材料选择的开放性;突显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增加了实验与演示实验 增加了一些反映时代发展的阅读内容呈现方式的主要变化更有利于落实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图片和文字都指向“生物圈中的人”通过活动建构概念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引起认知冲突明确本节核心学习任务黑体字标题陈述概念内涵提供事实性材料,建构概念增加辨析概念的练习题呈现方式的主要变化1.单元引言指向本单元重要概念;2.每节开头增设“想一想、议一议”栏目;3.每节节开始部分的“通过过本节节学习习,你将知道”以问题问题 形式列出本节节重要概念或相关知识识;4.部分章节标题,每节的黑体字标题本身就是重要概念的陈述;5.精选事实性材料支持概念的建构;6.注重通过探究活动建构概念;7.更加明确地表述概念并以黑体字排印;8.增加辨析概念的练习题练习题 ;9.“单单元小结结”引导导学生所学重要概念进进行梳理和总结总结对本单元的概念系统梳理,总结回顾呈现方式的主要变化 版式的变化:版式设计设计 突出不同功能板块块的区分(如主副栏编栏编 排,学习习的主干内容放主栏栏,相对对次要的内容以“小资资料”、“试试一试试”“?”的形式放在副栏栏) 每节节另起面。
插图图的变变化:更新大部分插图图,整体设计插图突出原创创性,提高精美度,注重有效性(下面是部分插图图示例)七年级上册的主要变化关于生物关于生物学关于怎样学习生物学五种乐趣:自豪,愉悦,兴奋,快乐,充实这五种乐趣不是教师给予的,而是自己主动追求的这五条建议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以学生为主体表达的自我激励好奇心排在第一位人类的好奇心是科学发展的内驱力,激发、鼓励而不是漠视、扼杀学生的好奇心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由好奇到提出问题,这是逻辑的必然教师应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引导他们提出好的问题(科学的问题、可探究的问题,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具体明确的问题等)提出问题后如何寻找答案:靠证据和逻辑来回答问题,这是科学的基本特点,这一过程就是科学探究科学研究需要团队合作,社会生产生活亦如是因此需要从小培养合作能力,体验合作的快乐!不能只重视科学的实用价值,科学还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让学生欣赏生命的神奇和美丽,是生物学教育的重要目标理解才能有高层次的欣赏!第一单元第一章 认识生物 基本内容没有变化 增加了“想一想,议一议” 科学方法内容更加醒目 更加重视概念教学,如第一节重点让学生探讨什么是生物 更新了插图第一单元第二章的具体变化 标题“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改为“了解生物圈” 五节变三节 第二章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引言紧接章标题,给出生物圈定义,但仅靠定义不能建构生物圈概念。
首先要辨析环境的概念,学生关于环境的前概念是不完善的与第一章标题“认识生物”相匹配上页给出生态因素的定义,此页通过例证建构概念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结合图片来分析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的影响:生活和分布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实验材料,提高可行性做探究的基础上总结方法在此,捕食、竞争、合作并不是重要概念,未给定义最经典的呈现方式实验本中是“探究”,根据多数教师意见改为“课外实践”内涵外延新书实验本新教材更加注重概念表述的准确性情感能力(方法)知识(重要概念)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单元标题变化:“生物和细胞”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四章变两章 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等内容移至八下 删“原子”内容,简化“分子”内容 “病毒”一章移至八上说明:细胞是最基本的层次(基本单位),因此第一章是细胞将原第二章的一、二节简化,并入第一章,或移至八下;第三节移至新教材第二章原第四章病毒移至八上原教材的神来之笔,一字未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在生物圈中作用等知识全部囊括,并且揭示令人震撼的神奇和美丽!变化:第二章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 将“根尖的结构”从第二单元移此 删去了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 增加了实验“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演示实验“比较玉米幼苗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长状况”。
变化:第二章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变化:对“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进行了精简变化:调整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顺序,使之更加便于教学新教材既保证了光合作用内容的连续性,又体现了突出人与生物圈七年级上册 小结 知识方面:强化了重要概念通过精简、整合、移至八年级教材等方式,减少内容总量 科学探究活动:删除两个(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增加了实验和演示实验;改进探究指导(如多提供可供选择的实验材料);加强科学方法的提炼和总结;等等,以提高探究活动可行性 反映生物科技进展,更新课外阅读材料 练习题增加题型,帮助概念的建构和应用 更新插图七年级下册的主要变化1. 本册教材在知识内容安排方面的变化第一章 人的由来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节 人的生殖 第三节 青春期 第四节 计划生育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人的生殖 第三节 青春期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维持原来的七章不变,合并或删减了计划生育空气质量与健康人粪尿的处理3节第一章第四节“计划生育”,鉴于课程标准对计划生育的内容无明确要求,此次修订删去这一节,有关内容适当简化后放入本单元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中。
第三章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生物学科特色不明显,课程标准对此也无明确要求,此次修订予以删除第五章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生物学科特色不明显,课程标准对此也无明确要求,此次修订予以精简,有关内容作较大简化后并入第二章第二节最后一段2. 新教材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形成生物学重要概念3. 对教师反映的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内容做技术处理 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实验本中关于容器中气体压力与容器容积的关系以及应用此原理分析外呼吸过程的内容,教师反映学生由于缺乏物理知识难以理解,修订教材对此进行了简化处理 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师反映实验本中关于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讲述过于浓缩,学生理解有困难,修订教材对此做了修改,进行了较透彻的讲述4. 对部分知识内容做了补充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增加了其他排泄途径的内容5. 探究活动的精简和完善第一章第四节计划生育一节已简化合并到第七章,原来在这一节安排的探究“晚育的意义”是一个不用动手做、仅靠数学计算即可完成的活动,教育价值不大,故删除 原第三章第二节的实验“测量胸围差”,考虑学生对呼吸时胸围会有变化是很容易认识到的,但要讲清楚如何精确测量、记录,则涉及不少术语,且胸廓容积的变化并不等于胸围的变化,故删除本活动。
原第三章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已删除,原在这一节中安排的探究“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因生物学科特色不明显,且计数难度较大,故随本节内容一并删除 实验本第七章“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安排了两个探究,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和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由学生任选一个做,鉴于许多教师反映“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实验会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废电池浸出液在实验结束后很难处理,故此次修订中删去,保留“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的模拟探究教科书为什么要这么修订?教科书修改的直接原因: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实验区师生的意见建议在教材总体编写思路、内容编排体系上也未做大幅度变动因为课程标准未做根本性的改变绝大多数教师认可原实验教科书的框架结构教科书修改的直接原因: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实验区师生的意见建议增加动物类群的内容,突出重要概念的教学,其依据是课程标准;对七年级教科书做删减,对探究活动做精简,是吸纳一线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教科书修订深层的影响因素:生物学科的发展、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等因素教科书修对教科书的修订不能解决教学中面临的所有的问题无论教科书本身怎样改进,作为主要教材的教科书都不可能被单独作为学材来使用,教科书之外还需有辅助教材、其他各种资料和多媒体,等等。
教科书是教学系统和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